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影的教学目标(环视教材的正面)

作者:丁以绣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总编辑,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投影的教学目标?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投影的教学目标(环视教材的正面)

投影的教学目标

作者:丁以绣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总编辑

教材是众多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共同打造的文化教育界和出版界靓丽的风景线,既为风景,就会有众多热心者、关心者、研究者、相关者从不同的角度细细欣赏打量。于是,在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可能在网络上写作的今天,各种媒体上除了经常见到教材的正面形象,其侧面甚至背面也时不时在闪现身形。正面、侧面、背面甚至360度环视教材,为我们加深教材认知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开学季,学生们刚拿到新书,都会迫不及待地翻开教材,读读新课文,看看新配图,这一幕幕在全国的校园里随处可见,孩子们求知的渴望让人心动。教材是校园中的独特一员,在它最擅长的主场——课堂上,它是师生交流学习的中介,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标尺,是学生成长发展的范本。教材的正面风采在学校里、在课堂上尽情展示,不要小瞧教材这个“小儿科”,别说它没有什么“科技含量”。其实细心考量教材,你会发现其中许许多多的“硬核科技”,许多教育科学原理都通过教材来体现。每一阶段教材都是那个时期教育理论、认知理论、学习理论各学科最新发展进展的浓缩。

比如,建国初期的教材深受苏联凯洛夫教育学的影响,编排结构特别适合“五步教学法”的课堂教学模式,2000年左右的教材中受到建构主义理论的影响,特别强调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建构,适合合作探究的课堂模式。当下的教材充分反映信息时代的学习理念,设置复杂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重视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综合素养。这些深邃的理念,都通过教材中的文字、数字、图片等呈现出来。

教材的正面是学生智慧生长的乐园,教材的每一页都可留下师生对话的痕迹,一个字的描摹,一个算式的演算,一行行圈画,一段段批注,都是学习的印记。教材从薄到厚,是学生在吸取知识,教材从厚到薄,是知识成就了学生。教材的正面为教师活动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教师的教学智慧就在于创造性地开发利用教材的各种要素:章首语是开启课堂学习的导语;插图是分角色朗读的必备背景;对话框中的问句是小组学习讨论的话题;一个省略号是让学生续写故事的启动键。

教材的正面具有无限的包容性,每个学科的教材都是一部百科全书:语文教材中不仅有名家名篇,还有绘画和最新科技进展;数学教材中不仅有图形计算,还有历史和生产生活;生物教材中不仅有植物动物,还有诗篇和安全常识;物理教材中不仅有实验公式,还有文化和名人故事。教材的正面是一个开放系统,内部是自洽的世界,构成完整的学科体系;向外它们让老师牵手学生,让学生与中华文明相亲,与当今社会相近,与世界文化相连,与人类未来相通。教材的正面有时是欲言又止的,那些精心设计的作业题和版式留白,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激发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提供学生收获发现的机会,是学生砥砺品质、创新思维发展的必经之路。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全媒体时代,从亿万读者的眼中可以看到教材不同的侧面。教材从教育研究领域走向了其他学科研究领域,不同学科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透视古今中外教材的侧面,开展多维度学术研究,在政治学、历史学、社会学等专业研究中都可以看到教材的不同面貌,也形成了不同的专业意见,深化了对教材的理性认知。

教材从教室走进家庭,随着时代的变迁,家长对于孩子教育的关注度与日俱增。爷爷会跟孙子一起重温自己孩提时代背诵过的古诗;爸爸担心经典的课文有所删减;妈妈忙着采买教材相关课外读物;哥哥姐姐也会纠正弟弟妹妹书写的笔顺。全家人基于各自的立场也对教材形成了不同的看法。

教材从校园走向社会。电影人用教材素材创作电影;热心读者给教材挑错,甚至有人借教材制造话题引起关注。教材的侧面折射出教材属性的复杂性,折射出大众对教育的关切,也折射出世态万千。

教材的背面虽然是最不为人所熟悉的,被人忽略,却默默地顽强创造着教材精彩的正面,虚心接纳并回应着不同侧面的意见建议,让教材成为了教育教学的核心要素。支撑教材建设的不是某个特定的群体,不是某个机构或者企业,而是一个庞大的系统。

教材是国家事权,在党中央的直接关怀领导下,我国教材建设经过70余年的探索,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秉持中国信仰、充满中国智慧和自信的道路。有国内顶级教育专家团队负责研制课程标准作为教材编写的根本指导;有学科专家、一线教师和专职编写人员、插图设计师组成的团队负责教材编写;有具备教材出版资质的出版社负责教材的编辑制版;有国家组织的学界知名专家构成的教材审定机构负责审定;有经过公开招标选取最高质量的企业负责教材纸张供应;有具备印刷及环保双重认证资格的印厂负责印刷装订教材;有用搅碎机和放大镜作为检测工具来验证教材印装质量的质检团队;有顶风冒雪、爬坡过坎也必须要在开学前将教材送到一线师生手中的物流保障队伍。

教材的背面是万千从业者虚化的头像,很多人并不知道教材编写出版背后的努力,但千万教材人的辛勤劳动成就了教材的风采。

尺寸教材,悠悠国事。翻开一本教材,仿佛能看到教材的编写者为一个问题而激烈研讨的场景,仿佛能触摸到教材插图设计者草稿背后的笔痕,仿佛能闻到印刷厂里的汗水与墨水混杂的味道,仿佛能听到教材编辑给某个热心读者回信的键盘声。

老师的谆谆教诲,公众理性的批评,教材建设者默默的奉献,都为了换得校园里那片朗朗的读书声。教材的正面、侧面和背面构成了一个全息图景,推动教材建设发展成为服务下一代成长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丁以绣)

来源: 北京青年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