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航天的科普小知识(知识科普一)

关于航天的科普小知识(知识科普一)(1)

哲学家康德说过:”世界上有两种东西能深深地震撼我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我们头顶的星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开启了探索太空的大门,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太空探索活动。

关于航天的科普小知识(知识科普一)(2)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上的三位宇航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生活了六个月的时间,于2022年4月16日安全返航,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发展实现了新的突破,对世界和平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是中国综合国力提升的体现。你是否对航天知识充满好奇?一起跟随红船了解航天知识,感受中国智慧与探索未知的“浪漫”。

一、宇航员从返回舱出来后为何要抬着走?

太空是真空环境,它与地球的环境大不相同,其中几个明显的特征是:微重力、低气压、强辐射、超低温。宇航员着陆后突然恢复重力,使他们在短时间内很难适应重力对身体的影响,这和太空的失重环境有很大关系。

宇航员长期处在失重的环境下,其血液系统、免疫力系统、心血管系统等方面可能受到影响,为了避免如摔倒等因素对宇航员骨骼造成二次伤害,地面搜救工作人员会将宇航员们抬出来,以半躺姿势坐在特制的椅子上安全出舱。

关于航天的科普小知识(知识科普一)(3)

二、空间站中的氧气和水是怎么来的?

水的来源:一种是从地球补给干净的水;另一种是对空间站空气进行冷凝(分子间间隔变小),以除去多余的水蒸气;最后一种是从宇航员的废液中循环回收水(水的净化)。

关于航天的科普小知识(知识科普一)(4)

氧气的来源:一种是利用太阳能发电,将循环水电解成氢气和氧气,电解水产生的氢气和宇航员所产生的二氧化碳进行反应生成甲烷和水,水重新参与电解,最后把剩余的甲烷与氢气排放到太空中;另一种是使用加压氧气罐。它不生产氧气,而是直接使用从地球上运送过来的氧气;最后一种是在飞船内安装盛有过氧化钠(Na2O2)颗粒的装置,它的用途是再生氧气。

关于航天的科普小知识(知识科普一)(5)

三、宇航员返回地球后要进行隔离吗?

宇航员返回地球后要进行医学隔离,一般分为医学隔离期、医学疗养期和恢复疗养期三个阶段

关于航天的科普小知识(知识科普一)(6)

1)医学隔离期约为14天。宇航员在航天员公寓内适应地球重力环境,提高心血管系统和支持运动器官功能,提高立位耐力、消除飞行疲劳。

2)医学疗养期为20天至30天。宇航员将入住环境好的疗养院,在继续恢复健康的同时逐渐增加活动量。

3)恢复疗养期大约为3-6个月。在这期间要将宇航员各项生理参数恢复到飞行前的状态,如果3个月后身体情况良好,他们就可以开始正常的日常训练。

四、宇航员在太空中穿衣服时会有什么特殊的感觉吗?

当宇航员在失重情况下穿航天服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在衣服内漂浮,只有当衣服碰触到肌肤的时候,才会感觉到是穿着衣服。

关于航天的科普小知识(知识科普一)(7)

浩瀚无际的太空、神秘辽远的宇宙,还有很多航天的奥秘需要去了解。大家还想知道哪些航天知识?欢迎下方留言告诉我们,我们将继续分享更多关于宇宙及航天的科学知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