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村火把节(双柏县李芳村延续7天一年一度的大锣笙仪式活动与火把节活动)

大锣笙活动是依托传说故事开展的仪式活动,其仪式意在祭祀(神)祖先,希望祖先能带来来年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每年农历的六月二十一日便开始准备,一直到六月二十八日才算正式结束。

大锣笙传说

据说,很早以前火把节和大锣笙是分开举行的,大锣笙主要是祭祀罗婺祖先,杨知勇教授所道:“神的存在和作用永远受两种附属物辅助,这便是神话和仪式。”罗婺先民撒种稻谷,等待每年秋季收割,山里的谷雀总喜欢到田地里偷吃成熟的稻谷,弄得村民都很无奈,祖先就想到用大锣吓唬谷雀,他穿着草衣,手舞足蹈,敲的锣鼓咚咚响,把谷雀统统吓跑。

还有另外一个传说,相传明建文帝流落时,偶遇一守荞麦的老者,他们同吃蘸蜜苦荞粑,同住窝铺茅草棚,并结为兄弟。一日,老者前去看望,建文帝见他手拿鹅毛,并问原委,感其心诚,并留老者在朝或送金银财宝,老者皆拒之,仅要一锣驱赶鸟兽,已保粮丰平安。帝赐大锣,封他为锣响范围之罗婺王,锣声驱恶除邪,保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后人为了纪念祖先就给祖先设立了石碑,几乎每天农作之前都会环绕石碑跳大锣笙舞蹈,而后由于各种原因就将大锣笙与火把节合并一起,大锣笙已经与火把节合并在一起过了。

山河村火把节(双柏县李芳村延续7天一年一度的大锣笙仪式活动与火把节活动)(1)

火把节传说

火把节也有着悠久的传说,其一取名为《喜鹊姑娘》,主要内容说的是:在远古的时候,彝族罗婺人有一个貌美如花的姑娘,与当地名啊龙的男子相爱,但是由于女子闻名遐迩,周围十多个部落的男子都爱上了她,且上门提亲,其中有一名官爷霸道的扬言,如果嫁的不是他的话就要血洗彝山,女子无奈,决定在六月二十三日的时候出嫁,当天女子换上缎子镶边的上衣,胸前系着一块花围腰,脚穿绣花鞋,头戴黑包头,山上堆起火堆,依依不舍看了一眼阿龙便纵身跳进火堆,阿龙和周围几个罗婺小伙子试图救她,结果只是拽下了她的衣角,为了纪念她,将六月二十四日定为火把节,再后来据说每当清晨听到喜鹊叫的时候就隐约看到姑娘的身影,故此女孩被称为喜鹊姑娘,被阿龙扯下的衣角成为了彝家妇女的腰带。

第二个故事不同的地方是:为了平息此次婚嫁带来的灭村灾难,女子思来想去让九个部落的人于六月二十四带着锣、带着柴到山上堆起火堆,大家正在唱歌跳舞的时候,女子就一身扎到火堆里,当时身边的媒婆想要抓住她,跟着纵进了火堆,因此,大锣笙仪式活动中便有了师公与师母的角色。

仪式活动过程

双柏县法脿镇李芳村将举行一年一度的大锣笙仪式活动与火把节活动,可多数观众都奔着六月二十七日到达现场,因为当天的活动更为丰富有趣,除了有大锣笙舞蹈表演,还有商贸街可以逛,可是要说大锣笙仪式活动整个过程应从农历六月二十一日算起,一直到六月二十八日才算正式结束。

戊戌年六月二十一,村民们会请村里最大(德高望重)的毕摩做仪式,与神沟通,由神选出当年火把节与锣笙仪式的头家,这一天同时也是迎火神的重要日子,迎火神女子不允许参加,只可男子参加,村民在白竹山上杀猪宰羊,祭祀祖先与神灵,随后大伙坐在一起吃饭喝酒。

六月二十二至二十四,村民们山上砍树,为了方便树干易燃,将树干割成不等的几块,根部保持不变,放置太阳下暴晒几日,村里的大毕摩则被邀请到楚雄州火把节参与演出,六月二十三整个楚雄州的毕摩都到紫溪村进行祭祀活动。

六月二十五日,晚上九点左右,几位村民(普、佘、张、李)代表到达毕摩家请毕摩点燃火把节第一把火,张成兴毕摩2拿着约 1.5 米长的火把前去锣笙源石碑前祭祀,只见其他成员敲起锣,一人举起火把便带头跳起了锣笙,直到张成兴老师祭祀回来,大家围在张老师身边,张老师给央草3根部打结,完毕后拿给身边的村子里四个姓氏抽取,意思是与火神沟通,告诉火神,今年有普氏、佘氏、张氏、李氏参加。几个人拿了根部打结的央草后,朝上面吐口水,然后将底部的疙瘩掐了丢往一边,寓意有灾难、不好的都扔了,接着从树枝上摘取两片树叶开始边念经文边用手动动树叶,此举为打卦(占卜)。

六月二十六日,午饭前,首先要准备一面锣,凸面朝上置于正在放经文的录音机前,锣面上有两支松木,一杯白酒,一只筷子,录音机放着已经录制完整的 12 套经文,每唱完一套经文,张老师要用筷子占一滴酒到松木上,直至放完 12 套经文,最后将松木点燃烧尽。

午饭后,张老师拿着火把和今年火把节操办组织的头家代表,一同前往距离广场三百米米左右的山上,称之为锣笙源的大石碑下进行祭拜与打卦。在火把节期间,每天要打四次卦,分别是午饭后两次、晚饭后两次。祭拜的物件有香、白酒、茶水。

打卦前将用黄色的纸对折按照中、右、左的顺序贴靠石碑脚,随后点燃六支香,按照中央、东、南、西、北方向分别鞠躬拜祭,按照中、右、左的顺序将香安插于石碑脚,最后点燃三对先前的黄纸,用酒漱口后,嘴里念着“保佑双双十十,平平安安,顺顺利利”,接着手举两片树叶从高处往下扔,打卦所显示一面阳一面阴为顺卦,又叫做阴阳卦1,起卦是为了预测活动能否顺利举行,在场的当地人、游客是否能安然无恙,平安度过。

六月二十七日,午饭前一切活动与六月二十六日相同,午饭过后,跳笙的成员带着锣,由张天友老师2带头从村口的张氏酒坊开始进行跳笙活动,意味着驱逐脏的、不好的东西,家中能清洁平安,来年平安顺遂,一般先在院子中跳,然后转到主卧,一直跳到山头最后的一家,一共五十六户人家,每到一家,家中女主人都会拿出家中白酒、啤酒给进家里的人喝。

师公师母,又称“哑巴”,因为在整个跳笙活动中认为说话不吉利,是对祖先的不尊敬,所以整个活动下来都不允许说话,故村里的人都叫他们作“哑巴”,他们穿着草衣,带着面具,手里拿着木棍,拜过祖先后在广场与其他成员共舞,而后拿着铁链和铁球跳进每家每户驱邪。

广场上张老师会拿着“哑巴肉”、“哑巴酒”分给在场的人,张老师几乎被裹得严严实实,大家都希望能抢到哑巴肉吃,寓意来年平平安安,健康如意。六月二十八日,送火神,全村人聚集到白竹山接火神的地方,一起杀羊,喝酒,热热闹闹的将火神送走,历时四天的仪式活动也就结束了。

大锣笙仪式活动中,可以看到毕摩、师公师母、村落女子、跳笙男子都分别穿着符合自己身份的服饰出现,张成兴老师的法衣与法帽平日里会整齐的挂放在家中干燥的房间内,农历六月二十日在白竹山请火神的仪式中,农历六月二十三楚雄紫溪村山神庙的请火神仪式中,农历六月二十六的锣笙活动中,还有农历六月二十七在白竹山送火神的仪式中,张老师都会整齐穿戴好毕摩法衣与法帽。

师公师母的服饰基本是每年一更替,在仪式活动前几天传承人就割好稻草,等待六月二十六当天,直接裹在身上,并用其中一根较为粗实的稻草将其余散乱的捆贴在腰间,面具平日由头家保管,放置在干燥、通风较好的房间里,六月二十六日当天取出配戴。除此以外,村落中的其他女子纷纷换上名为“喜鹊登梅”的彝族服饰,有的在家迎接跳笙的人,有的结伴一起到广场中观看仪式活动与竞技表演。

感恩相遇,承蒙厚爱,我是小周周,喜欢请关注,咱们下一篇文章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