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安全配置讲解(原来这些拯救无数人的安全配置是这样来的)

随着汽车的普及范围越来越广,科技化程度越来越高,交通安全已成为全球关注度最高的话题之一但就算现在的汽车慢慢加入了不少诸如倒车雷达(影像)、自动驻车、车道偏离预警甚至“自动驾驶”等更智能的辅助安全配置,传统的安全带、安全气囊这种传统保护配置依然是汽车上不可或缺的主角那这些经典的拯救了无数人性命的优秀设计都是怎么出现的?,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主动安全配置讲解?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主动安全配置讲解(原来这些拯救无数人的安全配置是这样来的)

主动安全配置讲解

随着汽车的普及范围越来越广,科技化程度越来越高,交通安全已成为全球关注度最高的话题之一。但就算现在的汽车慢慢加入了不少诸如倒车雷达(影像)、自动驻车、车道偏离预警甚至“自动驾驶”等更智能的辅助安全配置,传统的安全带、安全气囊这种传统保护配置依然是汽车上不可或缺的主角。那这些经典的拯救了无数人性命的优秀设计都是怎么出现的?

·车身安全设计

·Béla Barényi(1907年~1997年)

早在1937年,来自奥地利的Barényi便提出了“中间刚性车身 前后可变形区域”的概念,并提交了专利申请,这与当时普遍认为的越坚固越安全的车身设计思路截然不同。那么,有哪个汽车制造商会愿意接受Barényi关于车身安全设计的创新想法呢,他想到了梅赛德斯-奔驰,于是在1938年到斯图加特的奔驰总部应聘,但却被拒绝了。

Barényi心有不甘,因此向其前同事求助,经过同事的协调,Barényi争取到了与奔驰高管Wilhelm Haspel面谈的机会。这一次,Haspel对于Barényi关于未来汽车安全方面的想法相当赏识,并雇佣了他,Barényi在1939年正式加入了梅赛德斯-奔驰团队。

二战期间,加入了奥地利纳粹的Barényi,被奔驰解雇。1948年,Barényi重新回到梅赛德斯-奔驰,并为公司带来了两组将其被动安全理念与革命性的全新车身设计相结合的概念车体模型方案:1945年开发的Terra-cruiser和1946年研制的Concadoro。

Terra-cruiser采用了坚固乘员舱 前后溃缩区的设计,当事故发生时,车辆前后部溃缩区可以按照预定方式吸收能量并分散冲击力,从而显著降低作用于乘客舱的冲击力;Concadoro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伸缩式转向柱、防撞方向盘,同时雨刷器被设计成在不使用时回到最底部位置,为车内乘员提供更好的保护。

1952年,Barényi获得了“安全车身”专利,两年后又获得了“安全转向机构”专利,在汽车安全技术领域树立了新的里程碑。

·三点式安全带

·NilsBohlin(1920年~2002年)

汽车配备安全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02年,当时,工程师沃尔特·贝克和助手共同驾驶“鱼雷”电动赛车参加一场在纽约举行的汽车竞赛。为了防止翻车,贝克在赛车上钉了几根绳带,参赛时把自己和助手紧紧系好。没想到,比赛中真的发生了意外,高速飞驰的“鱼雷”赛车冲入人群,造成两人死亡,数十人受伤,而贝克和助手却在安全带的保护下安然无恙。

现代三点式安全带的发明者是Nils Bohlin,起初,他是瑞典航空工业中的一名工程师,负责设计飞行员座椅的弹射器,使其在紧急情况下尽可能有效地逃离驾驶舱。后来,Bohlin转而研究如何在极端危险条件下把身体安全地固定在原地不动。1958年,Bohlin应聘加入了沃尔沃汽车,很快便发明出三点式安全带,并获得了专利。

1959年,沃尔沃率先在P120型和PV544型汽车上配置了三点式安全带,这种安全带能同时跨过腹部以下部位并横跨在肩部,并通过位于座倚一侧的低位固定点协调发挥作用,其几何形状是一个水平放置的V字,可在张力作用下保持其位置不变。使用三点式安全带,在车辆发生碰撞事故时,不但可以挽救生命,还可以大大减低受伤几率。

·安全气囊

·John Hetrick(1918年~1999年)

安全气囊的发明者是来自美国海军的工业工程师John Hetrick,这项发明的诞生,与他的亲身经历有关。1952年,Hetrick驾驶一辆1948款克莱斯勒Windsor,带着妻子和7岁的女儿外出郊游,在经过一处转弯时,为了躲避前方障碍物,Hetrick猛踩刹车,就在前排中间座位上的女儿的头快撞到仪表台时,他和妻子本能地伸出手臂垫在中间,避免女儿撞伤头部。

事后,Hetrick决定发明一种装置,代替手臂完成保护动作。Hetrick受到修理鱼雷工作中的启发,当时的鱼雷表面会覆盖一层帆布袋,当其内部的压缩空气被释放,表面的帆布袋会瞬间被气体充满,并向上发射。他用两周时间完成了汽车缓冲安全装置的设计,并在1953年获得了“辅助乘员保护系统(SRS)”安全气囊的发明专利。

不过,由于存在无法瞬间让气囊充气的技术难题,Hetrick的发明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都仅停留在设计图上。直到1966年,美国陆军对爆炸真空管的成功测试,为触发气囊提供了解决方法,安全气囊也迎来了小范围试水。1971年,福特将安全气囊装在一批实验车上;1974年,通用首次为量产车型安装了安全气囊。

·内饰安全

·Claire Straith(1891年~1958年)

Claire Straith是一名来自底特律的整形外科医生,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为车祸生还者进行面部重建工作。Straith发现在车祸发生时,前排乘客头颅和面部的损伤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突然猛烈撞击坚硬的中控台和上面尖锐的金属部件所造成的。Straith呼吁减少在汽车内饰中使用如钢板仪表台、突起的金属旋钮等可能对交通事故受害者造成严重伤害的危险部件。

Straith的观点被刊登在美国医学协会杂志上,由此引起了社会的关注。Straith还写信给克莱斯勒创始人沃尔特·克莱斯勒,并成功说服后者改善汽车内饰的设计缺陷。1937年,克莱斯勒集团旗下品牌车型创新的采用橡胶代替金属制作了按钮,使用了圆弧形的门把手和内嵌式的手柄等,这是汽车厂商第一次为了安全而不是造型来推广流线型设计。

Straith还发明了一套用于车辆内部的保护装置,就是将缓冲材料与仪表台固定或连接在一起,并利用这些缓冲材料吸收受到冲击时所产生的能量,进而保护乘客的安全。Straith在1935年提交了该设计的专利申请,并在1937年获得了专利证书。1948年,拥有标志性三眼大灯的Tucker 48轿车,成为了首款带有缓冲材料仪表台的车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