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耀湘下命令(廖耀湘司令部一开战就被捣毁)

在1948年10月的辽西战役中,廖耀湘兵团10万大军被全歼。这是解放军首次与如此大规模的兵团进行野战,从22日黑山阻击战打响到27日东野向中央军委报捷,仅仅花了5天。

要知道廖耀湘兵团是国民党最精锐的兵团,包括新1军、新6军、新3军、71军、49军和207师等部队。

其中新1军、新6军属于国民党五大王牌序列,也是中国远征军反攻缅甸的主力部队。组建新3军时从新6军抽了一个师,该军也有远征军血统。

207师属于青年军,是在抗战时期“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口号下组建的,被当成重点苗子培养,装备全副美械,到东北后参与过多场重要战役。

71军虽然是杂牌军,但也有很辉煌的战绩,抗战时期该军参加过滇西大反攻,在东北参加过两次四平作战,让林总吃了不小苦头。

但就这样一个精锐兵团为何会在短短5天之内就被全歼呢?

廖耀湘战败,其中掺杂了一些意外成分,韩先楚指挥的3纵先后部队一头扎进了廖耀湘的兵团司令部和几个军部,将其指挥系统全部捣乱。如果没有这个意外,廖耀湘兵团虽然也很难逃脱被全歼的命运,但估计不会这么快被打败。

韩先楚是如何精准识别出廖耀湘的司令部的?这跟一张被扔进垃圾桶的废纸有关。

廖耀湘下命令(廖耀湘司令部一开战就被捣毁)(1)

廖耀湘

林总听了他的报告,下定决心打锦州

1948年3月,冬季攻势作战取得胜利后,东北解放军已经发展到53个师共75万余人,加上地方部队兵力达到103万,已经具备解放全东北的能力。而此时,东北国民党军队仅剩长春、沈阳、锦州等几个孤立的据点。

延安和东北局都在考虑下一步东北的战略决战问题,于是便出现了历史上那段著名的争论——毛主席认为应该先打锦州,而林总一直想打长春。

毛主席站在全国解放的大局数次严令先打锦州,但林总一直犹豫不决,直到他听取了曹祥仁关于敌军动向的报告后才最终下定决心,复电中央“我们拟仍攻锦州”。

曹祥仁何许人也,能有如此大的影响力?

1947年5月底,曹祥仁以中央军委二局局长的身份从延安赶赴东北,受到东北首长热烈欢迎。

军委二局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部门,中央苏区时期,在反“围剿”作战中陆续缴获了敌人的几部电台,便在此基础上成立了二局,专门负责无线电侦察工作。

曹祥仁当时担任破译科科长,他出身于贫苦家庭,只读完了初小,15岁便参加工作,是红军自己培养出来的无线电技术人才。

他对无线电破译有很高的天赋:听力极为敏锐,能通过报务员的发报手法和不同机器在声音上的差异分别出是哪个敌台的哪位报务员在发报。他还有着超强的记忆力,熟记着几千字的常用明码,听到明码能快速在脑海中转换为文字。

起初,红军能截获敌军的密电但无法破解,积累了几大框,行军时只能用扁担挑着走。曹祥仁和曾希圣研究了很久都没有头绪,直到一次战斗中从敌军公文包中发现了一份已经翻译了几十字的密电。

廖耀湘下命令(廖耀湘司令部一开战就被捣毁)(2)

红军无线电部队(油画)

曹祥仁正是依靠这几十个字,打开了破解敌军密电的突破口,之后敌军的密电源源不断地被红军破译。

长征途中,红军不断转移,沿途大多没有群众基础,基本只能靠破译密电获取敌军的情报。在曹祥仁等人的努力下,从湘江战役开始,二局便能准确获知敌军作战部署。

毛主席一生最得意的指挥是四渡赤水,这正是二局在破解敌人密电得知敌人动向后,灵活调兵的结果。

长征途中,曹祥仁领导的破译科共破译了敌军各类密码860多种,其中又属曹祥仁破译数量最多,速度最快。毛主席曾说:“二局是黑夜走路的灯笼,我们是打着这个灯笼长征的,没有二局,长征是很难想象的。”

那么曹祥仁为何会在此时来到东北呢?

2月,中原军区司令部三处一位从事技术侦察的科长叛变,供出了许多解放军的核心机密。老蒋因此下令国防部和中央军系统将旧密码作废,启用了更复杂、更高级的新密码。

东北情报部门的破译工作几乎陷入停顿,4月情报锐减,5月只有上报了4份,6月份敌军全面更新密码后,情报更是中断了27天。

当时正是东北战局的关键时刻,急需一位顶尖技术人员推动破译工作。曹祥仁到东北后,组建了东北二局,他一边培训情报员,一边亲自上阵破译密码。

情报工作很快就有了好转,在接下来的秋季和冬季攻势作战中,东北二局破译了敌军110多个密码,为东北首长提供了大量情报,全面掌握了敌军作战意图和兵力部署。

廖耀湘下命令(廖耀湘司令部一开战就被捣毁)(3)

军委二局在延安合影

困局之中的廖耀湘,既不愿遵命又不敢抗命

在得知解放军准备攻打锦州时,老蒋急忙在关内组织了东进兵团北上增援,随后又飞到沈阳命令廖耀湘组织西进兵团南下增援。

然而,东北“剿总”司令卫立煌和廖耀湘却各有想法。卫立煌认为主力南下,被围困在长春的10万大军立即会军心动摇,抛弃他们有损自身声望,他认为应坚守沈阳,由关内部队解围锦州。

廖耀湘也认为应该由关内部队解放,理由是从沈阳南下要跨过三条大河,很容易遭到北面解放军主力侧击,被截成数段。他建议沈阳主力应该出营口,以便在必要时能及时撤离。

但在老蒋再三严令下,廖耀湘不得不下令部队集中,向彰武、新立屯一带前进。这些情报,都被二局破译,林总对此进行了针对性部署。

结果,东进兵团被解放军阻击在塔山阵地下,无法前进一步。廖耀湘始终认为应该出营口,所以故意拖延时间,在彰武、新立屯一带徘徊不前。

解放军仅用了31个小时便解放了锦州,歼灭了10万敌军,这场攻坚战也是东北战场规模最大、最成功的一次攻坚战。

廖耀湘下命令(廖耀湘司令部一开战就被捣毁)(4)

辽沈战役前形势图

廖耀湘万万没有想到,锦州会在如此短时间内失守。他立即报告卫立煌和老蒋,再次要求出营口,可老蒋仍要他向锦州进攻,并派来他的老长官杜聿明劝说。

国军高层反复争论,廖耀湘兵团又在原地耽误了5天。

此时解放军则在考虑接下来是先打东进兵团还是调头打廖耀湘的西进兵团,曹祥仁领导的情报机构截获了一份重要密电——长春守敌准备突围南逃。

林总非常重视,立即下令6纵前往阻击。在解放军强大的军事压力下,长春城内的云南部队第60军率先起义,两天后郑洞国和新7军也放下武器,长春得以和平解放。

东北仅剩沈阳一个孤立据点,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林总连发3电向中央报告提出“全力以赴回头打廖耀湘兵团。”

东北首长要求曹祥仁查明廖耀湘的指挥意图,并分析其动向。事实上,锦州解放后,廖耀湘兵团一直在彰武、新立屯一带,但无线电几乎处于静默状态,根本没有情报可查。

曹祥仁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回答林总:“大兵团作战离不开无线电联络,如果没有无线电联络,说明敌人仍在原地,犹豫不前。”

事实证明这个判断是非常准确的,林总调集了10个纵队和数个独立师从四面八方向廖耀湘兵团逼进。

也正是在解放军向廖耀湘进逼的同时,他才接到老蒋的命令,允许撤往营口。但部队进至黑山、大虎山一带时遭到解放军10纵的顽强阻击。

黑山西面是北宁、彰武两条铁路的交汇处,东面是宽20公里的狭长走廊,再往东则是一片沼泽大兵团无法行军。廖耀湘南下营口的通道非常狭窄,部队难以展开,纵有千军万马也使不上劲,要南下必须要先占领黑山、大虎山。

廖耀湘先是派出了71军2个师和207师一个旅攻打黑山,但这显然是低估了10纵的战斗力,连攻两天无果。接着只能把自己的嫡系部队新6军168师也调上去,虽然数次攻破防线,但很快又被解放军反冲锋夺回来。

25日是黑山阻击战最残酷的一天,攻击部队增加到新6军、71军和207师5个师的兵力。双方反复争夺,阵地失而复得,10纵付出了较大的伤亡,但最终阵地仍然在手上。

廖耀湘下命令(廖耀湘司令部一开战就被捣毁)(5)

解放锦州

韩先楚精准捣毁廖耀湘司令部

正是25日这一天,情报部门竟然截获了一份明码电报,内容是:“王先生屍胡家窝棚。”值班人员感觉内容古怪,又是明码,以为不是什么重要情报,随手就扔进了垃圾捅里。

细心的曹祥仁来检查工作时发现垃圾堆里有一张抄写电报的纸,或许出于职业敏感,下意识地捡起来看了一眼。

内容让他大吃一惊,他敏锐地判断王先生正是廖耀湘的代号,屍(尸的繁体字)电报明码为“1451”,而与之相近的“0451”是“到”。胡家窝棚正是黑山东北方向的一个小村庄。

曹仁祥当即判断,一定是抄错码子了,电文的意思是“廖耀湘到胡家窝棚”。情报一出,东野总部立即命令二纵、三纵等部队向胡家窝棚猛进。

25日夜,韩先楚率领的三纵到达黑山西面的北镇县,已经能清楚地听到黑山方面传来隆隆的炮声。三纵的任务是攻击敌人腰部,为确保万无一失,就不能打莽撞仗。

韩先楚命令部队停下来,进行休整,并像往常一样把侦察人员都派出去。韩先楚直接打电话到7师21团,命令该团副团长徐锐带一个加强营,以急行军的速度,赶往胡家窝棚以北高地侦察。

部队行至一个叫稍户营子的村边时,与从黑山撤下来的敌第71军遭遇,对方不愿恋战,不一会儿便撤走,徐锐则带着3营紧紧跟在敌军身后。

此时,前卫8连给徐锐送来三个老百姓,他们表示自己是被国民党军队抓去带路的,趁其不备跑了回来。徐锐连忙询问胡家窝棚的情况。

一个年纪稍长的老百姓说:“村里很多军官,大多是背手枪的,还有很多小汽车,地下布满了电话线,走路都被绊住。”

另外一个补充说:“村里还竖起了一根长杆子,不知道是干啥的。”

老百姓的说法与情报部门破译的情报能够相互印证,使徐锐更坚定了廖耀湘在胡家窝棚的想法。

廖耀湘下命令(廖耀湘司令部一开战就被捣毁)(6)

韩先楚

送走老百姓后,徐锐召集干部进行了作战部署:8连从北山根插过去,插到胡家窝棚村东,断敌退路。7连猛攻胡家窝棚北山,得手后杀入村内。9连作为第二梯队,随时准备投入战斗。

26日一大早战斗打响,凑巧的是敌军正在胡家窝棚以西的一带高地进行交接,队伍秩序紊乱,地段责任不清,防线很快就被攻破。三纵及胡家窝棚以北的兄弟部队很快就杀入村内。

廖耀湘在后来的回忆文章中说:

解放军第一棒就打碎了辽西兵团的“脑袋”,同时打碎了新三军、新一军及新六军三个军的军部……指挥官陷于无法指挥,也在不能掌握部队的境地……以致陷于瘫痪和分崩离析的状态。显然,兵团的命运已万分危殆。

很快,韩先楚指挥的三纵主力也赶到战场。由于处于行军中,韩先楚尚未与东野司令部取得联系,上级也没有任何具体指示。但敌人已经大乱,战机稍纵即逝,韩先楚决定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主动找仗打。

他下令各师各团独立战斗,以枪声为命令,哪里有敌人就往哪里打,哪里枪声密集就往哪里打。

廖耀湘在指挥部被打碎后,整整一天都未能发出有效命令。他先是逃到新三十师师部,接着又逃到新二十二师师部,最后又来到49军军部。部队越来越乱,廖耀湘只能带着新6军军长李涛率领一个警卫连独自行动。

事实上此时廖耀湘兵团北往沈阳以及南下营口的通道都已经被解放军截断,失去指挥的敌军犹如一盘散沙,几乎未能组织起有效抵抗。

经过27日一天的大混战,廖耀湘兵团5个军12个师全部被歼灭。廖耀湘、新6军军长李涛、49军军长郑庭笈、71军军长向凤武等一大批军官陆续被俘。

廖耀湘下命令(廖耀湘司令部一开战就被捣毁)(7)

廖耀湘被俘

尾声

廖耀湘被俘后被押到韩先楚处,两人曾有过一番简短的对话。廖耀湘大惑不解地问:“我的司令部一开战就被摧毁了,将军是怎么知道我的具体位置的?”

由于涉及到军事机密,韩先楚并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劝慰廖耀湘放宽心态,好好学习。

廖耀湘后来写辽西战役回忆文章时,认为战败的主要原因是老蒋一开始不听他建议撤去营口,事实上他自身也有很大的责任:

第一,未能做好保密工作。除了国军密码被解放军破译外,据东北二局老战士回忆,廖耀湘的新6军中两广士兵很多,每到作战紧张时刻就会直接用粤语联通,东北二局为此专门培养出一批懂粤语的情报员监听。

廖耀湘本人在兵团司令部和几个军部被捣毁后惊慌失措,也直接用明语向各部部署撤退计划,这些都被解放军截获并进行了针对性安排。

胡家窝棚作为廖耀湘兵团所在地,如此重要的地方竟然没有进行封锁,被得知内部情况的老百姓跑出去后将情报泄露。

第二、不敢担责任。廖耀湘虽然一开始就不同意老蒋的命令,但既不肯遵命,又不敢违命,而是采取拖延的策略,一直在彰武、新立屯一带徘徊,坐失良机。后来有新6军老兵回忆,不管廖耀湘采取哪一条办法,都不可能出现待在原地遭到毁灭性打击的结局。

在遭到解放军攻击后,廖耀湘惊慌失措,未能进行有效指挥。尤其是在黑山走廊一直无法打通的情况下,南下营口的信心全无,只能听从卫立煌的命令撤回沈阳,事实上此时两边的通道都被切断。

新1军军长潘裕昆曾建议他在原地组织抵抗,等解放军退去后再行动,乱局之下一动必然全军覆没。而廖耀湘已经信心全无,害怕担责,推说为卫总司令有命令,要其立即行动,结果果然是全军覆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