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进制的规律是什么(你知道十进制的起源不)
读古代文献,度量衡是绕不开的常识。
【长度单位起源的三种说法】
“布手定尺”,传说是大禹手掌张开,中指与拇指之间的距离,也就是现在说的“一托”。大禹治水,是复杂的水利工程,自然需要掌握一定的测量技术。问题是人手掌的大小,手指长短,个体差异巨大,不具有标准性。
“以律定尺”,中国古代标准音的律管叫“黄钟”,“黄钟”的管长是九寸。古人认为律管长度是符合天地间数的本源,既然“黄钟”是九寸,且有实物留存,于是把黄钟实物当准标准,在黄钟的长度上再加一寸,就认为是一尺的长度。
“以黍定尺”,谷子,就是小黄米,古代叫稷,比稷有黏性的叫“黍”,就是现在的大黄米,谷子是古代中原、北方地区的主食,黍用来酿酒。黍谷是不规则圆形,取中等大小的黍谷100粒排列起来的长度,就是1尺。
清朝乾隆皇帝为此专门搞了个课题来验证这个说法,亲自担任项目负责人。选取“中等大小”100粒黍谷按照短方向排列,得出的长度大概是23厘米左右,符合秦汉标准尺,100粒黍谷按照长的方向排列,得出的长度大概在30厘米左右,符合宋元明清的标准尺长度,完美结题,荣获大清朝自然科学特等奖。然而,黍谷同一植株上长的都未必一样大小,地域不同,种子不同,丰歉不同,生长条件不同,颗粒大小自然各不相同,对于这样的结论,也只能一笑了事了。
商骨尺
【寸、尺、丈文字溯源,古人在寸、尺、丈的造字过程中就蕴含十进制】
寸、尺、丈是严格按照十进制的,这不是人为定义,而是基于人体组织的某个比例关系。
“寸”,指事字,从手,从一点,是个指事字,本义是“寸口”,也就是现在的“脉口”,中医切脉,用两个手指,一边靠腕,就能感觉脉搏的跳动,脉搏跳动的点就叫“寸”。于是两根手指的长度就被定义为“寸”,大概长度在1.5--2厘米左右。
寸的篆文
尺,指事字,金文字形看,由身体、上臂、小臂组成,上臂和小臂曲折进行区别,小臂上一个黑点指事符号,以指事小臂。篆文字形,从尸,表示人之器官或人之活动,从一捺,表示手之下臂,具体来说就是从手腕到后肘的部位,故本义就是小臂。巧合的是,这个长度差不多就是20根手指头的宽度。古人,甚至现在人在没有测量工具时也常用小臂来粗略测量长度,于是小臂的长度就被定义为一尺。正是古人发现,小臂的长度,基本同于20根手指的宽度,两根个手指是寸,二十根手指是尺,十寸为尺,非常自然地建立十进制关系。
古铜尺
小臂中长的那根骨头,现在叫“尺骨”,在没有标准尺的时候,古人直接用尺骨当做尺子来用。
尺的金文字形
丈,篆文以前字形不可考,《说文》中的篆文字形解释起来也很牵强。从现在字形穿凿附会,为指事字,从人,大人,从一横,表示测量人的高度,成年人的标准身高。达到成年人身高就是成年人了,就可以算为一“夫”了,成为“夫”,就要承担兵役劳役,可以结婚生子,可以分田了,丈夫丈夫大概就是这么来的。正常人的身高基本上也就是小臂长度的十倍,于是一丈等于十尺,于是尺与丈建立了十进制关系。
我以为,小臂长度是两根手指宽度的十倍,人之身高是小臂的十倍,古人发现人体中的这种比例关系,并用来测量计算,可能才是十进制的真正起源。
【古代长度单位的简略变迁】
远古之人,比较矮小,大概1.5米左右算是成年人了,这个考古学可以证实。现存商代的尺子有三把,其长度都是15-16厘米左右。故可以粗略地说在商朝,一丈就是1.6米,一尺就是16厘米,一寸就是1.6厘米。
自商以后,标准尺的长度越来越长。原因很简单,统治阶层越来越无耻,同样是一尺,长度变长了,老百姓要交的税就多了。因此,后来朝代的标准长度,就越来越脱离“寸”、“尺”、“丈”本身所代表的真相。
大致在秦汉三国时候,一尺大概是23厘米。所以,关羽身高“八尺”,也就是1.8米的样子,放在现在不算啥,在那时,确实算是大汉了。张飞的兵器叫“丈八蛇矛”,1.8丈,大概也就是4米左右。
到了隋唐,一尺大概在28厘米左右。到了宋元明清,一尺基本就过了30厘米,甚至有35厘米的尺子。
我们现在在用的标准尺,是1927年中华民国成立的时候定的,三尺为一米,米制是西方标准,于是一尺等于33.333厘米,共和国延续使至今。
古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