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系课程介绍(院系篇数学学院)

学院简介

西北大学数学学科肇始于1923年,是学校历史最为悠久的系科之一,创始人为著名数学家熊庆来教授。熊庆来、曾炯、杨永芳、赵进义、刘亦珩、刘书琴、张棣、凌岭、王戍堂等一批知名学者曾执教于此,为西北大学数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2013年底,在数学系的基础上,组建成立数学学院。数学学院现有数学研究所、非线性科学研究中心、陕西省数量经济研究中心、数论及其应用研究中心、医学大数据研究中心、概念认知与智能研究中心、现代统计研究中心等科学研究机构。省级重点学科2个(数学、统计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数学、统计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数学、统计学),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陕西省流体力学数学理论与计算重点实验室),省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1个(数学与应用数学)。有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金融数学、应用统计学4个本科专业,其中,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为国家一流专业、省级名牌专业、省级一流专业、省级特色专业,应用统计学专业为省级一流专业。

数学系课程介绍(院系篇数学学院)(1)

师资力量

数学学院现有教职工105人,其中专任教师88人,国家级人才项目入选者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及提名奖获得者2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中青年领军人才2人,省级创新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6个,省级人才项目入选者7人,省级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省级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人,陕西省科技新星4人,博士生导师26人,教授26人,副教授26人。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研项目90余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项目子项目2项,获省部级科研奖及其他科研奖10余项,获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6项。

数学系课程介绍(院系篇数学学院)(2)

数学系课程介绍(院系篇数学学院)(3)

人才培养

多年来,西北大学数学学科为我国数学研究和科技事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卓越人才。既培养了王戍堂、徐宗本、辛周平、巩馥洲等一大批蜚声中外的数学家,又造就了闫章更、朱民才、韩晓西等一大批各行业的领军人才。先后有辛周平、曲安京、徐宗本三位我院毕业生在世界数学家大会作45分钟邀请报告,这个数据在国内高校数学学科名列前茅。数学学院78级校友、著名企业家简劲宏先生在西北大学设立“简劲宏-楠竹基金奖学金”,用于资助数学学院优秀本科生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攻读技术管理硕士(大数据方向)。著名数学家、杰出校友辛周平教授个人捐资在西北大学设立“凌岭奖学金”,用于奖励数学学院品学兼优的本科生。

人才培养成效

数学系课程介绍(院系篇数学学院)(4)

数学系课程介绍(院系篇数学学院)(5)

数学系课程介绍(院系篇数学学院)(6)

近三年,学院共有57人保送至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复旦大学等知名高校继续学习深造,有173人考入浙江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知名学府攻读硕士学位,有31人出国留学。学院共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21项,省级创新实验计划项目55项,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一等奖10项,学生发表权威期刊论文7篇、核心期刊论文近30篇,申请发明专利2项。

数学系课程介绍(院系篇数学学院)(7)

数学学院2016、2017、2021届有4个宿舍共23名学生均攻读硕士学位。其中,20人保送至中国科学院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3人考取中山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福州大学的硕士研究生。

数学系课程介绍(院系篇数学学院)(8)

部分本科生发表在权威期刊的论文

培养目标

目前,数学学院秉承“公诚勤朴”的校训,以国家“双一流”建设为契机,以学校深入推进“一院一策”综合改革精神为指导,以学科建设为核心抓手,进一步提高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显著提升数学学科的学科建设水平和学校整体实力,努力培养一批具有数学家潜质的科学研究型人才和具有交叉学科背景的复合型人才,为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数学学科而努力奋斗。

专业设置

招生专业

2021年招生的专业为:数学类,包含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统计学三个专业。

数学与应用数学

数学系课程介绍(院系篇数学学院)(9)

本专业培养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受到数学研究的初步训练以及数学模型、数学软件等方面应用的基本训练,具备运用数学知识、使用计算机进行科学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及开发软件的基本能力,能在科技、教育和企事业等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工作或在生产经营及管理部门从事实际应用、开发研究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该专业依托优势学科方向实行以提高综合能力为基础的专门化人才培养模式。本专业现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省级名牌专业、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省级特色专业,省级数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毕业生能够在社会各领域,如工农业、交通运输、天文气象、航空航天、地质矿产、军事、教育、管理等领域,从事应用数学的相关工作。也可进入国内外高水平高校及科研院所攻读数学、计算机、通讯、数据处理、管理等方向的硕士或博士学位。信息与计算科学

数学系课程介绍(院系篇数学学院)(10)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素养,掌握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和较扎实的计算机能力训练,具备在信息与计算科学领域从事科学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及设计开发有关软件的能力,能在高新技术领域、教育、经济和企事业等部门从事科学计算、应用开发、管理和教学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本专业在注重基础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数学建模为依托实行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毕业生能够在信息与计算科学、计算机信息处理、经济、金融等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应用软件开发或者在管理部门从事一些实际应用、开发研究或者管理工作。也可报考数学、信息与计算机、金融计算等专业方向的研究生。

应用统计学

数学系课程介绍(院系篇数学学院)(11)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与健康个性和谐统一,富有开拓创新精神,具有较强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具备扎实统计学、数学、数据科学理论基础,精通主流统计软件使用,擅长数据分析,善于应用统计方法和技术分析解决经济社会方面实际应用问题,能在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各级政府部门及相关研究机构从事统计调查、数据信息挖掘和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统计专业人才。本专业现为省级一流专业。毕业生能够从事与数据分析相关的工作,能够在政府、银行、保险、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商务等行业从事数据分析、数据预测等工作。也可报考统计学、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信息科学及软件工程等方向的研究生。同时毕业生有很好的出国深造机会。

“数学拔尖人才培养实验班”

数学系课程介绍(院系篇数学学院)(12)

为了探索研究型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一批具备现代数学思维与终身学习意识,数学基础扎实,人文素养及科学素养良好,发展潜力大、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等特质的优秀人才,营造一个崇尚科学、潜心数学、刻苦钻研的学习氛围,数学学院依托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从2018年开始选拔部分优秀学生组成“数学拔尖人才培养实验班”。学院配备一流师资,设置一流课程,提供一流学习条件,创造一流学术氛围,依托小班授课、专任导师、自由探索、学术交流、创新项目等开放式教学模式,积极构筑数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绿色通道,着力培养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较强的科研能力、创新意识以及团队协作精神的创新型数学人才。“大数据与智能科学实验班”

为顺应国家科技发展战略,探索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水平大数据与智能科学领域专业人才,从2020年起,数学学院与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联合,集中优势力量与学科资源,开设了“大数据与智能科学实验班”。大数据与智能科学实验班采用开放式教学模式,以“数学为基、计算赋能”为培养理念,鼓励自由探索,注重实践创新,采取小班授课、滚动淘汰、双导师制、双学位制等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宽口径、重能力、强实践、求创新”的大数据及智能科学领域的学术型人才,培养学以致用、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大数据和智能科学专家。

凡人善举,学子担当

数学系课程介绍(院系篇数学学院)(13)

数学学院2018届毕业生孙文睿救援落水老人

孙文睿,男,西北大学数学学院2014级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本科生。2016年5月25日下午4时许,不到18周岁的孙文睿,在西安高新区新世纪公园勇救溺水老人,用在学校学到的急救知识帮助老人脱离了生命危险,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陕西电视台新闻联播、都市快报曾进行了专题报道。孙文睿同学始终保持着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用实际行动,引领着更多的大学生“爱祖国、爱人民”,传播正能量,展现了当代青年学子的担当。

金玉其外,锦絮其中

数学系课程介绍(院系篇数学学院)(14)

林奕皓,男,中共党员,西北大学数学学院2017级金融数学专业本科生。他勤奋学习,严谨求实,精益求精,入校以来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平均学分绩点90.56,GPA3.8/4.0,前五学期成绩排名为专业第一,先后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陕西赛区一等奖,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决赛三等奖,西北赛区一等奖。2019年全国高校6万名优秀本专科学生荣获国家奖学金,其中110名优秀学生代表被收录风采录,林奕皓同学作为陕西省属高校仅有的3名获奖学生代表之一入选风采录。

院长寄语

数学系课程介绍(院系篇数学学院)(15)

解决卡脖子难题从学好数学开始!愿数学成为同学们报效祖国,成就美好人生的阶梯!

——数学学院院长 郭真华教授

杰出校友介绍与暖心寄语

数学系课程介绍(院系篇数学学院)(16)

辛周平教授

辛周平,陕西旬邑人,1982年毕业于西北大学数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84于西北大学数学系获理学硕士学位后赴美国留学,1988年在美国密歇根大学获数学博士学位后加入美国纽约大学柯朗数学研究所,1996年成为终身教授。

辛周平教授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科学研究所常务所长、蒙民伟数学讲座教授。2003年11月,辛周平教授被聘为西北大学特聘教授、非线性科学研究中心主任。

辛周平教授长期从事流体力学偏微分方程理论研究,在双曲守恒律、高维激波、边界层理论、可压流体与不可压流体方程和松弛格式等领域做出了重要的具有国际影响的研究成果,是美国 Sloan Research Fellow。辛周平教授曾在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做45分钟邀请报告,在2004年的“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上获“晨兴数学奖金奖”,这是华人数学界的最高荣誉。

辛周平教授的主要学术兼职有:《Methodsand Applications Analysis》主编、《Journal of Mathematics Physics》副主编、《Mathematical Methods in Applied Sciences》副主编以及《中国科学》、《SIAM Journal on Mathematical Analysis》、《Mathematical Models and Methods in Applied Sciences》等十多个重要学术期刊的编委;2012年至2016年担任香港数学会会长,2016年至今担任国家数学天元基金学术领导小组成员,担任国家天元数学中心等学术机构学术委员会成员。

辛周平教授积极参与我国数学事业的建设,热心人才培养,积极推动学术交流和合作,其中包括:已指导培养40余名博士研究生,20余名博士后,其中有10多人入选中组部、教育部及基金委人才项目。辛周平教授倡导和组织了系列学术活动,积极参与内地多所高校的偏微分方程团队建设。自1998年到香港工作至今,辛周平教授邀请了1300余人次内地数学界专家学者访问香港中文大学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曾多次参与起草中国科学院、国家基金委等组织的数学学科发展战略规划。

暖心寄语四十三年前,我做了一个至今为之自豪的决定:考取了西北大学数学系。随后四年在这个具有历史传承和学术氛围的环境中,我不仅学习数学基础知识,培养了求知探索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拥有了拥抱世界的自信。如今,数学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学科完全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重新焕发勃勃生机,进入了新的黄金时代。数学和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的交叉为热爱新生活的年轻学子提供了职业生涯的无限可能。希望你们抓住时代机遇,勤勉上进,为自己的理想插上一双有力的翅膀,不负韶华!

在校生暖心寄语

汉唐圣地,西北上庠,带着对数学世界的好奇与向往,我在四年前正式开启了自己在西大数院的本科生活,与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们一起探索大学之道。在这段旅程中,我们倾心聆听来自分析、代数、数论、几何、拓扑、方程等各领域名师的谆谆教诲,打下坚实的数理基础;我们在数学建模分析、统计机器学习等实践活动中充分感受以数学为核心的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用武之地,为职业规划添砖加瓦。感谢西大数院,让我的这段岁月可以拥有如此绚烂的色彩。亲爱的同学们,欢迎加入西大数院这个温暖的大家庭,让我们共同感受数学之光,一起把握“两个一百年”交汇时代赋予的机遇和挑战,放飞自己的梦想吧!

——2017级金融数学专业 林奕皓

感悟数学魅力

为你的人生做一次加减乘除

2021,数学学院,期待你的到来!

欢迎关注“西北大学招生办”头条号!

本文素材来源:西北大学招生办公室官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