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垃圾污染海洋的措施(环保科普减少塑料污染)
完善快递包装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强化快递包装绿色治理,加强电商和快递规范管理,推进可循环快递包装应用,规范快递包装废弃物回收和处置。推动部分地区逐步停止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装袋、一次性塑料编织袋,减少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胶带,减少电商快件二次包装。
——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快递包装绿色转型办公厅意见的通知》
2022年4月21日,在我国首个《中国塑料污染治理理念与实践》国家智库研究报告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张德元透露:“全球塑料污染问题日益严峻,有数据显示,1950—2017年间全球累计生产约92亿吨塑料。预计到2050年,全球塑料累计产量将增长到340亿吨,年塑料废弃物产生量约为3亿吨。”
塑料污染已经成为仅次于气候变化的第二大环境焦点问题。塑料因其难以降解的特性,一旦泄漏到土壤、水体等自然环境中,就会造成视觉污染、土壤污染、水体污染等各种环境问题。处置方式不当的塑料废物还会影响温室气体排放,给脆弱的生态环境带来持久性危害。当微塑料进入食物链,还可能会对人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一 什么是塑料污染?
塑料是一类高分子有机化合物的总称,发展至今,其用途十分广泛。小到食品包装、大到建筑材料,都能看到它的身影。近些年来,随着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和新兴行业的发展,以快递包装、外卖餐具为代表的新型一次性塑料制品消费量逐年递增,进而塑料污染问题也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
塑料污染又称“白色污染”,它是对废塑料污染环境现象的一种形象称谓,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包装袋、农用地膜、一次性餐具、塑料瓶等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置成为固体废物,由于随意乱丢乱扔,难于降解处理,给生态环境和景观造成的污染。
二 塑料污染的危害?
1.有碍观瞻
有碍观瞻是指散落在环境中的废塑料制品破坏人们对市容、景观的视觉感知,造成了“视觉污染”。在大城市、旅游区、水体中、铁道旁散落的废塑料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影响城市、风景点的整体美感,严重破坏了市容、景观。尤其是铁路行业,由于管理不善,将用过的餐盒和垃圾抛之窗外,造成交通干线两旁的绿色植物白色化,沿途的树木枝条飘挂成串。这些视觉上污染给人们也造成了心情上的危害,从而影响生活的节奏,造成不良影响。
2.污染土壤
塑料类垃圾不易降解,在自然界停留的时间很长,一般可达200-400年。它们残留在土壤中,会影响土壤内部热的传递和微生物生长,改变土壤的性质,使土壤环境恶化。混在土壤的废塑料制品会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抑制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导致农作物减产。此外,塑料添加剂中的重金属离子及有毒物质会在土壤中通过扩散、渗透,直接影响地下水水质和植物生长。若牲畜误食了塑料膜,会引起牲畜的消化道疾病,甚至死亡。
3.污染水体
塑料垃圾中的有害成分易经雨水冲入地面水体,造成水体污染。垃圾直接弃入河流、湖泊或海洋,会引起更严重的污染。研究表明,塑料废弃物对海洋生物造成的危害是石油溢漏危害性的4倍。
4.污染空气
塑料垃圾是一种成分复杂的混合物。在运输和露天堆放过程中,有机物分解产生恶臭,并向大气释放出大量的氨、硫化物等污染物。其中含有机挥发气体达100多种。
有些垃圾处理厂为了除去塑料垃圾,采用焚烧的措施,产生了大量以一氧化碳为主的有毒气体,这些有毒气体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
5.危害生物
河、海水面上漂着的塑料瓶和饭盒,水面上方树枝上挂着的塑料袋、面包纸等,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而且如果动物误食了白色垃圾会伤及健康,甚至会因其在消化道中无法消化而活活饿死。如果这些水生动物进入人类的食物链,后果严重程度可想而知。
三 可怕的是“微塑料”污染
人类对“微塑料”的概念认识比较晚,2004年才被英国学者提出,它指的是直径低于5mm的塑料颗粒、碎片。其体型小,稳定性强,可存在数百年。最早时,微塑料污染的研究主要是海洋中。当人类发现在233种海洋生物中均有微塑料成分时,人类才知微塑料污染的可怕。
1 大气中的微塑料
2021年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最新研究称,通过空气传播的微塑料现在已“遍布全球”。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领导的国际研究团队表明:目前有1100吨微塑料漂浮在美国西部上空。他们从天而降,污染了北美一些偏远地区。这些不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将继续在地球系统中循环。
研究小组从美国西部的11个地点获得了300多个空气中微塑料的样本。研究发现,空气中发现的约85%的微塑料与道路交通有关,可能包括车辆轮胎和刹车片上的塑料颗粒,以及被碾碎的垃圾中的塑料。其余约有10%来自海洋,约5%来自土壤。
2 土壤中的微塑料
德国科学家Rillig发现了土壤“微塑料”污染,这之后人类开始着重研究土壤微塑料。初步发现,海洋微塑料80%源于陆地,而陆地的微塑料为海洋的4-23倍。
研究人员发现,亚微米级的碎片可透过根系进入植物体内,并在蒸腾拉力等生理特性下,进入地上可食部位。此外,这些微塑料也可通过新生侧根的狭小空隙进入茎叶组织内。
尽管人类对进入植物中的微塑料的含量还在研究中,但这一发现已意味着微塑料可能会重回人类餐桌上。
3 人体中的微塑料
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团队通过调查来自中国11个省市参与者的粪便样本首次发现了一个令人担忧的证据:经常喝瓶装水、吃外卖食品以及工作性质为粉尘暴露的参与者,其粪便中的微塑料更多。同时,人体内微塑料含量的升高还可能会加剧肠道炎症。
来自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领导的研究团队首次在人类志愿者血液中发现了微塑料,研究人员检测了22名健康志愿者的血液样品,发现在17人(77%)的血液中都存在微塑料颗粒,平均每毫升血液中有1.6微克。
继荷兰科学家率先在人类血液中检测到微塑料后,英国科学家在一项新研究中首次在活人肺部深处发现微塑料。英国《卫报》报道,参与研究的科学家从13名接受手术患者的人体组织获取样本,其中有11人的组织样本中出现微塑料。最常见的微塑料颗粒是用于塑料包装、水管的聚丙烯,以及用于塑料水罐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微塑料无处不在,人类甚至已经在呼吸、饮用和食用微塑料。当微塑料进入人体时,它们会携带大量的有毒物质、致癌物质,包括重金属,多氯联二苯等。这些有毒物质在达到一定剂量时,会破坏人体内分泌系统,影响人体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
四 我国是如何应对的?
2007年12月31日我国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此通知被群众称为“限塑令”。
通知明确规定: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2020年1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印发实施《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
意见指出:“到2020年底,我国将率先在部分地区、部分领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到2022年底,一次性塑料制品的消费量明显减少,替代产品得到推广。”
五 面对塑料污染我们能做什么?
1. 避免一次性用品使用
其中一个最简单的做法是拒绝使用塑料吸管。在外面用餐时可以告诉服务员你不需要塑料吸管。如果你习惯使用吸管的话,可以购买一个可重复使用的不锈钢吸管或者玻璃吸管,餐厅很少会看见你自带吸管的情况下还给你送去塑料吸管。尽量将食物放在玻璃容器中,而不是放在塑料容器中,可以将用过的玻璃罐再次利用,如储存调料等。
2. 运用清洁方案,减少塑料瓶使用
如果你的家里有醋和小苏打,你就不再需要那些塑料瓶装的瓷砖清洁剂、厕所清洁剂和窗户清洁剂等。制作你自己的清洁产品不仅可以避免使用这些有毒的化学品,还可以腾出一些空间,省下一些现金。
3. 增加环保袋的使用
每分钟大约有100万个塑料袋被使用。有科学家指出,单个塑料袋经过数百年、数千年的时间仍然无法降解。如果你在超市购物时仍然使用塑料袋的话,那么是时候做出改变了,购买一些环保袋以备使用有利于减少塑料污染。但是请别购买涤纶制或者尼龙制的袋子,因为这些材质也是由塑料制成的。棉质的袋子会是不错的选择。
4. 宣传“禁塑”知识,树立环保意识
多关注环保方面的新闻、公众号等,多使用清洁能源或材料。经常与亲人朋友交流环保心得,既宣传了环保知识,也提高了个人的环保意识。
5. 做好垃圾分类,不乱扔垃圾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得到了自然给予的各种资源,因而得以生存、繁衍。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正确的倒扔垃圾,而不是嫌麻烦乱扔乱倒。
减少塑料使用,重视塑料污染问题
多一份支持,少一份使用
从身边做起,从你我做起
期待你的参与
来源:环境修复与管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