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人工孵化方法(青蛙受精卵孵化与蝌蚪养殖技术)

青蛙受精卵孵化与蝌蚪养殖技术

每年“五一”前后是青蛙旺产盛产的繁殖生长季节,但此时乍暖还寒、气温不稳的气候特点,给青蛙的产卵、孵化以及蝌蚪的养殖带来了诸多麻烦,甚至造成病害死亡的严重损失。为此,有不少养蛙朋友经常来电咨询,寻求解决方案。为了给广大青蛙养殖户朋友提供帮助,笔者拟介绍青蛙受精卵孵化以及蝌蚪养殖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以供参考。

1 青蛙受精卵孵化技术

青蛙是雌雄异体,体外受精,精子和卵细胞在水里完成受精,受精卵孵化为蝌蚪。青蛙的适宜产卵温度是 18~28 ℃,每年 5 月份到 6 月份是青蛙的产卵季节。5、6 月份温度逐渐升高,雨水增多,气候往往还会反复不稳定,因此青蛙受精卵的孵化会受雨水、温度、温差及运输等诸多外界因素的影响。

1.1 雨水及温度温差对青蛙受精卵孵化影响的应对技术

进入 5、6 月份后雨水逐渐增多,此时气温还不是很高,有时还会有低温反复的天气,在低温下雨的天气影响下,受精卵孵化时间就会延长甚至停止发育、造成死亡,从而使孵化率降低。这种情况下可以搭建大棚或在蛙池沟里搭建小棚,既可以保温,又可以防止冷雨水进入池中对受精卵造成应激反应,这样能明显提高受精卵的成活率和孵化率。进入 6 月份后天气逐渐稳定,但是部分山区的青蛙养殖户可能还会面临低温和昼夜温差大的问题,因此要继续做好保温和防冷雨水应激的工作。

1.2 运输问题对青蛙受精卵孵化影响的应对技术

影响青蛙受精卵孵化率的另一个因素是长途运输。有些青蛙新养殖户,或者补苗的养殖户,需要从较远的外地养殖场调运青蛙受精卵块,如果包装方法不妥、运输条件较差、到场后放置的方法不对,也会导致青蛙受精卵大量缺氧变白而死亡。青蛙受精卵块在长途运输中,途中的温度控制与保持很重要。捞取青蛙受精卵块的时候如果感觉水温偏高、手感温和,则需要用手感清凉的水降温,或用冰块水降温,然后再进行包装运输,要用车内安装有空调的车或者专业的冷藏车进行运输。虽然青蛙受精卵块在运输过程中对氧气的要求不是很严格,但是运输里程较长的,还是需要考虑用装有少量水的充氧包装进行运输,以提高青蛙受精卵的成活率。青蛙受精卵块运输到养殖场后,在往池中放置前,应该先将整袋青蛙受精卵块放置在孵化网池中,等到袋内外温度达到一致后再将青蛙受精卵块放出摊开,同时需要将大团的青蛙受精卵块撕开成小块后摊开,以便提高青蛙受精卵的成活率。对于通过长途运输远调的青蛙受精卵,需要记住一个原则,青蛙受精卵在高温下可以存活,低温下也可以存活,但是急剧的温度变化则会导致青蛙受精卵的大量死亡,因此要注意运输途中温度的控制与保持。

1.3 其他影响青蛙受精卵孵化因素的应对技术

影响青蛙受精卵孵化率的因素还有很多,比如捞取卵块的时机,在逐渐进入高温的季节要注意及时捞取卵块。青蛙的产卵活动多在半夜进行,黎明前为产卵高峰。每天早晨管理人员须到产卵池检查,发现青蛙受精卵块应立即用捞卵网捞出,以防浮在池面上的卵块被蛙或者其他动物摄食。另外,高温时青蛙受精卵发育快,若在卵发育到卵膜有黏性后再捞取和转池孵化会影响孵化率。采集的受精卵要缓慢倒入孵化池并均匀摊开,让其自然孵化。孵化池每平方米放青蛙受精卵 5 000 粒 。保持微流水环境,保证充足的溶氧及水温恒定。保持孵化池和孵化网箱底部的平整,防止青蛙受精卵块堆积引起后期粘连,造成局部受精卵缺氧死亡,降低孵化率。

青蛙人工孵化方法(青蛙受精卵孵化与蝌蚪养殖技术)(1)

2 蝌蚪养殖技术

2.1 温度控制

蝌蚪同样容易受到温度变化而导致死亡,特别是刚刚孵化出来还不能平游的蝌蚪。蝌蚪的适宜生长水温是 23~25 ℃,刚孵化出来的蝌蚪以及小蝌蚪,要特别注意温度尤其是冷雨水的影响。刚孵化出来的蝌蚪可留在原孵化池加深水饲养 7~10 d 后再转到蝌蚪池饲养,这样就能够大大提高蝌蚪的成活率。同时要积极采取防冷雨水入池的有效措施,避免因大雨天气造成温度变化对蝌蚪产生应激反应而导致蝌蚪大量死亡。

2.2 密度和溶氧度控制

在目前的养殖技术水平下,适当提高放苗密度是获得高产的一个重要前提,但是过大的密度则容易引起水体环境的恶化,反而会导致养殖失败。因此,根据自己的养殖技术水平、池塘水体环境条件,投放合适的密度就显得尤为重要,通常保持蝌蚪的投放密度为 1 000~1 200 只/m 2 。在蝌蚪发育的前期阶段,由于蝌蚪的肺没有充分发育完成,非常脆弱,主要通过鳃和皮肤进行呼吸,因此溶氧对蝌蚪的成活与发育成长影响很大。缺氧会导致水体环境恶化,引起各种疾病的发生,严重时会导致蝌蚪大批死亡。蝌蚪养殖池缺氧时,通常会观察到水面有很多散状的泡沫,这是因为蝌蚪缺氧应激,大量黏膜脱落导致。若池中缺氧严重,就会发现大量蝌蚪不断上下窜游,吞食空气,这种情况也会导致养殖池水面产生泡沫。可采取升高养殖池水位的方法,增加养殖池水体容量。必要时也可采用增氧设备增氧或直接投放增氧剂进行增氧急救。

2.3 疾病防治

蝌蚪前期,建议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对池塘进行消毒,放蝌蚪前 1 d 解毒,放蝌蚪前 5 d 肥水;喂养3 d 后调水,以后每 7 d 调水 1 次 [2] 。由于前期的清池消毒工作,以及饲料投喂总量还不多等原因,细菌性疾病一般很少发生,这一时期主要是做好寄生虫的防治工作。另外水体大型浮游动物蚤类过多,常见的种类有红虫,这些蚤类会导致水体老化,应及时杀灭,以保持良好的水体环境。

蝌蚪期,常见的体表寄生虫病是车轮虫病。当有大量的车轮虫寄生在蝌蚪身上时,可见蝌蚪在水面打转,窜游。严重时蝌蚪游动无力,浮游于水面。有条件的养殖户,可定期使用显微镜镜检,或送当地附近配有显微镜的渔药店镜检,检查蝌蚪是否寄生有车轮虫。没有条件的养殖户需注意观察是否有蝌蚪打转窜游等现象,或蝌蚪浮游在水面,仔细观察蝌蚪体表是否有白点或白膜,或者有烂尾现象。如有,可先使用浓度为 0.7 g/L 的硫酸铜溶液或市面上其他杀车轮虫药泼洒。另外,在蝌蚪养殖环节有必要定期泼洒 2~3 次杀虫药,以预防车轮虫病。

歪头病,是近年来青蛙养殖过程中遇到的一种新病,该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死亡率较高、难治愈等特点。因此,歪头病成为青蛙养殖过程中遇到的最为棘手、对养殖效益影响最大的疾病。通过对歪头病综合防控技术的追踪研究总结,可以把歪头病分为 4 种类型,对其中 1 种类型的歪头病的防控必须从蝌蚪期就采取措施。青蛙感染这种歪头病,病体表现为精神不振、行动迟缓、食欲减退,发病蝌蚪后肢、腹部和口周围有明显出血斑点。部分蝌蚪腹部膨大,仰浮于水面不由自主地打转,有时又恢复正常。

因此,要想取得青蛙养殖的高效益,防病工作必须从“娃娃”抓起。引种时要严格检疫,养殖过程中勤换水,合理规划养殖密度。该病发生初期,即需要抓紧治疗,否则会引起疾病的暴发。池塘水源必须新鲜,一旦发病,切不可将发病池的水引向其他池塘,对于循环养殖用水的养殖户尤其需要注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