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乐为什么这么火(港乐何以为王)
在文字中证道。—唐泪
很多人以为,香港乐坛的“四大天王”只是恰逢其会。
极少有人真正客观公正地去解析过几人在音乐方面的成就,尤其是他们作为歌手最重要的歌曲演绎能力。更多的论调则是单独拿所谓唱功的标准去衡量,而普遍的是其实自己连标准都知之不详,仅凭印象就去否定他人。
我们首先应该知道,作为流行歌手的定位,歌曲演绎能力毫无疑问才是他们的根脚,这个原则适用整个流行歌曲领域。
本文将试图抛开星光等商业附加因素,也抛开粉丝视角,针对声音特点、演唱天赋、唱功表现、强项与弱点以及成长性等层面对四人在歌曲演绎方面的能力进行一个解析,非专业,仅代表个人观点。
张学友
毫无疑问,张学友的演唱天赋在四人中首屈一指。
这首先体现在声音的力量、穿透和音域上,他的歌横跨高、中、低音域,在每个部分都有上佳表现,当然这个高音的概念,不能做无限比较,且声音的共鸣度非常好。所以他的歌,会有余音绕梁之感,包括清唱表现,比如2003年四大天王于金像奖同台献唱纪念张国荣,清唱《当年情》,学友无愧最强。
然后从唱功技巧分析,包括气息、假声运用、真假声转换和颤音等,更多的细致划分,作为非专业人士,我们无须一一探询。
单从技巧角度而言,张学友无疑是最全面的一个,几乎全无弱点,这也侧面印证其嗓音天赋的优势,比如声音力量和穿透不足,你真声就不可能抵达高音音域,而如果需要突破自己的音域限制,没有纯熟的假声,也不可能做到。但张学友的颤音无太多特点,也较少运用。
张学友
不过不管是从天赋,还是后天磨练的技巧方面来说,歌神之名,无虚。
张学友几乎出道即巅峰,没有明显的磨合期和成长阶段,从名声角度来说,或许只是在等待时机,当谭张淡出,就水到渠成。
音域天赋确实是很重要的,这是先天限制,所以四人中,学友翻唱其他几个人的歌曲不会有障碍,而其他人翻唱他的歌曲,比如《头发乱了》这种类型,郭富城或可尝试,刘德华和黎明则几乎不可挑战。
张学友国语粤语歌曲几乎同样经典。
刘德华他在早期表现比较生涩。
主要问题是音域限制。刘德华是典型的中低音域,所以他没有去刻意寻求高音区的突破,而是在自己的舒适音域潜心,持续磨练自己的发声技巧。后期歌艺愈加成熟之后,胸腔共鸣和颤音就是他最明显的标志,加之本身音色的醇厚,组合之下就有非常的特色。
大家都知道,1987年刘德华在一次活动上演唱《情感的禁区》,那时二十多岁,紧张估计也带点怯场,最后一段的时候,自己把音飙上去了,那个感觉真的就像踩了高跷跑步,不过还好,声音其实没破,算是极为勉强地结束了演唱,回去后就自己一直练一直练,后来见到媒体朋友还让别人来听歌,说自己肯定不会像上一次那么烂,这其中最值得品味的是一直练三个字,背后寓意的是无数的艰辛。
刘德华
其实从这个事情来讲,刘德华能够长红几十年,真的很值得佩服,要强、自强,用努力去改变自己,也改变他人的做法,值得深思,和学习。
巅峰期的刘德华,几乎也是毫无破绽,好歌无数,尤其《你是我的女人》,悠扬的萨克斯风,高音和假声应用,非常完美,这首歌或许不是影响力最大,但有可能是最好听的一首,还有比如《男人哭吧不是罪》,大气、悲凉,能拨动人心,《一起走过的日子》不用再提,可以称作经典中的经典。
所以天赋,真的不足以决定高度和未来。
刘德华国语歌曲强过粤语表现。
郭富城毁誉两极,大众印象始终停留在最早期。
谈到郭富城,普通人几乎脱口而出的就是《对你爱不完》和《我是不是该安静地走开》这两首,对他的歌曲演绎能力的判断几乎就基于这两首最早期的作品,这两首歌在当年流行度确实非常高,但也真的不是郭富城的巅峰之作。
郭富城的音域和张学友相近,能跨越高、中、低音域,也具有很强的力量感,既能以近似低语的方式演绎,比如《恋爱中》,也能以无限拔高的真声去演唱跨越度极高的作品,比如《纯真传说》和《强》,或者再加一首《天地不容》,此外还有一首走偏锋的歌曲《恋爱态度1998》,属于高低音的不断转换类型。
其假声技巧其实从九四年的《铁幕诱惑》这首歌就已经开始,后期几乎就是在颤音和假声这两个技巧的基础上进行磨练,2001年发行的专辑《新天地》里有一首极度考验假声运用的《跳舞大王》,其难度不下张学友的《头发乱了》。
郭富城
综合而言,郭富城从九四年开始转型,至九八年达到巅峰,不管是歌唱实力、作品还是人气与奖项,这其间确可称得上一年一步台阶,无怪张学友认为郭富城是四个人里面进步最大的一个,也不用惊讶其九七、九八年连续夺得无线最受欢迎男歌手奖。至于换奖的花边,除了歌神,谁拿的时候报媒都曾明暗挑拨,谁又曾去真正理会?借用刘德华一句话,奖都在手里了,随你说去吧。
如果要说缺点,就是风格的尝试过多,可能你刚喜欢了这张专辑的唱腔表达,下一张专辑扭头一百八十度,你可能就难以接受了,还有就是舞曲占比过高,普通人还是很难边唱边舞的。
不过成功的人总是励志,而努力与付出也是永恒的主题。
郭富城粤语表现远胜国语。
黎明黎明的歌曲听起来都比较舒服。
浑厚的声底,非常适合情歌演绎,所以黎明最为大众熟知的几乎都是情歌类型。
他的音域也主要集中在中低音,甚少突破界限去尝试高音演唱,假声与颤音运用也相对较少,印象中做过这方面尝试的是1999年的专辑《非我莫属》,这张专辑很不错。
黎明
雷颂德的出现,帮助黎明在音乐上更上层楼。
很有趣的是,雷颂德最初回到香港,首选的是和郭富城合作,《纯真传说》这张专辑大获成功,可以说首次出手就站在了巅峰。这期间黎明已经开始邀约过雷颂德合作,而雷颂德说自己“不侍二王”,这当然是玩笑话,雷颂德的意思应该是既然已经和郭富城开始合作,如果同时合作两个天王级歌手,那未免有三心两意之嫌。
但有些东西是注定的,后来年轻气盛的雷颂德因为歌曲署名的问题同小美生了嫌隙,而郭富城自然会站在小美一边,所以合作终止。雷颂德接受了黎明的再度相邀,帮助黎明转型并再上高峰,后来开启了黎式电音时代。
黎明的唱功一直很稳定,但因为1991年慈善演出的走音事件,被谈论了很多年,其实这个事情和刘德华1987年那次有一点类似。刘德华是因为年轻和紧张,自己把调升高,而黎明是返场演唱的时候,因为琴师对歌曲不熟悉而调高了KEY,这种情况不走音其实很难。但这其实也算是年轻的错,事件也敦促了后来黎明更努力去磨练自己的歌艺,其实也不是坏事。
《哪有一天不想你》,非常好听。
黎明和郭富城一样,也是粤语远胜国语表现。
翻唱最后讲一个关于唱功和翻唱的问题。
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个词,叫做原唱杀手,而一般情况下,会是说张学友,也就是说张学友翻唱别人的歌,会比原唱更好。
可能从音域和技巧的角度来说,有这个可能。
但实际上翻唱永远赢不了原唱。
我听过张学友唱《一起走过的日子》,也听过黎明唱《我是不是该安静地走开》和《爱的呼唤》,听过郭富城翻唱其他三人代表作,分别是《一起走过的日子》、《每天爱你多一些》和《哪有一天不想你》,也听过刘德华唱《吻别》。
其实每首歌,都是歌手全身心投入去演绎的作品,从音域设计,到词曲,到细节,这其间都经过了反复的推敲和思考,然后才会成为歌手的代表作,好的歌曲是有它自己的灵魂和生命力的,这并不是所谓唱功和技巧可以替代的东西。
《一起走过的日子》,电影《至尊无上Ⅱ之永霸天下》主题曲,这部电影结局非常凄惨,吴倩莲饰演的角色被人虐杀,刘德华任人殴打,紧紧抱着死去的女友,这时候音乐声起。过去有多爱,现在就有多痛,而过去再也不会回来,所以叫做“一起走过的日子”,而无论是张学友,还是郭富城,都没能表达出刘德华在这首歌里传递的那种绝望的悲哀。
其他的翻唱同理,这并不仅仅是大家以为的先入为主的问题,问题在于,歌曲的灵魂,并不是你用唱功就可以去弥补或者说再创的。
#
每个时代,都有它的不同。
那个时代在逐渐成为过去,缅怀也好,遗忘也罢,由你喜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