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温州的往事(温州东门外的往事记忆)

中国的地名,历史上府县级别以州命名的地方不少,温州,为历代府治所在地的郡城,当然名不虚立,而温州东门外不远处,就有以州命名的三个小地方:蒲州、鲍州、前州,以犄角之势分布,引人好奇。

早时坊间有传:民国年间国民党第五军辖下有一温州东门籍逃兵被抓,枪决之前突然萌发一线生机,言军长邱清泉(籍贯蒲州)为他老乡,声称与邱军长认识。行刑官急往上报至邱处,邱重地方观念,但又不便出面处置逃兵,为辨真假,特密派手下以知晓乡邻地名为要领速考逃兵:即让自称老乡的逃兵,能否报出温州东门外三个州名,让手下予以杀放全权处置。逃兵老家距蒲州西面的鲍州村较近,稍大的蒲州与小鲍州名字当能熟详道出,但还有一州竟说不出名字,快要临刑前,突然想起还有南面一州地处蒲州之前,急叫“前州”,逃兵死里逃生!

而今的三个“州”,在大拆之年,作为城市东扩重地,均已消溶在大温州崛起蓝图中,为厚重历史,让前州后人记住这片土地的曾经,让我们重新走近历史的小州。

难忘温州的往事(温州东门外的往事记忆)(1)

第二代前州桥(又称江上桥)

过去茅竹岭通往郡城蒲鞋市的步行石道,快走完大半的地方,到了俗称踏马路的地段,前面一条不怎么宽阔的河上,有座五条石板铺就的小桥,(此桥原称江上桥,为清咸丰年间陈德配所建,前世纪六十年代坍塌后重建),小河与河东踏马路向南平行延伸的支路之间,有一爿长方形的平川村落,因此间北面二里之外就是蒲州,古人以南为前,前州之名因此而生,这里的唯一小桥、小河及东面一百米向南延伸同河平行的支路,很早前被冠上前州二字了。

前州,明清时期为膺符乡八都所辖,民国时期曾属蒲州乡,解放后属永嘉县蒲州乡七村,1961年后为梧埏区状元公社蒲三大队辖区,1984年在析置的龙湾区蒲州镇江前村管下,拆迁前与江上自然村合称龙湾区蒲州街道江前村。自然村域南北长约三百米,东西宽一百余米,人口统计八百余,有张、林、金、陈、叶、缪、伍、肖、余、蒋姓等。

前期布局

前世纪六十年代初,前州的村居基本还保持民国年间的布局。从踏马路桥(人们习惯称谓前州桥,也称江上桥)东往南拐,沿小河边的石板路跨过村北排水沟上两块石板便进村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河头五间”(砖木瓦片结构)二进四合院,坐北面南,其中东西各三间厢房,青砖地面的天井,四周石阶平铺光滑长条石板,围墙的后门常年敞开,为村人求近路贯穿堂屋提供方便。此五间的东面是村中最为显赫的张姓“长道坦七间”,坐北朝南,一进后东西各四间厢房,后围墙构成封闭式天井古宅庭院;一进七间东侧紧附特阔正屋一间(其实应该称八间),屋后东扩砖围向北延伸衔接后二进短三间(为厨房、谷仓、柴屋用房)的东墙,与东面的四间厢房合围构成东侧空间内花园,虽然面积不大,但设计考究,厢房正间东面走廊设有美人靠(长形的木雕靠椅,古时供女子坐观赏花使用),是前州一座为数不多的清幽雅致庭园。

在“五间”和“七间”两座平行古宅前门,民国年间就已形成长约五十米、宽十余米的晒谷场,村人誉为“长道坦”,此坦兼容村内主道。长道坦的东侧,坐落着前后排列相距十多米的两座五间砖木瓦房,后五间西厢是当时罕见的精致二层小楼。村里人统称这两宅为“东头”。东头北边是古“踏碓”的位置,东头至踏马路被称为“踏碓后”。长道坦南面是“金宅”,两座普通古屋平排而建,附有厢房的三间坐落在东,没设厢房的五间坐落在西,五间的南西北三面都为菜园。金宅前面是一条由前州河自西延伸进村约五十米的断头河汊,人称“河浃儿”。河浃儿尽处西北角边岸一口水井,常年不干可供饮用。井头坦的南侧边缘有一条潺潺流水的小沟,贯穿在村东农田和河夹儿之间,供农田排涝使用。

难忘温州的往事(温州东门外的往事记忆)(2)

参照前世纪六十年代前“前州村”整体仿绘

由此间往南,是村中张氏老屋和新屋,东边的老屋有面南七间,左右轩房各三间,与众不同的是轩房各设于正屋之前。西边的新屋是前州建筑规格最高的唯独一座坐南朝北精致古宅,厅堂雕梁画栋高大气派,正房的板壁古铜色金漆,虽然年久褪色,依然显示高端品格,吊顶雕铸图案温馨各异。更不同的是正屋五间的前后均拥有厢房。正屋前右边配有木结构的两间二层阁楼厢房,厢房前面是新屋的前花园,细石条镶嵌成格子草坪地面,四周铺设坐凳式平滑长石板条,用于摆放花卉盆景也可坐观赏花歇憩。新屋的前围墙高约三米,围墙三分之一上面挂盖的,均为动物和花瓣的瓦片拼图。若进新屋前门,须先经过高大门台外三上里三下的青石条台阶,穿过堂屋脚步声回旋厅壁。新屋的后面左右各一间的厢房特宽,木雕窗台下铺着厚厚的石板,左边厢房前有石雕刻桌凳,右边厢房前有金鱼池,与高耸斑驳的后墙之间,形成了恰到好处风格的内庭。

从张家祠堂往西的中轴支路直达河边“塘上埠头”,早年建造的这条东西走向石头路,与前州路形成了村中心的丁字形步道,提供了村民最方便的水路出行,塘上埠头是村中最大的“码头”,全村最早的农用运输,商贾货船都在此处泊靠完成交换。

中轴支路南侧,房屋从东到西依次排例着坐北朝南的叶姓五间、余家坐西朝东令人称羡的二层楼房,后面相隔一条石路的是五间面南古宅,有左右厢房各两间,古宅东边厢房是前州唯一蒋姓人家,主人蒋师傅造船手艺精湛,驶名方圆几百里。蒋家对面住着金姓,再往西往南都住着林姓人家。南头尽处是村中一座孤立的五间房子,周边种植着各式的树木和花卉,常年郁郁葱葱,鲜花满园,远望只见屋顶,人们称之“世外桃源",房子男主人姓伍,也是前州惟独伍姓人家。

前州路东边无民居,村中仅有道教玄坛观与张家祠堂,均座落于路东中段,最东的玄坛观相依西面的张家祠堂紧挨前州路,而后新建的前福庙北靠道教玄坛观前门,三家座落皆是坐北面南。玄坛观年代久远,始建约为明时,内有天井设戏台一座,香火历年不断,后加高为二层。北面紧挨的佛教前福寺,建成时间不久,但楼宇气势轩昂,使用面积几倍于玄坛观,拆迁前香火频旺。张家祠为前州唯一的宗祠,1983年曾重新修缮。张姓人口占村半数以上,始迁祖为永嘉场普门张氏第九世(属张氏四派慕房),名世壤,字叔廉,于明中期迁入前州,至今已传二十二世(前州为十三世)。

难忘温州的往事(温州东门外的往事记忆)(3)

前州路东前福寺

贤踪留芳

历史的前州,在郡城东郊的地理版图内,属于较小类型自然之村,自明开村,族风人文并非特殊,故庙宇宗祠稀于村落,但近代至今,小小村域,走出人物学者,不乏东瓯翘楚、华夏骄子,虽为当代,非当立传,然今番村庄业已抹迹,人文亦应可书可载:

前州张氏十世(张氏大宗十九世)张松池,童年6岁就随大人去田间帮做农活,8岁始单独出门卖豆瓣。为赚口粮,12岁时一人离村进城帮二叔成巧买卖鸡鸭,练就了他少年的吃苦耐劳、勤劳诚实性格,18岁时值国民党征兵抓壮丁充实前线兵源,他逃离征兵一人离温,到平阳海边投奔小叔张巧娒,后在一个盐场谋得一份没有工钱只供一口饭吃的差事,由于他的耐劳诚实,平阳解放后,他参加了平阳海边的盐务管理工作,并刻苦自学文化,由于工作出色,1957年由当地政府推荐和民众认可,他担任了舥艚乡人民政府乡长,之后又多年担任平阳盐务所所长与公社领导,为平阳人民做了许多好事实事。

张松池与其妻陈月钗育有两子两女,四位子女均于前州出生,由于深谙自辈无条件读书之难,他极为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培养,省吃俭用倾力为子女提供良好教育平台。

长女张明华,1955年出生,开蒙就读于前州桥西的江上殿小学,文革前随父母工作调动,在平阳城西中学和万全中学上初中和高中。1977年恢复高考第一年,她考入浙江农业大学,大学毕业即留校任教。之后,赴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先后在美国捷力康公司担任高级研究员和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土气水资源系任教授。期间,她与国内研究机构和大学合作,兼任浙江农业科学院数字农业研究所首任所长。是中科院地理所,浙江大学、浙江农业科学院、四川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客座教授,也曾担任过几个国际SCI期刊的专业主编和副主编。后来回国担任温州医学院的特聘教授以及浙南水科学研究院的首任院长。

张明华的专业研究领域主要涉及3S(GPS、GIS、RS)技术在农业和环境保护上的应用、水质量模型、面源污染传输和环境影响评价、农药应用对水质和生态系统影响的生态风险评价等研究工作。专业教学上,指导和培养了来自世界各地50多位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和高级访问学者,发表了有高影响力的SCI文章200多篇,科研贡献受到了学术界的高度评价和认可。2010年和2011年分别获得美国农学会和土壤学会的会士称号。

张明华现已退休。张明华和先生陈建国育有两个女儿。两女儿先后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长女哈佛大学生物化学专业博士毕业后,在斯坦福大学从事专业研究,现被聘为耶鲁大学教授。次女哈佛大学医学院医学博士毕业,现从事医学临床研究。

张松池长子张明星,1957年出生,现已退休。1976年参军入伍。转业后从事海关工作。曾任省级海关人事处副处长,地市级海关关长。张松池次女张明琴,1962年出生,现已退休。原任温州环境监测站高级工程师,长期致力于温州环境保护工作,为温州的环保事业兢兢业业工作了30多年。张松池次子张明村,1965年出生。现从事海关工作,高级职称。

作为与故土有着息息相关的张松池家人三代,至今始终关心着老家的发展建设,无论前州张家的脉系传承到哪一代、他的后人在哪份土地上生延,始终不忘自己是前州张家的后代、前州张家的传承,继而把前州张家的文化传统和人文财富发扬光大。

前州张氏第九世(张氏大宗十八世)张学贤,少时就读于温州瓯中,与邱清华系同窗好友兼亲戚,于1938年与邱清华一起离开家乡,投身于革命工作,最后杳无音讯。张学贤侄孙张立钦,前州张氏十一世(张氏大宗二十世),小时就读于谷声涛任校长的蒲三学校,1982年毕业于浙江林学院,后赴南京林业大学继而深造,2000年毕业并获博士学位,晋升教授,2002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DAVIS校区研修。现为博士生导师,省一五一人才、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他先后担任浙江农林大学副校长、湖州师范学院校长,并兼任生物农药高效制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生物农药高效制备技术浙江省工程实验室主任,是国家级教学团队带头人、国家级校外教学实习基地负责人、中国林学会森林病理分会副理事长、全国高等学校植物生产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张立钦主持完成二十多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一百二十篇,获部级科技奖十六项、国家发明专利十五项、国际PCT专利一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二项,2014年获“海峡两岸林业敬业奖励基金奖”(全国仅五人)。潜心教育三十多年来,传道授业解惑,先后为国家和地区培养了大批农林业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与博士生。

居于前州半世纪余的谷声涛老师,1931年出生于永嘉西源,毕业于永嘉师范后初任教于永嘉家乡,后至三垟继教时因工作能力突出,被抽调参加温州土改在三垟乡的试点工作,随之被调任永嘉桥头土改工作,并担任永临区团支部书记及负责多地土改扫尾工作。温州土改结束,由于热衷教育事业,他决意返回教师队伍,1957年到蒲州汤车小学任教。谷老师的父亲谷强,1927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七期,与温州和平解放的功臣叶芳将军系同桌同学,1929年,时局动荡,师生风潮迭起,谷强离黄埔军校返回温州,到瑞安湖岭区任教,后担任区总务科主任。1958年肃反时,谷强因参加“黄埔”被定性为“反革命”。因为成份关系,给谷老师工作与生活带来了极大影响与难度,1962年国家困难时期,他积极回应党的号召,主动申请吃商品粮的全家下放农村,来前州插队落户。1960年汤车小学从汤家桥迁移到江上殿,改名蒲三小学,谷老师任教导主任、继任校长工作多年。四十三年来在教育上的辛勤耕耘,谷老师一直在蒲三、前州这个区域默默坚持与努力着,承担地方文化业务、教书育人是他的全部投入,前州走出的文化人及国家级人才,与他的辛勤栽培同付出都息息相关,五十年余年在前州的低调谦恭、多多益善,是前州人对谷老师的中肯评价。

谷声涛校长的得意门生缪进绍,1946年出生在前州,小学毕业被保送就读温州师范初师六零(四)班,曾担任过前州“公共食堂”司务长,1962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7回应毛主席的号召,随部队来温支左,他担任六五一七部队某部营长。当时部队驻扎在西郊大平岭,他父亲特步行去部队驻地询问儿子:工总联总都是温州子民,你到底来温州支持那一派?他回答是“我听毛主席的,他叫干啥就干啥” ,革命委员会成立后,他在瑞安县担任人民保卫组(公检法)军管负责人。1971年从部队转业回温州,市里提供三个职场让他选择:温州第七中学校长、市供销社负责人、温州梧田啤酒厂领导,当时读书无用、工人阶级领导一切的意识深植人们灵魂,他选择了啤酒厂的工作,此后他多年在厂努力拼搏,勤于职场,每每坚持多时看书看报以服务于工作,他一直是前州人民淳朴能干的好儿子。

难忘温州的往事(温州东门外的往事记忆)(4)

拆迁前夕前州村鸟瞰

今天,历史的村庄消失,炫丽时尚温州投资体量最大的商业综合体项目拔地而起为之代替,一座村庄嬗变成为巨型商城——吾悦广场,谁也不曾想到此间的繁华与偏村僻壤有着承前启后之关联。原始村居的记忆渐行渐远,或许只有这里的记载能唤起原住民对昔日的向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