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归纳(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概念整理)

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概念,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归纳?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归纳(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概念整理)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归纳

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概念

一、长度单位:长度单位有千米(公里)、米、分米、厘米、毫米。

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1分米=100毫米 1米=10分米

1米=100厘米 1米=1000毫米

1千米(公里)=1000米

1千米=10000分米

1千米=100000厘米

1千米=1000000毫米

二、质量单位:有吨、千克、克。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三、加法:

1.加数 加数=和

加法的验算方法:

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②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四、减法:

1.被减数—减数=差

减法的验算方法:

①被减数=差 减数

②减数=被减数—差

五、位置与方向。

1、辨认方向的方法:

面南背北,左东右西。

面北背南,左西右东。

面东背西,左北右南。

面西背东,左南右北。

2、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3、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南、西北。

4、地图通常是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

六、有余数的除法: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除数一定比余数大。

1、被除数÷除数=商

除法的验算方法:商×除数=被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

2.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商×除数 余数=被除数

(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1)已知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求这个数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2、见到估算、大约、近似数用“≈”

3、除法的估算方法:除数不变,把被除数看成是除数最接近的倍数。

4、和倍应用题:

小数=和÷(倍数 1)

大数=小数×倍数 或大数-小数

5、差倍应用题:

小数=差÷(倍数-1)

大数=小数×倍数 或差 小数

6、除法的解错题。

公式:错误的商×错误的除数 余数=被除数

被除数÷正确的除数=正确的结果

七、求平均数的方法:

1、移多补少法。

2、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八、时间单位有:时、分、秒 、年、月、日。

1分=60秒 1时=60分

半时=30分种 1时=3600秒

一年=12个月 半年=6个月

1天(日)=24小时

1、一年有(12)个月,有(7)个大月,

分别是(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

每月有(31)天,永不变。有(4)个小月,

分别是(4月、6月、9月、11月),

每月有(30)天,永不变。

2月是个特殊月,平年2月有(28)天,

全年有(365)天,闰年2有(29)天,

全年有(366)天。

2、一年有(4)个季度,每(3)个月为一个季度。

(1月、2月、3月)为第一季度,

(4月、5月、6月)为第二季度,

(7月、8月、9月)为第三季度,

(10月、11月、12月)为第四季度。

3、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

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

不是4的倍数的一定是平年;

但公历年份是整百年时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如:1900年就不是闰年。

4、1天=24小时(时针一天要走2圈。

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叫做24时计时法;

它表示这一天的结束,同时又表示第二天的开始,

所以表示第二天开始时,这一时刻就是0时)。

5、用普通计时法表示。

从0时到6时叫做凌晨;

7时到11时叫做上午;

12时叫做中午;13时到17时做下午;

18时叫做傍晚;19时到24时晚上。

6、简单的经过时间的计算。

经过的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

结束的时间=开始时间 经过的时间

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经过时间

计算经过的时间时,如果两个时刻的表示不同,要转化成相同的表示法,再计算。

九、两位数乘两位数

1、整十、整百数或整千数的口算方法:先把两个因数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2、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把两个因数看作与它们接近的整十数,也可以把其中一个因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数,用口算的方法估算出结果。

3、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见到估算、大约、近似数用“≈”

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两位数的近似数,使近似数为整十数,关键看个位上的数。

(1)、最高位后面是0、1、2、3、4的数舍去后,改写成0。

(2)、最高位后面是5、6、7、8、9的数舍去后,改写成0,向前一位进1。

乘法估算时要联系生活实际进行估算。

4、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与第一个因数相乘,乘得的积末位和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乘得的积末位和十位对齐,哪一位乘得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5、乘法的解错题。

公式:多出的积÷因数的差=另一个因数

另一个因数×正确的因数=正确的积

十、面积和面积单位:

1、物体的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2、表示物体表面的大小,需要使用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3、测量较小物体的面积用平方厘米或平方分米作单位;测量较大物体的面积用平方米作单位。

4、表示物体表面的大小,要用面积单位;表示线段的长度,要用长度单位。

5、图形的面积指的是封闭图形围成的中间部分的大小,图形的周长指的是封闭图形所有边的总长度。

6、周长和面积意义不一样,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周长不一定相等。

(1)、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长方形的长=面积÷宽

长方形的宽=面积÷长

(2)、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正方形的边长=面积÷边长

(3)、长方形的周长=(长 宽)×2

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

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

(4)、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7、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

8、面积单位的换算方法。

(1)、要弄清两个互化的单位谁大谁小,然后按照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换算。

(2)、大单位换小单位乘它们之间的进率。

(3)、小单位换大单位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

9、计算土地面积的单位。

(1)、计算土地面积常用的单位是:平方米、公顷。

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也就是10000平方米。

(2)、计算大面积的土地用平方千米作单位。

边长是1千米(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也就是100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也叫做1平方公里。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

公顷和平方千米这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十一、小数的初步认识。

1、小数的意义:把1个整体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1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来表示,也可以依照整数的写法写在整数个位的右面,用圆点隔开,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圆点“.”叫做小数点。

2、小数的组成:小数是由整数部份、小数点和小数部分三部分组成。

3、小数的读写:

(1)、读小数时,整数部分按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顺次读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2)、写小数时,小数点前的整数部分按整数的写法来写,小数点写成“.”,写在整数个位的右下角,小数部分按顺序依次写出每一个数字。

4、小数大小比较:

(1)、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再比较小数部分,先比较好小数部分的第一位,第一位大的那个数就大;小数部分第一位也相同时,就要看小数部分的第二位,第二位大的那个数就大……依此类推。

(2)、注意:在整数中,位数多的数一定比位数少的数大,而在小数中就不一定。例如:三位小数0.288比两位小数0.35的小数位数多,但是0.288却小于0.35。

(3)、在比较带有单位的小数大小时,可以先统一单位后再进行比较。如:比较0.6米和15厘米的大小时,要先统一单位再比较。

5、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小数加法,要把加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再按照整数加法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得数里的小数点要和加数的小数点对齐。

6、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小数减法,先把被减数和减数的小数点对齐,再按照整数减法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得数的小数点要与减数(或被减数)的小数点对齐。

十二、解决问题。

1、解决问题一般按以下步骤;

(1)弄清题意,了解题目中的数学信息和问题。

(2)分析数量关系,要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列式解答。

(4)验证解题方法是否正确。

2、求总数的连乘应用题的求法:

(1)可先求出每份数量,再乘总份数求出总数。

(2)也可先求出总份数,再乘每份的数量,求出总数。

注意:用两步连乘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可以用两种方法解答,关键看先求份数还是每份数,然后用乘法求出总数。

3、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连除应用题也是想好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它是连乘应用题的逆运算。

4、求每份数的连除应用题的求法:

(1)、可以用总数除以先分的份数,然后除以再接着分的份数。

(2)、还可以先用乘法求出总份数,再用总数除以总份数就得出每份是多少。

每份数×份数=总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的数量

注意:连除问题,跟连乘问题正好相反。关键要理解哪些是被除数,哪些是除数。

十三、集合思想。

1、简单重叠问题:两个计数部分有重复时,把两个计数部分相加再减去重复部分,就得出事物的总数;把两个计数部分相加再减去事物的总数,就是计数的重复部分。

注意:在计算重叠问题时,一定要借助集合图找出重叠部分,重叠部分就是被重复计算的个数,一定要减掉。

2、简单的等量代换:解决等量代换的问题,关键是找准等量关系,把相等的两个量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等量关系不变。

3、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时,要注意重叠部分的面积与整个图形面积的关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