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一个健力宝相逢的(人去鸟飞终成空)

与一个健力宝相逢的(人去鸟飞终成空)(1)

来源:头条号-故事人物

在李经纬缠绵病榻10年之际,健力宝的官网挂出一条消息。

这条(2013年)3月18日的消息说,健力宝获“2012年度佛山市纳税超亿元企业”称号,是健力宝近10年来销售业绩增长速度最快的成绩。

对曾经辉煌一时、而后迅速衰落的健力宝来说,这无疑是条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而对它的创始人李经纬来说,这条消息是好是坏,旁人已无从知晓。当时,他正在离健力宝不远的三水人民医院接受最后治疗。

一个多月后,(2013年)4月23日,他在三水医院病逝。对他来说,让他爱恨交加的这个品牌早已失控,它的一切变化与他并无关系。

健力宝是李经纬一手创办的品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对这个国有企业有绝对的主导权,并带领它走上国内饮料第一品牌的巅峰。

在健力宝后来跌宕起伏的岁月中,李经纬试图保持控制,不惜错失它上市的最佳时机,果断与地方政府彻底决裂,最终极不情愿地失去控制权,并身陷囹圄。

李经纬身后治丧事宜,由其家属全权操办。前往吊唁的健力宝老员工和现任董事长叶红汉,用的都是个人身份。

这大概是李经纬和他一直想控制的健力宝之间的最后的一丝关联。

掌控的欲望,来自1984年一个企业的急速上升。

1886年是美国公司元年——可口可乐、柯达、雅芳、花旗、强生等大公司都在这一年诞生——财经作家吴晓波将1984年定义为中国的公司元年。这一年,王石创办了万科,张瑞敏执掌了海尔,柳传志下海开了联想……

当时,45岁的李经纬,是广东三水县酒厂厂长。

没有进过一天学堂、没有任何企业生产和管理经验,他在创业期就显示出了难得的毅力和魄力——亲自背着米酒,到广州和佛山挨家挨户推销;把原本只生产米酒的工厂扩大,开发出一条啤酒生产线,在当地啤酒市场站稳了脚跟。

1984年初,躺在广东省体育科研所文件夹里的一种运动饮料配方,引起了李经纬的注意。稍后,这种含碱电解质的饮料在三水酒厂生产出来,李经纬为它定名“健力宝”。

李经纬的企业家魄力再次显示出来。他将目光投向1984年8月在美国洛杉矶举办的第23届奥运会,健力宝成为中国代表团的首选饮料。

上天赐给李经纬的机遇是,这一届奥运会上,男子射击运动员许海峰实现中国队金牌“零的突破”。借势这样的民族自豪感,原本年利润只有几万元的三水酒厂,在1984年仅健力宝就销售345万元。

创办后的第三个年头,健力宝的销售额就突破1亿元,成为“民族饮料第一品牌”,生产供不应求。一个未经证实的传言是,当时到三水酒厂进货需要批条,而一车皮健力宝的批条价格高达2万元。

健力宝所属的三水酒厂是国有企业,但显然企业的控制权牢牢把握在李经纬手里。

他在一手推动健力宝的发展,并在营销上迷恋广告效应。除了初战成名的洛杉矶奥运会,李经纬还瞄上了1987年的广州第6届全运会。当时各大饮料都在竞争“六运会指定饮料”,最后剩下了可口可乐和健力宝。可口可乐出价100万元,李经纬则一口气抬高到250万元,击败了可口可乐。

在当时新建的广州天河体育中心,大到墙壁,小到垃圾桶,到处都是健力宝的橙色广告海报。

广告效应自然也很明显。六运会过后的经销商订货会,健力宝一举收获了超过2亿元的订单。次年,健力宝首次把广告打到了电视上,李经纬亲拟广告词——“您想身体好,请喝健力宝”。

一个类似黑色幽默的事件是,1991年李经纬策划出了“拉环有奖”的营销方案,带动健力宝在中国城乡获得了空前成功。在健力宝没落之后的很多年,这个游戏成为部分乡村骗子的道具,至今在很多长途或短途大巴上演。

健力宝创立10周年的1994年,其年销售额超过18亿元,是国内饮料实至名归的巅峰。为了庆祝活动,李经纬包下了广州市所有的五星级酒店,还把彩旗从广州一路插到三水。

他的骄傲来自他对健力宝的控制。

《南方周末》报道称,李经纬只是个科级干部,但经常不把三水政府放在眼里,而三水政府对此无可奈何。当时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初期,经济发展被强调到空前位置,地方政府对明星企业的依赖可见一斑。

另一方面,李经纬主导下的健力宝,也没令地方政府失望。在最初的18年里,健力宝为三水政府贡献利税超过28亿元,在鼎盛时期占当地财政收入的45%。

如日中天的健力宝是块宝,李经纬和三水政府都想掌控它。

某种程度上,李经纬对它的控制欲望,已经不仅仅是发展的控制,更有产权的控制。作为改革开放早期的成功企业家,他越来越意识到企业的产权必须明确,否则这个自己苦心经营的企业,在退休后将与自己没有半点关系。

但如何规避这个状况?李经纬也没想清楚。但这个期间,他让健力宝错过了一次绝佳的上市机会。

1993年,广东省将健力宝列为第一批上市名单,但健力宝的最终态度是谢绝。媒体报道称,李经纬在一次内部会议说出了自己的顾虑——上市企业的监管很严厉,而健力宝的财务制度不严,有很多“白条”。

换句话说,李经纬不愿意接受来自外界的对健力宝的控制,特别是三水政府。而事实上,作为健力宝名正言顺的真正老板,三水政府对它的限制和依赖达到同样量级。比如为了保证三水的就业率,市政府规定健力宝员工中三水人必须占45%以上。

这样的限制,也让李经纬有苦难言。在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时,他谈到健力宝的管理体制,很激动地说:“健力宝好比这张桌子,始终有一条腿是行政上级,另一条腿是军心不定、行事涣散的中层,这两条腿很容易垮,我的这点老本也很容易吃光。”

说这话时,李经纬显然忽略了一个事实——健力宝是国有企业,行政上级这条“腿”是它天生就有的,没有它也不会有健力宝。

摆脱行政干预,对于尚未改制的国企来说是不可能的事。况且李经纬对健力宝的掌控野心,已经感受到来自三水政府的敌意。

他对健力宝的未来终于有了蓝图:上市和离开。离开,就是离开三水,把健力宝总部迁到广州。为此,他斥重金在广州打造了一栋38层的健力宝大厦,准备建成后即迁。

1997年,健力宝大厦建成后,总部成功迁址。这引起三水政府的极大不满,他们认为李经纬是在转移资产,把健力宝这棵摇钱树从三水挪走。同一年,李经纬团队精心策划了健力宝在香港上市的方案,但遭到三水政府的否决。

李经纬掌控计划失败的同时,健力宝的发展也逐渐放缓甚至退步。如果一个企业实际经营者的掌控野心超越了对它发展的关注,就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一个可以佐证的数据是,1997年健力宝在销售方面到达巅峰——54亿元。此后,不管是否由李经纬主导,健力宝再也没能重复这一辉煌战绩。与此同时,国外品牌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国内品牌娃哈哈、统一、康师傅也都逐渐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并很快超越健力宝。

作为土生土长的中国企业家,李经纬甚至没有意识到政商关系的重要性。他一直在与三水政府较劲,并且在香港上市方案被否决两者矛盾公开化的时候,也从未有过修复关系的表示。

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政商关系一直是影响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离开了地方政府的支持,企业发展会受到重重限制,企业家也会身处险境。

更何况,李经纬依然对掌控健力宝志在必得,他把希望寄托在企业改制上。

1990年代中后期,政府开始尝试“国退民进”,对一些国有企业进行改制。一些国企的经营者以不同的方式购买企业股权,成为真正的“老板”。在健力宝改制前,TCL和美的都完成了这样的改制。

这给了李经纬很大希望,但他不准备与三水政府“讲和”,而是想凭借对健力宝的贡献和掌控,给后者施加压力。

如此傲慢的态度让三水政府更加反感。李经纬对健力宝的掌控甚至经营权,正在被一点点收回。三水政府加大了对健力宝的资金控制,规定集团每开发一种新产品要报市政府审批,经财政预算才能划拨经费。

1999年健力宝两次改制方案的破产,明确表达了三水政府对李经纬出局的意愿。他们不愿将健力宝卖给李经纬,提出的反对意见是模糊不清但又态度坚决的“风险很大,有用健力宝资金购买健力宝之嫌”、“担心经营层的资金来历不明”。

矛盾继续恶化,持续到2001年,健力宝的改制已经不能再拖延,李经纬在三水政府中的声誉,已经降至谷底。在当年7月的改制会上,三水政府官员逐个表态,90%的人主张卖掉健力宝,但不同意卖给李经纬。

一场“瞒天过海”正在李经纬不知情时上演——三水政府准备将健力宝卖给新加坡一家公司,最后才通知李经纬。后者知晓后勃然大怒,在公司内部爆了粗口:“他妈的,市里要卖股,我一点都不知道,就只通知我一起吃个饭。”

失控已经无可避免。李经纬却不甘心,两次运用自己的资源击退三水政府为健力宝找到的下家,并在舆论中占了上风。他还以斥责的语气对三水市市长说“为什么不让我们买回来”。

事情似乎峰回路转,三水政府终于同意李经纬团队在一周之内以4.5亿元的价格购买健力宝全部股份。

波澜再生。2002年1月14日,正在四处筹措资金的李经纬接到通知,政府决定将健力宝卖给他人。次日的签约仪式上,李经纬照常参加,并留下一张企业史上知名的悲情照片。

照片中,李经纬含着眼泪望向上空,脸上的落寞一览无余。参加过会议的人说,在整个签约仪式上,李经纬几乎未发一言,会后亦不再对媒体表态。

如此超乎寻常的沉默背后,隐藏着更大的危机。签约仪式过后,李经纬突患脑溢血,被送往医院急救,此后再也没有离开过病床。对事业失控的他,对自己的身体也失去了掌控能力。

2011年,李经纬因贪污公款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若非缠绵病榻,他将在监狱中度过余生,对自由也将失控。

李经纬并非失控的个案。因为中国国企的特殊情况,改革开放初期的成功企业家们,对自己一手经营起来的企业都有着掌控的欲望,也在试图掌控企业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与官方展开过或明或暗的较量。

失败者大有人在。与李经纬情况类似的,有褚时健、孙大午等人。他们都因贪污公款等罪名身陷囹圄。

李经纬常被提起的一个侧面,是他对李宁的仗义扶持。

两人相识于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相差24岁,却很快成了忘年交。1988年,李宁在汉城奥运会的吊环比赛中意外失手,失去媒体的关注。在他回国时,李经纬依然手捧鲜花迎接。

不仅如此,在李经纬的主持下,健力宝出资为李宁筹办了告别晚会,并赞助他开创了体育品牌“李宁”。

在李宁品牌的营业额以每年100%的速度递增时,李宁决心跟健力宝摊牌分家时,李经纬也相当大度地表示支持。于是,李宁这家原本属于健力宝子公司的企业,在1994年底改制成功,并在10年后完成了健力宝未能完成的梦想——在香港上市。

财经作家吴晓波的猜测是,李经纬深知企业产权不清的弊端,不愿意看到李宁重走自己的老路。

彼时,李经纬已经对健力宝彻底失控,在病床上躺了两年。

对于自己的过去,李经纬从来不曾详细提及。媒体的报道都是一样的简短而残酷,幼年丧父,少年亡母,在孤儿院长大。甚至到三水酒厂任厂长,也是他在三水体委当副主任时被排挤的后果。

对于家庭,外人也知之甚少。在追悼会上,一向沉默的李家长子首次向外界坦言对父亲的印象。在他的回忆中,李经纬很少过家庭生活,家里很少出现他的身影,全家甚至没有一张那个时代几乎家家都有的合影。

李经纬长子也不回避曾经对父亲的误解,“当时我们对父亲有很多的不理解,感觉他似乎没有什么亲情和家庭的概念……直到晚年,父亲终于回到了我们身边”。

这一切,源于命运在1984年交给李经纬的一把钥匙——健力宝。家人认为,李经纬“视健力宝事业如同自己的生命”。即使在最艰难的时期,他对家人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也与健力宝有关——“我这辈子对得起家人和朋友,对得起家乡故人和健力宝员工”。

人到中年的李经纬,试图凭借健力宝这把钥匙掌控全局,却未能如愿。

来源:感悟文摘微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