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大学梦(五年一梦是师大)

倘若真有那一座纯朴自然的伊甸园,悠然地飘入了你熟睡的梦境,那里百草丰茂,落英缤纷,河水清澈蜿蜒,折射着晨光,像一条诱人的水晶带牢牢地锁住了你的思绪,水面蒙蒙的薄雾夹杂着海妖的歌声,沁人心魄,让你在睡梦中迷醉、沉沦、不愿醒来,那么,我想这座迷人的世外桃源便是你的大学时代青葱岁月的幻影,来到百里外的江南小城呼唤一颗学子思归的心,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什么叫大学梦?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什么叫大学梦(五年一梦是师大)

什么叫大学梦

倘若真有那一座纯朴自然的伊甸园,悠然地飘入了你熟睡的梦境,那里百草丰茂,落英缤纷,河水清澈蜿蜒,折射着晨光,像一条诱人的水晶带牢牢地锁住了你的思绪,水面蒙蒙的薄雾夹杂着海妖的歌声,沁人心魄,让你在睡梦中迷醉、沉沦、不愿醒来,那么,我想这座迷人的世外桃源便是你的大学时代青葱岁月的幻影,来到百里外的江南小城呼唤一颗学子思归的心。

毕业五年,多少次梦到师大四年的美好岁月,那时我们年少轻狂、意气风发,漫步在双龙湖畔立下豪言壮语;那时我们风华正茂、文采飞扬,在校报、院刊上频频刊发文学作品;那时我们心怀理想、惜时勤勉,穿行在文缘楼、逸夫图书馆、广播站、学生社团的每一个角落……师大百年红楼的一砖一瓦,已经深深筑进了我的心底;而那座敬敷书院,饱含清末文坛桐城派“清真雅正”的气韵,更是在激励着广大学子不忘初心,为文载道。

毕业五年,未曾忘记师长的谆谆教诲,未曾忘记同窗的殷切勉励,也未曾忘记曾经的豪言壮语,每每夜深人静、灯火阑珊,都愿意点上一盏台灯,翻开一本书籍或是一册笔记,用一行一页流淌着的语言文字洗涤一身的尘劳。久而久之,终有所获,今年年初集结了近几年写作的四十余篇散文,汇成一册散文集《南门小巷》,偶得前辈相助公开出版发行。适逢师大办学120周年校庆,文学院邀请我携书回母校开展文学讲座,得此机缘,内心甚喜,欣然前往。

将近四小时的车程,邻近傍晚,终于到达了朝思暮想的母校,那座两层的门楼还是我毕业前的老样子,红瓦白墙黑字,两座石狮分别伫立在大门两侧的石墩上,威严而亲切,仿佛认出了我,眼中闪现出一丝笑意。我疾步踏进校门,在事先约好的校食堂餐厅,见到了文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杨永久老师。七年前,杨书记曾经带过我两年的辅导员,那时她身兼文学院党务秘书和辅导员等多职,我因为担任班级团支部书记的缘故,与她接触较多,记得无论是三伏夏日,还是数九寒冬,只要进入文学院办公室,都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一面要当好领导的参谋,一面要主持、参与数不清的课题,一面还要为我们这些学生的诸多或大或小的事情费尽心血,凡此种种,回忆起来如在昨日。从她带的班级里,走出了诸多优秀的学子,其中不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等顶尖学术机构读博深造的学长学姐,多年来我一直暗暗地以之为榜样激励自己。

而此刻的杨书记,仍然是那么亲切而忙碌,一见面聊天,仿佛七年的时光全部逆流倒转,又回到了以前在校的日子,班级的团支书向辅导员汇报近况。餐厅外的食堂大厅,聚集了“五月花”语言艺术晚会的学生演员们,用餐刚结束,杨书记就马不停蹄地与其他几位具体负责编排的老师们交换指导意见,以便将一年一度的招牌节目做得更加出彩。

不负众望,晚上的“五月花”语言艺术晚会精彩纷呈,相声、朗诵、古典舞、民乐、小品、话剧等各式节目轮番上演,学弟学妹们那样蓬勃的青春朝气让人艳羡。其中双簧《爱的箴言》更是把语言艺术的表现力发挥到了极致,让人捧腹不禁的同时表现出了浓浓的亲情守望,为幽默增添了爱的分量,让人动容;古典舞《万花谷》和现代舞《dancing king》分别展现了柔美与动感的力量;而《醒皖先声》则以话剧的形式,演绎了一段“读书救亡”的荡气回肠的故事,颇具“五四”的风骨……与参加工作之后看过的很多商业演出不同,“五月花”语言艺术晚会更加注重对真、善、美的纯朴的呼唤,对语言艺术原创的表达,以及对人文精神的坚守,我想,这样的晚会恐怕走出校园外就难以看到了吧。

看完晚会,约十点钟,在住的宾馆里见到了风尘仆仆赶来的王永兵教授。他应邀参加市交通局组织的教练员面试,担任考官,一整天精神高度紧张疲惫,还在深夜赶到宾馆看我,真是让人心有不忍。回想起大三那会在校图书馆占座复习考研,日夜辛劳加之精神压力大导致身体稍许不适,王老师听闻后立即买了一听雀巢奶粉、一罐蜜糖赶到图书馆看我。此后两个月,每天傍晚我都顶着大龙山的风,手提一罐加蜜牛奶、一盏小台灯,风雨无阻地前往图书馆看书。那年中秋,我在笔记本上用汉隶工整地书写了一首杜甫的《月夜》,读了两遍,虽然孤寂,心却温暖。还记得考研笔试的前一晚,王老师也是这样风尘仆仆,骑了自行车赶来,请我和同学柳琴吃饭,说给我们加把劲,感激的话一直没有说出口,却深深埋在了心底。

王老师刚到宾馆看了一下,就嚷嚷着要给我换房间,他说这里太拥挤狭小,空调也坏了,给你换个高档点的吧,我说老师我不讲究的,只住一晚不碍事。他说你好歹也是国家公职人员,怎么能够这样委屈自己。我说老师您有所不知,五年前我考研笔试,就住在这间旅馆的,这也算是重温旧梦了。王老师迟疑了一会,不再做声了。之后闲聊,得知王老师最近非常忙绿,先后代表文学院赴皖北几个城市宣传师大明年一本招生的事,现在又被抽中当面试官,还有繁重的教学任务和课题研究,只能趁着夜晚赶来看我。王老师带来他的两本学术专著: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的《穿越中国现当代文学历史的对话》和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欧美先锋文学与中国当代先锋小说》,第一本是他多年的文学学术论文集,第二本是他主持的国家级社科基金研究成果,我真是如获至宝,爱不释手,反复翻阅。王老师叹了口气:现在的学生比起你们那时的学习热情降了许多,你那时组建学术研究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发现问题、勤于研究和写作,到你的学弟学妹张彩芸、刘明、刘安然、马千里,以及再下一届,都还能传承到这样的学风,但是再后来,就断掉了,再也没有同学能够主动去钻研,学生和老师的关系也比较平常了。说到这里,王老师有些伤感,低头沉默了。

王永兵教授和安刚强教授是我最为敬重的两位老师。如果说王老师是儒家积极入世的代表,那么安老师则侧重于道家的清风傲骨,作为上世纪八十年代学界泰斗钱谷融先生的弟子,安老师多少有些“民国文人气象”。具有文人大师风范的安老师,受到很多学生的仰慕和推崇,然而在一些体制的制约下,几经冲突,安老师也放弃了很多晋职加薪的机会,把精力放在了教学上。近几年听闻教学之余,又发展起了养花草、采集文物等爱好,成为了安庆市菖蒲学会的骨干成员。母校之行第二天,我在现当代文学教研室里与安老师会面,一人一杯清茶,伴随着午后的时光。谈了很多,而那段“损不足以奉有余”的论述却是精辟。安老师说,天道是“损有余而补不足”,譬如山很高大,那么天长日久,必然会吹下一些尘土,去填补低洼的地方;而人之道是“损不足以奉有余”,就是在通常情况下,穷人会更穷,而富人因为占有了社会资源的优势,则会越来越富。然而终究还是“人道”顺应“天道”,因为明里损失的东西,暗里还会给你补回来,命运到底是公平的。安老师在说这段话的时候,用手在空气中斜推了一把,这熟悉的手势让我仿佛又看到了那位在课堂上风度翩翩、博文广识、令众多女生为之倾倒的安老师。

讲座前两小时,校党委宣传部的陈广老师约我吃午饭,地点在一个不大却很精致的餐厅,菜单上的名字更是文艺,诸如“群龙戏珠”、“情人之泪”等等,不知所云,只好一个一个地请教服务员。陈老师是校广播站的指导老师,我在校广播站也当了三年的编辑,从一名经过层层笔试、面试选拔出来的实习编辑,到编辑部的骨干,再到出题给学弟学妹们考试招揽新一届编辑部成员的负责人;从改稿时小心翼翼送给学长学姐审阅时胆战心惊,到把所学所知倾心传授给学弟学妹;从作为大二编辑代表欢送学长学姐毕业,到作为最老一届成员被学弟学妹们欢送离校……我经历了一整个轮回。记得那年离校,多位同仁在欢送会上泪洒衣襟、泣不成声,这眼泪里,承载了一份感情、一份艰辛、一份收获和一份不舍。不能够忘记,为了方便我们中午改稿,陈老师将他自己的饭卡拿给我们,让我们在教师食堂就近就餐;不能够忘记,孙永玉副部长利用业余时间,悉心为我们传授硬笔书法技法;不能够忘记,校党委宣传部部长朱守良说,欢迎广播站的同学们毕业高飞,他日有空回宣传部看看,我们一定真情接待……

我尝想,师大最感人的魅力恐怕就在于真情二字,无尽的关怀与感动永存心底,这也许正是让众多学子毕业多年仍然依依难舍的原因所在吧。

下午的讲座主题是“我曾经怀疑过梦想——校友金鹏文学讲座暨新书分享会”,本来计划是讲座一个半小时,然后听众互动半小时,没想到站上母校的讲台,望着台下200余名青春洋溢而略带青稚的面孔,我心潮澎拜、思绪翻涌,一开口便停不下来,有太多的话要说,有太多的情感要倾诉,有太多的文学经历要分享,激情洋溢、滔滔不绝地讲了两个半小时,之后接受校报记者团的采访。最后,杨书记上台总结讲话:“从一名学生干部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校友,关键在于培养良好的情趣,刻苦努力,勇敢追梦,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在那一刻,我坐在台下看着杨老师讲话,真想时光倒转,再做一回师大的学生!

文:金鹏

编辑:陈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