道德经第六十五章感悟(知和曰常心使气曰强)
知和曰常,心使气曰强:“《道德经》新解”之五十五,萝卜/摄影
义简:
老子是个爱打比方的人,他本章继续解释人怎样与道合。
道德经第五十五章全文: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蜂虿虺蛇不螫,猛兽不據,攫鸟不搏。
骨弱筋柔而握固,
未知牝牡之合而全作,精之至也。
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
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道德经》新解” 之五十五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一般而言,人与道合的最佳状态,自然而然最“得”(德)道的状态,莫过于新生儿。
“蜂虿虺蛇不螫,猛兽不據,攫鸟不搏。”
而就是这种柔弱胜刚强的状态,顺其自然的,即使是碰到马蜂蝎子毒蛇之类也不会毒害到你,遇到猛兽猛禽也不会被侵犯。柔弱如同类,柔弱如无物,自然不会“打草惊蛇”“鸡飞狗跳”……
“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全作,精之至也。”
当人能顺道而行,与道合,能天(道)人合一了,则亦弱亦强,弱可制弱也可制强,阴阳互动运行不息。好像只有雄雌相合才能育化新生命,而天人合一的人,与道合,可自然运化出新人,新物,新事。为什么?道是无形,精之至后,又复归有形。
这“精”又是什么?……笔者理解,就是各人体悟“道”,而得之不同。都是“极致”后的“化”,“化”后无形,无形中,又产生了“得”。
“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
整天呼号,嗓子不哑,是自己整个身体的小宇宙,协调统一,机能调动平和平衡所致。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
笔者的第一种译法:
知道事情(或自己)的发展都是阴阳平衡,矛盾运动统一又对立的一个过程,而且一直运转不息的规律,可以说知道规律性的东西——“常”了。
知道事物的本末始终,来龙去脉的规律,自然算是“明”了。
“益生曰祥”是有特别多歧义的四个字,首先“益生”,我们基本可以解释为,养生护生增益生命的某些方面。而“祥”,两千多年来有特别多解读。而这里可以同时解释为“祥”、“不详”,或者解释为“好”,或者解释为“不好”,而在很多人的解读里,甚至宋代王安石的解读中,也说是“不祥”——不好。笔者认为可以这样理解,益生要是说不好,其实是因为任何刻意为之,都是对道的运行有误解,对于其大无边的道来讲,你个人养不养生,你益不益生,都无所谓。
至于“心使气曰强”,老子认为,你能够通过对道的认知,来改变周围的环境(气),还是很强的。
笔者的第二种译法:
一阴一阳之谓道,道冲以为和,知道这个规律,当然就是个有道之士,有常识的人了。
有常识的有道之士,一般都是明白人。
能够养生益生,人能到这个水平,当然是好事,难得。
更难得的是,随着自己心念的转变,周围的环境,也因你的思维变化,而变化,说明天人合一不虚,你也是个强人。
“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顶峰到顶,自然开始走下坡路,人过了壮年,必然进入中老年,自然而然,规律使然。
老子说这话两层含义,一是别和规律较劲儿。二是,过犹不及,如果,仍想处于同一事物的相对稳定的一个状态中的话,那就要掌握好尺度,不到顶峰,也就无从谈只能下坡了(因为你还有个选择是,还可以继续上啊),合道而行的做法是,凡事不做太过太满。
人行为做事,总是特别容易“过”。自然而然,顺势而行,则更是道的运行状态。所以老子说,人行事和道运行差别挺大,这基本也是由来已久了。
道,自然生,自然行,自然成,自然无影无踪。
虿:(chai 四声)
中华书局《王力古汉语字典》:《诗》《左传》《楚辞》,蝎子一类的毒虫。
虺:(读“悔”音)
中华书局《王力古汉语字典》:《诗》《楚辞》,毒蛇。
據:(读“句”音)
中华书局《王力古汉语字典》:抓。
攫:(读“觉”音)
中华书局《王力古汉语字典》:抓取,夺取。
牝:(读“聘”音)
中华书局《王力古汉语字典》:雌性动物。
牡:(读“亩”音)
中华书局《王力古汉语字典》:雄性动物。
结语:
人属于道,天也属于道,天人合一仍是道,道的领悟,还是来自于自身与这世界的互动。
2020年10月6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