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经典喜剧(一部被低估的王晶喜剧)

1998年到1999年,香港电影工业在“亚洲金融风暴”、“盗版横行”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之下受到了不小的冲击,以致电影年产量以及本土票房均进一步萎缩。

举个例子:1998年港片的年产量下降到只有85部;99年星爷那部拿到年度票房冠军的《喜剧之王》不足3000万港元(1996年票房冠军之作《简单任务》达到了5752万港元),而同年嘉禾与“最佳拍档”继《风云》后再次联合制作的特效武侠大片《中华英雄》,因投资锐减造成特效缩水……

在电影环境如此不景气的状况之下,王晶的“晶艺电影事业有限公司”推出了一部充满着荒诞色彩和讽刺意味的喜剧片《电影鸭》,以警醒人们要“打击盗版碟,共同维护电影从业者的尊严”。

王晶经典喜剧(一部被低估的王晶喜剧)(1)

故事讲述了导演陈果辛(曾志伟)、监制徐屈(陈百祥),计划联合编剧谷一招(张锦程)、演员周松弛(罗嘉良)以及四线女演员朱淇(关秀媚)开拍一部电影。

无奈此时电影市道不佳,原本已经谈好的投资人也因为破产而从天台跳下,这四个大男人不得已只能跑到夜总会当“舞男”以筹集开拍电影的经费。

王晶经典喜剧(一部被低估的王晶喜剧)(2)

尽管剧组最后拿到了两百万元的投资,可经费仍然是捉襟见肘,众人只能利用简陋的条件完成了这部电影,没想到却误打误撞,阴差阳错地拍出了一部备受影评人青睐的“后现代主义”经典之作,进而成功翻身。

而另一边,眼红的舞男领班(雷宇扬)欲趁机敲诈他们一笔不菲的钱财,在经历了一系列让人啼笑皆非的“灭口”闹剧之后,五人不仅脱离了被勒索的困境,还成功地挺进了好莱坞。

王晶经典喜剧(一部被低估的王晶喜剧)(3)

影人无戏可拍均纷纷转行,坚守者竟沦落到做舞男维生,影片当中像这样“笑中带泪,泪中带笑”的喜剧桥段还有很多,譬如谷一招因为长期连一顿饱饭都吃不上,后来竟当街饿昏了过去。而他贩卖盗版光碟的同学,不仅顿顿鱼翅鲍鱼,还告诉他自己要将盗版生意做到产业化。通过这一喜剧化的反差对比,充分体现出了当时传统电影人处境的艰难,以及盗版现象之猖獗对于电影业所造成的致命伤害。

王晶经典喜剧(一部被低估的王晶喜剧)(4)

《电影鸭》以“反盗版”为母题,并非是王晶的“无病呻吟”——随着光碟这一传播介质在九十年代的盛行,也让盗版更易于传播,当电影观众一分流,无论是电影票房还是正版光碟的销量自然要大受影响。

九十年代末,香港演艺人协会就曾多次发起“打击盗版”的活动,99年,成龙和周星驰还共同出席了“全力打击全港《喜剧之王》《玻璃樽》翻版vcd活动”的记者招待会,以身体力行的方式倡导人们“向盗版说不”。

王晶经典喜剧(一部被低估的王晶喜剧)(5)

《电影鸭》一方面在为电影行业“发声”,另一方面又沿用了《精装难兄难弟》中拿同行“开涮”的商业化笑料:片中“陈果辛”一角恶搞的是陈可辛,“徐屈”恶搞了徐克,“谷一招”的原型为编剧谷德昭,“周松弛”和“朱淇”对应着周星驰和舒淇,转行去帮人拍摄写真集的“杜可东”,让人想起了王家卫的御用摄影师杜可风,最后楚原客串出演的“影评人石皮”,实为香港著名影评人石琪。

王晶经典喜剧(一部被低估的王晶喜剧)(6)


王晶经典喜剧(一部被低估的王晶喜剧)(7)


王晶经典喜剧(一部被低估的王晶喜剧)(8)

其中最为“嘲讽”的一幕,莫过于摄影镜头因掉地裂开之后,众人灵机一动,决定用破碎的镜头营造出一种“艺术感”,最后,这一个镜头被影评人解读为“象征着人生的无奈”。而那些底片的边角废料,也被评价为“很有深意的运用”,这不仅再次揶揄了王家卫喜欢“飞纸仔”“边想边拍”的拍戏习惯,顺带还揶揄了影评人们的“过度解读”现象。

王晶经典喜剧(一部被低估的王晶喜剧)(9)


王晶经典喜剧(一部被低估的王晶喜剧)(10)

然而在叙事结构上,本片却有模仿《喜剧之王》之嫌,两者均是以电影人将“戏剧”代入到现实之中解决冲突和麻烦作结,且笑料也都是围绕着突发的状况打破了人们预想当中的计划而产生。

不过鉴于《电影鸭》的诞生目的和背景比较特殊,这也使本片和王晶大部分喜剧拉开了一定差别。笔者认为,它在豆瓣上6.3的评分,也说明了应该有不少人都低估了这部电影。(麦克疯说电影·沙沐弘)

王晶经典喜剧(一部被低估的王晶喜剧)(1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