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炳和贝多芬之间的对比(抽大烟逛窑子的)

贝多芬的大名,在音乐界的地位毋庸置疑,其创作的交响曲风靡世界,独占鳌头。他是维也纳古典音乐的代表人物,被后世尊称为“乐圣”、“交响乐之王”!

阿炳和贝多芬之间的对比(抽大烟逛窑子的)(1)

阿炳

然而中国也有个能与他相提并论的音乐家,他就是华彦均。

很多人不知道谁是华彦钧,但提起他的“艺名”阿炳,大家顿时恍然大悟,原来是他!

几乎没有人不知道二胡名曲《二泉映月》,阿炳就是这首曲子的创作者。可以不夸张地说,阿炳因《二泉映月》驰名天下,而二胡,也因《二泉映月》而占据中国民间乐器的一席之地,且高居榜首。

阿炳和贝多芬之间的对比(抽大烟逛窑子的)(2)

瞎子阿炳(油画)

因此,阿炳、二胡、《二泉映月》便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二胡是我国众多民间乐器中极具魅力的丝弦拉奏乐器,音域宽广,极具表现力,其独特的音色,如哭如泣,忧伤抒情,自古就有“一年笛子二年萧,一把二胡拉断腰”之说。

阿炳和贝多芬之间的对比(抽大烟逛窑子的)(3)

阿炳塑像

二胡音色动听,圆润醇厚,音质纯净,“腔”味十足,细腻、婉转、柔美,极具听觉感染力,是民间乐器中的一朵奇葩,有着鲜明的艺术特色。

阿炳的二胡演奏水平,达到了一个顶尖的、炉火纯青的高度。当然,他是土生土长的民间艺人,没受过正规音乐教育,没读过音乐院校,都是在常年累月的街头卖艺演奏中,练就出的功夫。

阿炳真的能跟贝多芬齐名吗?

阿炳和贝多芬之间的对比(抽大烟逛窑子的)(4)

贝多芬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贝多芬是世界闻名的音乐大师,他对音乐界的贡献是作曲,在乐器上,贝多芬当然不会演奏二胡,甚至他都没见过二胡,他的拿手乐器自然是西洋乐器——钢琴,其次是大、小提琴。

而阿炳肯定不会钢琴、小提琴,他也没见过钢琴、小提琴,甚至都不一定听说过。阿炳的拿手乐器自然是民间乐器二胡、琵琶、笛子等,他更不可能买得起昂贵的钢琴,钢琴在解放前是属于高贵的西洋乐器,是贵族、官宦人家才能拥有的奢侈品,阿炳是一个贫困潦倒的民间艺人,哪能痴心妄想摸一下钢琴呢!

阿炳和贝多芬之间的对比(抽大烟逛窑子的)(5)

青年时代贝多芬

即使是现在,生活条件翻天覆地了,也不是每个家庭都能买得起钢琴!城市人家为了孩子,可能会奢侈一把,买架钢琴给孩子学习,但广大农村,尤其中西部偏远山区的农村家庭,有机会见过钢琴吗?

所以,拿阿炳跟贝多芬比,还真的不好比较。

阿炳和贝多芬之间的对比(抽大烟逛窑子的)(6)

阿炳与他的二胡

阿炳是无锡人,生于1893年8月,病逝于1950年12月,享年57岁。巧合的是,贝多芬生于1770年12月,病逝于1827年3月,享年也是57岁。阿炳在40岁时与寡妇董彩娣在一起生活,而贝多芬也曾与寡妇约瑟芬相恋,但因地位悬殊而失之交臂。只是,贝多芬比阿炳大了123岁,根本就不是一个时代的人。

不过,阿炳和贝多芬还有不少相同之处:贝多芬终生未娶,没有后代,但感情生活却极其丰富;阿炳在40岁时,与寡妇董彩娣同居,也没有生下孩子。贝多芬酗酒成性,得过天花、伤寒、水痘、肺结核等传染病,中年时染上梅毒导致失聪;而阿炳因吸食鸦片、流连于烟花柳巷也染上了梅毒,导致双目失明。这也是他的绰号“瞎子阿炳”的由来。

阿炳和贝多芬之间的对比(抽大烟逛窑子的)(7)

瞎子阿炳

这样一比较,阿炳与贝多芬的命运相似,都是命运坎坷的人。

阿炳的父亲叫华清和,是雷尊殿的一名当家道士,在一次为当地的一家人做法事时,结识了秦寡妇,一来二去,华清和与秦寡妇暗生情愫,偷偷同居,于是就有了阿炳。

阿炳和贝多芬之间的对比(抽大烟逛窑子的)(8)

阿炳故居

孩子是无辜的,但阿炳特殊的身世注定他没有名分,秦寡妇因受不了左邻右舍的白眼,在阿炳4岁时投井自尽。华清和也因为自己是道士,不能公开承认阿炳这个儿子。于是,阿炳被一个同族婶母领养,从小就过起了寄人篱下、遭人白眼的生活。

在阿炳8岁时,父亲承受不了良心的谴责和对阿炳的愧疚,终于将他接到雷尊殿,以徒弟的名义,让阿炳跟着自己生活。此时,阿炳叫父亲为师父,他并不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当然,华清和也不会告诉他真相。

阿炳和贝多芬之间的对比(抽大烟逛窑子的)(9)

雕刻在阿炳故居门前的二泉映月曲谱

旧时道观,道士这个职业还是不错的,起码衣食无忧,最主要的是,道士要学艺,多才多艺,尤其是乐器,因为要下山做法事,以此谋生。

华清和吹拉弹唱样样精通,为了儿子的前途,于是自然而然地教阿炳学习各种乐器,笛子、笙、鼓锣、琵琶、二胡等,在华清和的严厉教导下,阿炳开始了废寝忘食的苦练,演奏水平随着他的年龄的增加而增长。他后来高超的演奏技巧,正是由于他从小勤学苦练而打下的坚实基础。

阿炳和贝多芬之间的对比(抽大烟逛窑子的)(10)

阿炳故居内的陈设

阿炳练习吹笛子,华清和逼迫他冬天迎着寒风吹,笛尾挂个铁圈以锻炼腕力,后来干脆换成了秤砣。学二胡时,外弦(也叫老弦)比一般二胡的弦要粗得多,阿炳的手指被勒出血印,后来更是结了一层厚厚的茧。

阿炳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功力不断增长。到了17岁时,他的乐器水平已经与父亲不相上下了。于是,阿炳于1910年正式出道,参加殿里的音乐吹奏,由于他出落得一表人才,又有一副好嗓子,被人们赞誉为“小天师”。

阿炳和贝多芬之间的对比(抽大烟逛窑子的)(11)

阿炳与董彩娣

1918年,华清和去世,阿炳以徒弟身份继承衣钵,成为雷尊殿的当家大道士。只是,华清和去世时,有没有告诉阿炳,自己就是他的亲生父亲呢?不得而知。

按说,阿炳当了大道士后,作为一殿之主,精通各种民间乐器,经常下山做法事,收入不错,吃喝不愁,生活应该是不错的,不能说大富大贵,起码衣食无忧,颇有结余。但很不幸地是,阿炳从小没受过正规教育,没读过四书五经,父亲去世后,没人再管束他,他像一条鱼儿被放归了大河里,自由自在起来。逐渐地,阿炳交友不慎,吃喝玩乐,吸食鸦片,频繁出入烟花柳巷,不慎染上了梅毒。

阿炳和贝多芬之间的对比(抽大烟逛窑子的)(12)

阿炳的户口资料

在旧社会,医疗水平很低,也没有传染病防治观念,不知道怎么治,也治不起。所以,当梅毒发展到第三期,梅毒螺旋体侵入他的大脑,阿炳的眼睛失明了。再也无法为别人做法事,道士当不成了,他的生活逐渐窘迫起来,后来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好好的日子被他糟蹋了。无奈,阿炳只好流落街头,以走街串巷卖艺为生。

阿炳和贝多芬之间的对比(抽大烟逛窑子的)(13)

阿炳每天都要走街串巷地卖艺谋生

1929年,阿炳认识了一个江阴的农村寡妇,叫董彩娣,她不嫌弃阿炳是个瞎子,愿意照顾阿炳。于是,二人于1933年结婚。说是结婚,其实就是同居,旧社会又没有登记手续。此时,阿炳不过才40岁而已。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侵占东北三省后,又在1932年妄图占领上海,中国军民奋起抵抗,于是上海爆发了“一、二八”淞沪抗战,阿炳不失爱国之心,编唱了《19路军在上海英勇抗击敌寇》的段子在无锡街头传唱,使普通民众了解了上海的抗战。

阿炳和贝多芬之间的对比(抽大烟逛窑子的)(14)

阿炳之墓

无锡失陷后,阿炳夫妻二人回老家避难。不久又去上海,在昆曲班“仙霓社”担任琴师,弹奏三弦。电影《七重天》拍摄时,阿炳受邀在片中出演群演——一位卖艺的盲人。这期间,阿炳创作了二胡曲《听松》,这首曲子激情豪迈、感情充沛,倾吐着人们不愿当亡国奴的爱国主义热情。

1939年,阿炳再次回到无锡,重操旧业,每天去茶馆搜集实事新闻,然后构思创作,再到街头拉奏演唱,他琴艺高超,能用二胡模仿人的说话、叹息、欢笑,还能模仿鸡鸣狗叫,能翻弹琵琶,倒拉二胡,常常引得路人驻足观看,拍掌喝彩。

阿炳和贝多芬之间的对比(抽大烟逛窑子的)(15)

阿炳的“良民证”

阿炳精通各种民间乐器,但他最拿手的还是二胡,用得最多的也是二胡,《听松》、《寒春风曲》、《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等曲子,从他的手指间缓缓流淌出来,或如哭如泣,或欢快明畅,或万马奔腾,诉说着贫苦人民的不幸,对旧社会黑暗现实的控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憧憬,表达了他与坎坷苦难生活抗争的决心和态度。

阿炳和贝多芬之间的对比(抽大烟逛窑子的)(16)

阿炳为乡邻演奏二胡

当然,阿炳最痴迷、演奏最频繁的,还是名曲《二泉映月》!其实,这首曲子的名字是建国后音乐家杨荫浏在采访阿炳、录下这首曲子时所起的,它原名叫《依心曲》,当地民间叫“自来腔”,是一首流传已久的民间小调,阿炳最擅长拉这首曲子,久而久之,在他的不断修改、加工、润色下,这首曲子逐渐地更加饱满,内涵更加丰富,旋律更加哀怨。阿炳用心、用生命来演奏这首曲子,因为它象征了自己一生的命运——凄凉、文雅、愤恨、宁静、不安等多种情感交织在一起,宛如夜晚中的一轮皓月,让苦难的人们看到了希望。

阿炳和贝多芬之间的对比(抽大烟逛窑子的)(17)

无锡惠山泉

最开始,阿炳给它起名叫《惠山二泉》,因无锡惠山有二泉而得到灵感。杨荫浏在录这首曲子时,将二泉和明月联系到了一起,随取名叫《二泉映月》。贺绿汀曾评价说:“《二泉映月》这个名字风雅,但其实是与乐风相矛盾的,与其说音乐描绘了二泉映月的风景,不如说是阿炳在抒发自己悲苦的身世。”

阿炳和贝多芬之间的对比(抽大烟逛窑子的)(18)

阿炳跟师父(父亲)学习二胡

1950年秋,阿炳在无锡举办的一场音乐会上最后一次演奏《二泉映月》,在场观众听得如痴如醉,掌声经久不息。次年,天津人民广播电台在全国首次播放此曲,《二泉映月》得以迅速流传开来。1959年国庆十周年时,此曲又被赠送给国际友人。从此,《二泉映月》走出国门,风靡世界,获得了极高的评价。1985年,此曲在美国被灌成唱片,在全美流传。“瞎子阿炳”这个名字,也随着《二泉映月》的传播而蜚声中外。

阿炳和贝多芬之间的对比(抽大烟逛窑子的)(19)

阿炳纪念馆

70年代,日本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访问中国音乐学院,民乐系17岁女学生姜建华用二胡为他演奏家名曲《二泉映月》,琴声渐起,哀怨缠绵,如泣如诉,时而低沉,时而高亢,行云流水。小泽征尔全神贯注地听着,突然,他掩面而泣,“扑通”一声跪倒,在场的人都惊呆了,周围的人赶紧上前搀扶他,小泽征尔不肯起身,他虔诚地说:“这首曲子只能跪着听!坐着或站着听,都是对它的极大不恭敬。”当翻译要给他介绍乐曲时,小泽征尔泪流满面,他说:“不用介绍了,我听懂了,这是苦难人民痛苦的呻吟!”

阿炳和贝多芬之间的对比(抽大烟逛窑子的)(20)

小泽征尔

阿炳的音乐是成功的,但他的命运是失败的!但他又是有骨气的,人们称阿炳是“三不穷”——人穷志不穷、人穷嘴不短、人穷名不穷。他不惧权势,不吃白食,靠自己的双手吃饭,借助音乐来净化自己的心灵。仅凭这点,阿炳无愧于“民间艺术家”这个称号。

那么,阿炳究竟能不能与贝多芬相提并论呢?

这个问题不好回答。阿炳是草根艺人,他的作品来源于社会底层,他不会作曲,连谱子都不会,他的作品都是来自于民间流传的小调,经过他的加工润色,揉进了他自己的元素,诠释出他对音乐和生命的认知。

阿炳和贝多芬之间的对比(抽大烟逛窑子的)(21)

阿炳故居内的摆设

贝多芬是世界闻名的大音乐家,一生创作了无数首钢琴交响曲、协奏曲,体裁广泛,数量众多,影响深远。人们评价贝多芬说:“整个19世纪的器乐发展,都在他的符咒之下,没有一个音乐领域的灵魂,不归属于贝多芬。”

打个比喻,贝多芬的作品,像一顿丰富的西餐,而阿炳的作品,更像是一道特色民间小吃。

阿炳的一生,同《二泉映月》一样跌宕起伏,有痛苦、悲惨、放弃、抗争、努力……他是登峰造极的民间艺术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