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佩斯和沈腾谁更强(从陈佩斯到赵本山)
作为春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以下简称春晚)在中国人心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如今,春晚已走过三十多年历程,它也伴随着很多人的一路成长,见证他们的青春岁月,上学工作与结婚并组建新的家庭,也给中国人带来了无限的欢乐。
对于春晚而言,小品也总能成成为整个节目中的压轴部分。而从这个舞台上,也先后走出了陈佩斯与朱时茂,赵本山、范伟、宋丹丹,以及如今的沈腾和马丽等人,他们的经典作品即便多年过去,也没有随时间而被人遗忘,反而时不时被人回味。
春晚诞生的时间并不长,在上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祖国和人民的生活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在物质生活改善的同时对娱乐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春晚也应运而生。
80年代的春晚最大的特点是成本极低,一个中央大舞台,简单的布景,没有如今的电脑后期合成技术,这也直接导致整个舞台看起来非常简单。但是简陋的环境挡不住中国人的热情和凝聚力,他们也不断用出色的节目来证明他们每个人都是才华横溢的“艺术家”。
如果说1983年首届春晚最大的笑点是王景愚表演的无实物《吃鸡》,那么第二年陈佩斯和朱时茂搭档,带来同样是无实物表演的《吃面条》则奠定了“小品”的诞生。而从当时陈佩斯和朱时茂的搭档看,这对黄金组合,也屡屡成为春晚的最大看点,他们的的节目也总能成为春晚舞台上欢声笑语最多的节目。
1984年的《吃面条》,1985年的《拍电影》,1986年的《羊肉串》,1989年的《胡椒面》,1990年的《主角与配角》,1991年的《警察与小偷》,1992年的《姐夫与小舅子》,1994年的《大变活人》,1997年的《宇宙体操选拔赛》,1998年的《王爷与邮差》。
十多年间,陈佩斯和朱时茂这二人给春晚带来了10个小品节目,其中无论是无实物的表演,还是节目中呈现的喜剧效果,将小品带上春晚,并成为晚会中最受欢迎的陈佩斯和朱时茂当之无愧的成为中国小品的开山鼻祖,也被誉为中国小品最早的“小品王”。
而在80那个年代的电视观众,看春晚也成为全民回忆。除夕夜,全家甚至全村聚在电视机前,全神贯注地盯着电视春晚,跟着优美的歌曲旋律哼唱,等着春晚最熟悉的老面孔陈佩斯和朱时茂,这样的场景也成为很多人的时代记忆,可惜的是在1998年之后,观众再也看不到他们这对组合以新的节目亮相春晚了。
90年代赵本山锋芒毕露,最富时代生活气
进入90年代的春晚,小品全面力压相声,在观众心中有着最高的地位。而随之带来的局面是,小品在晚会节目的比重不断增加,小品界百家争鸣的情况诞生了诸多笑星,赵丽蓉、巩汉林、潘长江、黄宏、蔡明以及郭冬临,这些春晚小品的常客逐渐成为小品的主角。
不过要说这一时期最具观众缘的小品代表人物,异军突起的赵本山则必不可少。从1990年到2011年,赵本山除了1994年春晚缺席外,共参加了21次春晚的小品节目。赵本山也逐渐由春晚的边缘成为了春晚的台柱子,赵本山的小品同时也成为每年春晚观众呼声最高,必看的压轴节目。
《牛大叔提干》《三鞭子》《红高梁模特队》《拜年》《昨天今天明天》《钟点工》《小崔说事》《不差钱》,这些小品总是与当时的时代结合,或针砭时弊,或将农村人的面貌展示在作品里,赵本山在很多作品里也一度成为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书写着他们对时代的心声。
当然,这其中,最为经典最具时代性的还是1999年的《昨天今天明天》,这个小品的逗乐包袱不断,在一片欢笑声中让全国的观众喜迎新千年,跨入新世纪。
沈腾马丽成黄金组合,紧跟网络社会热点
随着赵本山从春晚退出,春晚在观众的影响力大为削弱,全家除夕当晚一起看春晚的热闹景象也成历史记忆,更多的年轻人更喜欢聚在一起打牌,玩游戏,春晚也只是成了家中老人解闷的一种方式。
好在从2012年,沈腾和马丽等开心麻花的成员进军央视春晚,成为小品中一股新力量,在某种程度上最大化挽救了春晚中观众的大量流失。
从2012年到2020年,沈腾和其他开心麻花团队成员除了2016年和2018年两次缺席外,一共参加了7次春晚,奉献了《今天的幸福》《今天的幸福2》《扶不扶》《投其所好》《一个女婿半个儿》《占位子》《走过场》等7个小品节目。
开心麻花的优势是长期扎根于舞台剧演出,在大量演出以及观众的互动中了解到什么才是年轻人关心的话题,所以这也直接导致他们的春晚小品很贴合年轻人的口味,拥有大量的网络流行语与热词。
最典型的便是2014年的小品《扶不扶》,沈腾和马丽的黄金组合,让社会上存在的“碰瓷”出现在小品上,作品通过喜剧的方式讲述了人们面对这类问题的艰难选择的困惑。作品中的社会性很强,受到了年轻人的普遍欢迎。
不过遗憾的是,近两年开心麻花的小品也没以前出彩了,笑点不足,常常用网络上的梗也让其创意不足。包括今年的《走过场》也是如此,作品里虽然用了几次反转,也对官僚作风进行了批评,但过于说教的部分总少了当年的锐气。但是相比于春晚其它团队的小品,《走过场》还算好的了。
小品三十年,中国喜剧的断层严重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撑起春晚三十年小品里的陈佩斯、赵本山、沈腾和马丽,这几位代表人物都是东北人,这从某些方面似乎验证,东北盛产喜剧,成了央视春晚小品里最不可缺少的力量。
而反观他们小品,基本有着这样的特点,陈佩斯和朱时茂更为突出小品故事的戏剧性,人物设置上反差大,喜剧更多依靠人物生动的表演,尤其是无实物表演部分,所以语言包袱少,舞台布景极为简单,道具除了必备之外,其它能不依靠就不用,不过这种营造的喜剧效果也最好。因此即便是多年前的作品再次拿出来,依然可以作为艺术来欣赏。
赵本山走的则是平民化,小品的成功更多依靠底层多年的生活和对生活大量的观察,因此其小品带着大众化,没有走上精英化。加上后期作品少了社会尖锐性话题,更多追求滑稽,也让赵本山的东北喜剧渐渐失去了当年的味道。
以沈腾和马丽为代表人物的开心麻花的小品,更多依靠时代流行语,更多紧扣当下最热点的事件,这也让他们的作品更符合年轻人的欢迎,但依靠语言包袱也存在一定的障碍。
总体来说,春晚的小品依然有笑点,但很明显笑点的下滑却成为不可回避的事实。我们既看不到陈佩斯和朱时茂巅峰时期的《主角与配角》这类的每个动作,每个表情都是戏的喜剧作品,也看不到赵本山和宋丹丹《昨天今天明天》这样的向时代告别,密集笑点贯彻全场的喜剧佳作。
央视春晚小品确是令人怀念当年的美好,希望中国喜剧人继续努力,将“小品王”的衣钵由陈佩斯到赵本山,再到新的继承人里传承下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