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蚕丛鱼凫(于无形处寻丝踪)
三星堆遗址8号“祭祀坑”铜人像。 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 新华社记者 童芳 袁秋岳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近日在四川广汉市公布了三星堆遗址的最新考古成果,除了大量青铜器、玉器、金器、象牙等,考古学家还通过微痕分析等科技手段,在三星堆“祭祀坑”中找到了丝绸。
三星堆遗址最早发现于1929年,1986年发现的1、2号“祭祀坑”出土了金杖、面罩、神树、象牙雕饰等珍贵文物1720件。迄今三星堆历次考古出土的铜器、玉石器、金器、陶器和象牙等的数量已超过5万件。
自2020年以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四川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高校组成联合考古队,启动对祭祀区的深入发掘研究,在1、2号“祭祀坑”旁边,相继发现、发掘了距今约3000年的3号至8号六个“祭祀坑”。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考古研究所所长冉宏林介绍,三星堆的丝绸经过数千年的埋藏,已经不复当年的“颜值”,但考古学家通过显微观察和丝蛋白分析,在多个“祭祀坑”中发现了丝绸,有的附着于青铜器等出土文物上,有的“隐藏”在灰烬中。
深度参与了三星堆丝织品的发掘、保护及研究工作的中国丝绸博物馆副馆长周旸告诉记者,4号“祭祀坑”堆积着15厘米的灰烬层,通过分析检测,在不同层面都能检测到强烈的丝素蛋白信号,这是焚烧丝绸后留下的锦灰,这么厚的锦灰,可见古蜀国的富庶程度。
据周旸介绍,这种在考古现场寻找丝绸残留物的技术,其原理就是抗原抗体反应,基于这种免疫学原理,研究团队已经研发出一种类似于“验孕棒”的试剂盒,能在已经泥化、灰化、炭化、矿化的遗物中找到丝绸。正是基于这种“于无形处寻丝踪”的微痕检测技术,我们才比较有信心地来到三星堆找丝绸。
“三星堆被火烧过,被掩埋过,可能还被水浸过,留给我们的线索不多。但我们尽最大可能,不仅在三星堆的‘祭祀坑’里面找,而且在三星堆的库房里面找,研究对象不仅是出土器物,更是一堆一堆的灰烬。”周旸说。
经过“彻查”,周旸的团队在三星堆的青铜蛇、青铜眼形器、40多件器物上均发现丝绸,品种有绢、绮、编织物。“除了厚实的绢,还有飘逸轻薄的绢,可以想象当年就像纱巾一样飘逸灵动。”周旸说。
“三星堆库房里面还有大量青铜器包块,这些青铜器包块明显被焚烧过,在这个包块上面也找到了丝。这是非常明显的丝绸,看得非常清楚,平纹的致密的丝绸。我相信当时这块丝绸是非常厚实的,并且颜色鲜亮。”周旸说。
丝绸的发现,是多学科交叉研究和出土文物微痕信息提取保护的成果,体现了中国考古学的巨大进步。考古学家不但在新发现的6个“祭祀坑”里找到了丝绸,也在1986年发现的1、2号“祭祀坑”出土器物上找到了。周旸在2号“祭祀坑”的一件青铜器的背面一个非常隐秘的角落里发现了斜编织物。这是最常见的、也是人类使用最久的编织技艺。
周旸认为,复原当时的社会,丝绸是不可忽视的物质存在。丝绸的发现一定能为人们提供更多信息,理解古蜀先民是如何表达宗教,如何思考宇宙的。
“以三星堆和金沙为代表的古蜀文明,不仅是中华文明重要起源和组成部分,也是中华古代文明共同体中最具特色的区域文化之一。在中华文明一体化进程中,丝绸是一个非常显著的趋同因素。不管是关于丝绸的神话传说、史料记载,还是考古发现,均表明巴蜀和中原都秉承着大致相同的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周旸说。
(新华社成都6月15日电)
来源: 南京日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