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女性文学(徳语最早女权主义作品)

一部改编自英格褒·巴赫曼的小说,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德国女性文学?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德国女性文学(徳语最早女权主义作品)

德国女性文学

一部改编自英格褒·巴赫曼的小说

与短篇小说的作品

一部五位演员的五幕剧

一部英文字幕中文版的话剧

英格褒 · 巴赫曼 —— 德语文学奇迹

英格褒·巴赫曼在 1953 年参加了联邦德国 47 文学社活动后,立即变成了德语文学界最著名的女性作家。47 文学社是战后德国的文学中心,彼时德国所有重要的文学成就均来自该社。该社走出了之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君特·格拉斯以及海因里希·伯尔。其一直是德语文学世界所谓众星云集之地。

然而 47 文学社是由男性所主导的文学社,其风格众所周知,是呆滞刻板,简单的现实主义的“废墟文学”。1954 年巴赫曼加入以后彻底的改变了 47 文学社的命运。她是极少数被邀请加入的女性作家之一,因此在开始的时候巴赫曼就遭到了众多男性作家的质疑。

她的写作及朗读风格常人难以想象得到。著名作家比如说策兰等曾试图在 47 文学社引进新风格,但是最终都以失败告终。他们在遭受了众多的嘲笑及辱骂后退出了 47 文学社。巴赫曼出生于奥地利的乡下,浓重的口音让她看起来格格不入。一个 26 岁的小人物,竟然不可思议的在 47 文学社荣耀满身的男性作家和批评家之中开始以颤抖的、近乎于女低音的低沉的嗓音朗读,这所有的迹象都表明她会惨败。

但是当巴赫曼朗读完的时候,却没有一个人敢说一句不好。他们见证了一个奇迹,他们见证的是巴赫曼具有魔法的古老语言,比简单的现实主义更能触及人类灵魂深处的奇迹。

巴赫曼很快获得了 47 文学奖,在历史上仅有 10 位作家获得此奖。更重要的是,她的影响远甚于 47 文学奖所告诉世人的。巴赫曼的一次朗读便足以给予德语文学一个独特的而前所未有的新方向。她给 47 文学社带来了诗意的语言,实验以及戏剧的复杂性。

一年以后巴赫曼已经登上了德国最著名的周刊——《明镜》的封面。在她早期成就中,她写作所涉及的文学体裁获得了德国和奥地利的最高奖项。

巴赫曼的诗歌赢得了“不莱梅文学奖”,她所写的广播剧赢得了德国最重要的广播剧大奖——Hörspielpreis der Kriegsblinden,她还赢得了德国文学最高奖——毕希纳文学奖。巴赫曼发出了德语文学中最早的女权主义的声音,同时也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她凭借短篇小说集《同声》获得了一生中的最后一项奖——安东·维尔德冈奖,而《狗吠》正是以这部小说集为基础而改编。

巴赫曼早期成功的事业并未使她摆脱个人生活的不幸。巴赫曼早年除了文学创作还获得了博士学位。她作为一个追求真相的艺术家,一生忙碌不安分,在天才与疯子之间游离。巴赫曼说她为写作而生,但她的创作似乎让她陷入一种诅咒,她被孤独与寂寞包围。

这位“德语文学的天后”,“陨落的诗人”,巴赫曼(一位批评家曾这样称呼她)英年早逝。她身患抑郁又嗜酒如命,对止痛片上瘾,她每天得吃上上百片。47 岁的巴赫曼在罗马的寓所沉睡时因烟蒂起火被烧伤而亡。

而彼时的 47 文学社已经瓦解了,一个新的文学艺术奖项代替了它,它被命名为英格褒·巴赫曼文学奖,以纪念这位彻底颠覆战后德语文学的年轻女人。

今天英格褒·巴赫曼文学奖仍旧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文学奖项之一。

在中国,是时候去探索这位改变了文学历史,赢得了无数荣誉,却悲惨的过完一生的天才女性作家了。

巴赫曼的人物形象在中国

话剧《狗吠》把巴赫曼的人物形象转移到中国社会背景的设定上来。虽然大多数巴赫曼的小说故事似乎未完成或者是片段诸如此类,但是她创作的每个角色的深度都难以置信。作为一个作家,巴赫曼是人物角色的创作者。她所创作的这些角色在不同的故事中一遍又一遍的出现。巴赫曼对于角色及历史的了解如此之深刻,足以媲美《美狄亚》、《浮士德》或《哈姆雷特》等原型。

《狗吠》既是一部家庭剧,又是一部社会剧。该剧的焦点家庭关系网在巴赫曼不同杂文中多次出现。这类主题原本从开始就非常中国。他们肩负家庭内部对待老年人和秘密等问题的责任,均植根于一个社会的历史。《狗吠》进行的是一项实验,这个实验完完全全的将这个主题,矛盾,事件转移到中国的社会背景之下,目的是更加生动的展示来获得中国观众的认同。

《狗吠》大纲

21 岁的小阮嫁给了比她大 40 岁的世界著名精神科专家乔力不到一年,然而她的工作狂丈夫却丝毫不关心他已经 86 岁的母亲,他甚至都不在小阮面前给自己的母亲打电话或者提起她,这让小阮觉得异常。小阮想要邀请乔老太参加他们的结婚纪念日庆典,她计划着把家人都团聚在一起。但是当她来看望乔老太的时候,几乎不能相信自己所看到的:乔老太住在一座堆满垃圾的破旧不堪的房子里。小阮看着她的婆婆居住在如此脏乱差的环境之中,而自己却和乔力体面过着舒适的生活。她对自己和一个如此没有责任感的男人结婚产生了疑问。

小阮的哥哥马丁从国外留学回来,现在过着自己追求的新生活。但是除了小阮,没有人理解他的想法。但是马丁强化了小阮对乔力的疑问。小阮在照顾乔老太时,她发现乔老太似乎异常恐惧自己的儿子。小阮为了自己并且也为了乔老太好,她下定决心要挖出环绕在她家庭周围的秘密。但这一番寻找却把这个家庭推向更绝望的深渊。

中德导演传统

中籍演员

跨文化交际

翻译一个故事到目前,到其他城市,到迥异的文化一直是德国导演的传统。《狗吠》这部剧的年轻德国编剧和导演——罗海明(Raimund Rosarius)已经在德国、奥地利以及中国接受过导演训练。他热衷于在自己的剧中展示来自这三个文化的不同要素,同时结合不同导演传统。此戏剧项目他将与专业的中国演员等其他戏剧艺术家合作,开启一段跨文化交际之旅,寻求一种方式使得“陌生中的熟悉”和“熟悉中的陌生”清晰可见。

中奥德三国联合制作

Multinational Theater Production

中英文字母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subtitles

全球首演

World Premiere

改编一个故事到当下,到其他城市,到迥异的文化一直是德国导演的传统。《狗吠》这部剧的年轻德国编剧和导演--罗海明(Raimund Rosarius)已经在德国、奥地利以及中国接受过导演训练。他热衷于在自己的剧中展示来自这三个文化的不同要素,同时结合不同导演传统。

《狗吠》灵感来源于英格褒•巴赫曼。巴赫曼作为德语文学的伟大奇迹,在战后47文学社占据重要地位,她的作品给予德语文学一个独特的而前所未有的新方向。

《狗吠》--首次将这位陨落天才的作品搬上中国舞台。这部话剧将开启一段跨文化交际之旅,寻求一种方式使得"陌生中的熟悉"和"熟悉中的陌生"清晰可见。

《狗吠》既是一部家庭悬疑剧,又是一部社会悲剧。该剧的焦点家庭关系网在巴赫曼不同杂文中多次出现。他们肩负家庭内部对待老年人和秘密等问题的责任,均植根于一个社会的历史。《狗吠》进行的是一项实验,这个实验完完全全的将这个主题,矛盾,事件转移到中国的社会背景之下,告诉你,阿Q就是你。

主创团队

编剧、导演:罗海明

(Raimund Rosarius 德)

德国导演、编剧及演员。毕业于维也纳大学戏剧电影媒体专业,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创办以来第一位全日制德国学生。师从刘伟教授。作品具有强烈的超自然主义特色。主要导演作品《The Twins》、《Iter Ritualis》、《Cull Rotten Fruits》【德、奥】,《变形记规定动作》,《老年变异》,《狄俄涅》【中】等。演出作品《蔡文姬》、《用你吻过的手臂,拉响警报》、《最美家庭》等。

作曲: Scharmien Zandi (奥地利)

Scharmien Zandi,奥地利著名作曲家,音乐师,演员。

主要作品: 《Rage Cage》【美】,《La Borrachita》《Maria, La Abejita》《foreign body》【奥】等,《Paloma Negra》【葡】,《Amour Fou》《Dione》《Taikonaut Lilli》【中】。

蔡艺芸:饰演小阮

演员,导演,编剧。

主要作品:《一个男人一天中的10小时》、《雷雨后传》、《四个寻找剧作家的剧中人》、《我的秘密生活》、《小美人鱼》等。2014年 作为驻地艺术家受邀北欧The Nordic Performing Arts Days(丹麦),2017年受邀参加阿维尼翁戏剧节。

徐尉:饰演乔力

演员

话剧作品:《公司感谢你》,《前面就是我们的世界》,《亮剑》等

朗读作品:《法庭上的芙丽涅》,《刑场上的婚礼》,《那年的晓月》

影视作品:《我的妖女老婆》,《东南西》等

吴军青:饰演阮马丁

演员、舞蹈

主要作品:《摆渡人》《罗密欧与朱丽叶》《爱·回来》《与丘比特同谋》《毛泽东和他的长子》

陈臻

话剧作品:《士兵对你说:永不放弃》《毛泽东在西柏坡的畅想》《谁爱谁爱谁谁》《从湘江到遵义》。 电影作品:《雪莲》《杞香》《台城1923》。电视剧作品:《东方》《大山的儿子》《保卫心脏》。

路亚尼Ahmad Roumani

在叙利亚完成舞台设计专业,并任教于叙利亚高级戏剧学院舞台设计系,现为中央戏剧学院特效化妆专业研究生。担任舞台设计的主要戏剧作品有《Pulse》、《变形记规定动作》、《老年变异》、埃及戏剧《The back streets》、并担任歌剧《Ziryab》艺术设计。

Eder Espinoza

智利演员、戏剧老师。他同样教授拉美传统舞蹈。作为演员参加罗海明导演改编作品《变形记规定动作》。同样作为演员参加罗海明乌镇国际戏剧节参展作品。

李超

实验艺术学者,荣获第七届马利艺术艺术创作奖,雕塑设计绘画等多幅作品入选《中国艺术年鉴》《中国雕塑年鉴》等以及多个展览。

李莉

毕业于挪威奥斯陆大学,演出音乐剧"folk in winter",参与Raimund Rosarius《变形记规定动作》《老年变异》《狗吠》,担任戏剧构作一职。

主创阵容

编剧、导演:罗海明

(Raimund Rosarius 德)

制作人:马苏珊(Susanne Matz 德),王超

戏剧构作、服装设计:李莉

作曲: Scharmien Zandi (奥地利)

化妆设计:路亚尼

(Ahmad Roumani 叙利亚)

海报设计:Johanna Stauffenberg-Williams(德)

舞台监督:王兆宇

演员:蔡艺芸,徐尉,陶桃,吴军青,

Raimund Rosarius

道具设计:李超

舞蹈设计:皇龙远(Eder Espinoza 智利)

海报设计:Johanna Stauffenberg-Williams(德),焦健,王兆宇

副戏剧构作:石霓那(Nina Dillenz 奥地利)

导演助理:祝青宇

副导演:李超

演出信息

演出时间:2017年6月23-25日

票价:80/120/150/280

地点:隆福剧场

地铁:6号线 东四站 E西北口出

公交:美术馆东(101、109、112、128、140、58、夜13)


剧场夜幕中的一束光

更多精彩视频及文章请关注

今日头条/新浪微博:光束戏剧

文章及视频转载 请标注:

光束戏剧及原创作者

如果你喜欢

请关注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