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季节分布特点及原因(流行季节话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4-5月病例明显增多,5-7月发病形成高峰。对于手足口病,专家说了又说,但很多家长尤其是新晋爸妈还是有许多疑问。在这个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让我们再次认识这个疾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其是 3 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大多数患儿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
1957年新西兰首次报道该病,1959年提出手足口病命名。2008年起,手足口病纳入我国丙类传染病管理。
对于手足口病,家长经常会有以下疑问
Q: 宝宝都没有出过门,没有接触过手足口病的患儿,为什么宝宝还得了手足口病呢?
A: 大儿童和成人感染上述肠道病毒,一般不发病,但会携带病毒,传播病毒。
Q: 一知道班上有手足口病患儿,我家宝宝就没有上幼儿园,为什么还被传染上了?
A: 在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就可检出病毒,就可以传染给别人。
手足口病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但相关症状消失几周后仍可具有传染性。
部分患者,特别是成年患者可不出现任何症状,但仍可将病毒传染给他人。
Q: 会通过家中宠物传染上手足口病吗?
A: 不会。
人是肠道病毒的唯一宿主,传染源包括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不会通过动物传染该病。
Q: 进入夏季,蚊虫叮咬能传染手足口病吗?
A: 不会。
蚊虫叮咬不会传染该病。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即肠道病毒主要经粪-口和/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泡疹液及其污染的手、毛巾、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内衣等均可造成本病感染。
Q: 宝宝经常吃手,会被感染上吗?
A: 可能
如果宝宝的手接触了被手足口病病毒污染的玩具、物品等,不洗手就“吃手”可能会染上本病。
Q: 为什么去年得过手足口病,今年又得手足口病?
A: 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病毒的各型间无交叉免疫。患儿痊愈后,会对相应的肠道病毒产生抗体,对其它型别病毒感染无抗体保护,即患手足口病后还可能因感染其它型别病毒而再次患手足口病。因此,可反复感染发病。
图片来源于网络
Q: 口病皮疹有什么特点?
A: 主要在手、足、口和臀等部位出现散在疱疹,疱疹里面的水少,米粒大小,周围有一圈红晕。口腔黏膜疹出现的比较早。
皮疹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
Q: 手足口病必须手、足、口同时发疹吗?
A: 不一定。
有的时候只是单一部位出现皮疹。需要结合整体表现,综合分析。
Q: 除皮疹外的其它伴随症状?
A: 类似感冒症状:发热,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
Q: 家长怎样才能更早一点发现孩子发病的症状呢?
A: 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每天检查宝宝的口腔。
Q: 手足口病与疱疹性咽峡炎区别?
A: 部分病例仅表现口腔疱疹,无手足疱疹,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疱疹性咽峡炎治疗与手足口病无区别。
Q: 手足口病、湿疹、水痘之间的具体区别在哪呢?
A: 手足口病皮疹集中在手、足、口处,其它部位极其少见。有流行病史。
湿疹:无流行性,无自限性,与过敏相关,好发面部。
水痘: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发热及成批出现周身性(皮疹集中在前胸后背)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冬春两季多发。
Q: 是不是疱疹越多,手足口病越严重?
A: 不是。
手足口病的皮疹多少与病情轻重无直接关系。
Q: 手足口病危险吗?
A: 手足口病分为普通型及重型。
轻型患者仅表现为皮疹及发热,预后好,无明显后遗症;
重型患者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可遗留后遗症。
Q: 什么是重症手足口病?
A: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 3 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 1-5 天左右出现神经系统受
累、呼吸和循环功能障碍等表现称为重症手足口病,死亡率极高。
Q: 如何早期识别重症手足口病?
A: 下列指标提示可能发展为重症病例危重型:
(1)持续高热不退,体温(腋温)大于39℃,常规退热效果不佳。
(2)精神差、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站立或坐立不稳等。
(3) 呼吸、心率增快 ,血压升高。
(4)出冷汗、四肢发凉、皮肤花纹。
(5)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外周血WBC超过15*10^9/L,除外其他感染因素。
(6)高血糖,血糖大于8.3 mmoL/L。
Q: 手足口病需要住院治疗吗?
A: 对于大多数轻型手足口病门诊治疗,并告知患者及家属在病情变化时随诊。
重症手足口病需要住院治疗。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