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曾有学者调查两个家族(60多年前的一次特殊大调查)

新中国成立后,曾针对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状况开展过一次有组织、有计划的科学调查,这就是1956年至1964年进行的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

美国曾有学者调查两个家族(60多年前的一次特殊大调查)(1)

1958年,杨光海(右二)拍摄少数民族纪录电影《佤族》时与云南佤族群众合影。

杨光海:镜头下的民族记忆

新中国成立伊始,毛泽东倡议开展了少数民族社会历史大调查。其间,作为一种记录手段,电影首次被大规模地运用。1957年至1966年间拍摄的15部中国民族志影片中,都有一个名字——杨光海。

他是摄影,也是导演。

杨光海参与拍摄的第一部片子是《佤族》。后来,杨光海又在云南拍摄了《独龙族》《苦聪人》等多部纪录片。杨光海等人为此付出了巨大的艰辛。

那时交通很不方便,每次拍摄组都是搭货车或邮车进山。到独龙江拍独龙族就更麻烦,坐了货车坐马车,然后再跟马帮走几天几夜,光路上的时间就要一个月。拍了两个月之后,要赶在大雪封山前走出来。那时正是困难时期,没有足够的粮食,体力消耗又大,生病时只能捡别人丢弃的菜叶煮着吃。

1958年拍完佤族,杨光海又去拍苦聪人,前后历时一年多才拍完。由于当时中国从来没有人拍过人类学纪录片,没有东西可以借鉴。杨光海的片子出来后,他在创作手法上的实践,很快成为榜样。1963年在《鄂伦春族》的拍摄中,杨光海不再面面俱到地去拍,而是选择了四季狩猎来表现鄂伦春族由家族公社到农村公社的变化。这是杨光海最满意的片子之一,它被国外专家称为“一部典型的民族志影片”。

杨毓骧:民族大调查是最难忘的经历

1950年8月,中央西南访问团来到了云南圭山和西山。当时刚从云南大学肄业不久的杨毓骧,参加了由云南地下党领导的滇桂黔边纵队,在圭山地区做群众工作。

1958年3月,又一轮民族大调查开始了。杨毓骧说:“云南省境内的少数民族社会形态差别很大,有的民族处于比较落后的原始社会形态,有些已经进入了农奴制、奴隶制,还有的甚至具有资本主义的初期萌芽。这种现象很奇特,于是国家把云南省作为民族调查的重点省份。”

1958年8、9月间,保山已经通了客车,调查组一路坐车来到芒市。

杨毓骧记得,当时调查组聘请会讲景颇语的人当翻译,随行的医生给当地群众治病。为了以防万一,当地还给调查组配备了保卫人员,为调查组雇马匹。

在进行民族调查的岁月里,杨毓骧曾将捉住的一条大蟒蛇养在身边,回到昆明后,将其送至动物园;也曾经解救过一位年轻的景颇族姑娘,使她摆脱了并不情愿的抢婚。这些记忆都成为杨毓骧难以忘怀的珍宝。

回到昆明后,杨毓骧参与了“五种丛书”的编纂,主编了《德昂族简史简志》。

杨毓骧曾于世纪之交回到半个世纪前工作过的乡村,遇到曾经亲如一家的当地群众,他们仍然对调查组当年的造访历历在目,杨毓骧不禁感慨万千:“有些经历会在生命中永远记得。而那些珍贵的资料,以后自会慢慢地讲给后人听。”(来源|《读者报》)

美国曾有学者调查两个家族(60多年前的一次特殊大调查)(2)

走过万水千山

我依然眷念您

欢迎订阅2019年《读者报》

邮发代号:61—98

订阅方式

1. 拔打11185或到当地邮政所订阅

2. 关注“读者报官方微信”,进入微店下单订报

3.淘宝店铺:shop269196912.taobao

4.《读者报》微店地址:weidian/?userid=357720529&wfr=wx_profile_wxh5&share_relation=fe55d9279dc1de63_791158084_2

5.《看熊猫》杂志微店地址:weidian/item.html?itemID=2244146540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