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眼的预防保健方法,爱眼日养养眼这些近视预防的误区你踩雷了没

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

此刻,你盯着屏幕的眼睛

感到疲惫了没?

近视眼的预防保健方法,爱眼日养养眼这些近视预防的误区你踩雷了没(1)

眼睛是孩子的世界之窗,

呵护好孩子的眼睛,

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是每位父母的期盼。

但每位家长真的了解

如何保护孩子的眼睛,

让孩子免受近视困扰吗?

近视预防这件事儿,

家长有哪些知识盲区、误区?

还有哪些重点、难点没掌握?

今天,中教君为你划重点!

近视预防六大误区,你踩雷了没?

误区一:“能看清就没问题”

一所小学的校医对记者讲了一件事。连续几次视力测查,都发现一名学生的视力一直是不良(5.0以下),校医多次提醒家长带孩子去医院检查,如果需要,就给孩子配眼镜。但校医发现,家长每次都没太当回事,更没带孩子去医院做专业检查。这样的现象并不是个例,校医十分无奈。

其实,无论是校医还是医院的专业医生,都发现一些家长在面对孩子视力问题时的“倔强”。这名校医告诉记者,家长拿到孩子的视力检测结果显示为“不良”后,有些会及时带孩子去医院检查,但有些家长只是随口问问孩子是否能看清黑板。如果孩子说能看清,家长也就不当一回事了。

北京儿童医院眼科主任李莉表示,如果遇到黑板或电子白板上稍小一些的字,孩子就会眯着眼使劲看,这就是他在动用眼睛的调节功能。青少年的眼睛调节能力很强,一使劲可能就看清了。但持续眯眼,会使睫状肌一直处于疲劳状态,从而加剧近视的发展。

误区二:“戴眼镜没好处”

记者在一所小学采访时发现,随机走进一个三年级的班级,根据学校提供的视力检测结果,这个班35名学生中,有17名学生视力不良,甚至有学生视力低到了4.2。然而,记者发现,他们当中配戴眼镜的人并不多。校长无奈地告诉记者,其中有一部分学生尽管近视了,但家长并没有给孩子配戴眼镜,他们认为戴眼镜会让孩子眼睛变形,而且近视也会加剧。

对此,中国关工委健体中心视力防控工程专家苏振宇告诉记者,近视本身是不可逆的。正常情况下,孩子的眼睛度数可能每年上升100度左右,但如果不配戴眼镜,每年可能就会增长150—200度。他建议,一般孩子如果近视达到100度,就需要给孩子配戴眼镜。

误区三:“近视了戴眼镜或做手术就行”

与众多校医交谈的过程中,记者还发现,一些家长还存在一种观点,他们认为,孩子近视不是大问题,大不了戴副眼镜,等过了18岁,做近视手术就可以解决了。

“因为他们不了解高度近视的危害。”武汉市青少年视力低下防治中心主任杨莉华一针见血地说。她指出,轻度近视,配戴眼镜就可以,不会太影响正常生活。可一旦近视度数过高,就容易带来一些病理性的改变,如裂孔、视网膜脱落,甚至可能会致盲,这不是配戴眼镜就能够解决的。而且,做手术也只是不用戴眼镜了,但并没有改变眼轴的长度和眼球内部的结构,也就是说,并没有把近视消除。因此,杨莉华提出,家长千万不能“小瞧”近视,尤其不能任由孩子发展成高度近视。

误区四:“视力检测正常,就不会出现近视”

在武汉市硚口区一所幼儿园,记者从园长那里得到了自认为非常“漂亮”的数据:整个幼儿园270多名幼儿,仅有7名视力不良。“这说明不了什么。”当记者把这一数据告诉杨莉华时,她冷静地说,幼儿园的孩子,年龄还小,视力检测不良率低,并不意味着他们不会近视。看他们后续的视力发展情况,更应该看他们的远视储备。如果远视储备不足,即便幼儿园阶段视力正常,但随着用眼量增加,他的近视化进程也会加快,这样到了小学阶段,仍然很容易出现近视。

李莉也提出,视力检测并不能作为诊断近视的标准。如果视力检测结果显示视力低下,那么孩子可能是近视,也可能是远视,还可能是散光,或者视力发育低下。而且,视力检测的结果,也可能存在误差。比如视力检测时,如果孩子眯着眼睛看,或者检测人员操作的快慢等,都会影响结果。所以视力检测的结果如果出现不良,就应该给家长提个醒,要带孩子到医院检查,看看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真正的近视检测,是需要到医院进行专业的睫状肌麻痹验光才能确定的。

误区五:“按摩仪可以治疗近视”

随着我国青少年近视率的不断攀升,防控近视甚至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商家很快嗅到了商机,于是针对近视防控的各种按摩或理疗仪器迅速遍地开花。一些商家甚至利用大众对近视问题的无知,进行各种虚假宣传,夸大产品功能。比如有些产品在宣传语中就明目张胆宣传产品是“近视克星”或者能“恢复视力”。

对此,李莉提出,按摩(比如眼保健操)能够起到缓解视疲劳的作用,但并不能改善近视。有些家长带孩子到按摩店按摩后,当时发现视力的确变好了,但实际上,这只是一种视觉兴奋。一旦离开了视觉兴奋的环境,视力依旧得不到改善。

误区六:“在家养绿植就不会近视”

今年上高二的童童,五年级上学期查出来左眼近视50度,右眼75度,下学期再查就变成了左眼125度,右眼150度,随后以每年50度的速度增加。这让作为妈妈的孟女士十分担忧:“我们平时很注意他的用眼问题。我在家养了绿色植物,也注意提醒他用眼时间。但还是没有用,他大多数时间都跟学业有关。”眼看童童眼镜的度数越来越高,孟女士既焦虑又无奈。采访中,记者发现,像孟女士这样眼睁睁看着孩子鼻梁上架起“小眼镜”而无能为力的家长,数不胜数。

近视的形成原因是什么?很多家长存在疑问。

苏振宇认为,不健康用眼和用眼环境的恶化是影响近视形成的重要因素。睡眠时间不达标,课后作业时间和持续近距离用眼时间过长、不科学使用电子产品等不良用眼行为在青少年中普遍存在。“城里学生多为车接车送,到处又都是高楼大厦,学生待在户外的时间与空间都明显变少了。再加上电子产品泛滥,学生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幕,眼睛一直处于睫状肌调节疲劳状态,这些都增加了青少年近视的风险。”苏振宇说。

此外,近视与遗传也存在一定关系。“近视眼并不是遗传病,但它的遗传倾向性比较强。比如父母都近视,且度数较高,那么孩子就容易发生近视,或者发生的年龄相对早一些。”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医生王凯说。对于父母双方都近视,尤其是高度近视的孩子,王凯建议及早带孩子做眼部健康筛查。

近视防控重点难点,如何突破?

难点:部分家长对近视防控不重视

对策:加大科普宣传力度,扭转社会观念

“一些家长宁愿‘拿100度换100分’这种短视的错误观念,是近视防控的一大难点。”从事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10多年的武汉市青少年视力低下防制中心主任杨莉华,经常会感到无力。

长期在医院工作的北京儿童医院眼科主任李莉,也持相同观点。在她看来,现在学校给孩子减负了,但家长并不愿意给孩子减负。“我现在减负了,将来孩子不优秀、不出色谁负责?”在许多家长看来,只要孩子能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近视是个小问题”,家长的这种观念常常让李莉觉得头疼。

“眼睛是唯一的。”杨莉华认为,要扭转大众的错误观念,必须持续不断地开展宣传工作。武汉市青少年视力低下防制中心成立10多年来,经历了从查病治病到综合防治再到针对全体学生人群的视力健康管理的发展过程。为了扭转公众,尤其是家长的观念,每年新生入学及放假,家长都会收到由武汉市教育局、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武汉市青少年视力低下防制中心联合发出的一封信,向广大家长传递保护学生视力健康的信息,提升家长对学生视力健康的关注意识。与此同时,学校还通过家长会、专业培训与指导等方式,不断向家长普及相关知识,并编制了中小学生视力健康管理指南,以及面向家长、学生、视保员的视力健康管理服务等。此外,还在网站及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了丰富的与近视防控相关的文章及视频,并组织了针对全市学生的知识竞赛。

在持续引导下,公众对近视问题的关注度产生了质的转变。据统计,仅2019年寒假,武汉市青少年视力低下防制中心的学生视力健康教育馆就累计接待了2.7万人次参观学习。而该中心公共服务部部长徐婷告诉记者,8年前学生视力健康教育馆刚建成时,很少有人愿意来参观学习。

难点:学校竭尽所能,近视率仍偏高

对策:做好常规工作的同时引入专业力量

在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的教室里,记者发现,学生脖子上都挂着一条丝带圈,但颜色不尽相同,分别为红、黄、绿三色。

该校副校长胡跃解释说,丝带圈是学校为二至六年级学生配发的,学生写字时,需要把手穿过丝带圈,从而确保头部与桌子保持一尺的距离。不同颜色代表学生近视的不同程度,绿色代表视力正常,黄色为轻度不良,红色为中度及重度不良。“之所以进行区分,是为了让学生、教师及家长都分别予以有针对性的关注。”胡跃说,与此同时,学校还改造了教室的照明设备、配备了可调节桌椅、为全体一年级学生配备了坐姿矫正架、确保学生户外活动时间每天不低于一小时,还引进了上百台护眼仪器。

胡跃向记者提供了2010年度至2019年度学校学生近视率变化情况。数据显示,该校学生近视率近10年间从55.03%下降到了40.46%。“应该说,成效还是十分显著的,但比例仍然偏高。”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但凡重视学生近视防控工作的学校,都在技术层面采取过一些较为实用的举措,比如改进教室照明设备、设法纠正学生的书写姿势、确保户外一小时活动等。

“这些措施虽然常规,也不能治愈近视,但极为重要、有效。”李莉提出,户外活动的时间对青少年的视力健康十分重要。已有相关研究证实,增加户外活动,接受紫外线照射,能促进多巴胺分泌,从而延缓眼轴增长,减缓近视。

中国关工委健体中心视力防控工程专家苏振宇认为,目前学校、家庭及医院三者在青少年近视防控问题的合作上,仍有一个巨大的鸿沟。从学校层面看,目前中小学校无论规模多大,校医的数量都很少,而且他们还需要承担多项工作,这必然使得他们无法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学生近视防控上。再加上目前视力检测手段传统、技术落后,导致学生视力检测效率低、不精确。从家长层面看,许多家长缺少近视相关专业知识,有些连视力检测表都看不懂。而从医院来看,他们更多承担的是治疗工作。但近视一旦发生,是无法治愈的。

因此,苏振宇建议应当通过技术手段,建立一套智能化的视力监控体系,解放人力的同时,实现对学生视力的全周期监控,早发现早预防。杨莉华也提出,在青少年近视防控问题上,需要引入专业的机构,开展青少年视力健康管理,从而弥补公共服务与临床之间的空白。

难点:一年级入口基础较差,学校难以控制

对策:将近视防控端口前移

许多教师在开展学生近视防控上面临的另一个“老大难”,就是一年级入口基础差。“还没开始防呢,就已经大面积近视了。”记者在一所小学采访时得知,2018年该校一年级新生视力不良检出率高达66%。

在采访中,部分专家向记者表示,学前教育阶段的相关知识普及十分重要。在学前阶段,家长及教师都缺少这方面的意识,没有及时对孩子的用眼行为与用眼环境进行干预,同时疏于做视力筛查。

事实上,《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已明确提出,0—6岁是孩子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家长应当尤其重视孩子早期视力保护与健康,及时预防和控制近视的发生与发展。

“解决这一难题,最主要的,就是在学前阶段为孩子建立眼睛屈光发育档案,并且在幼儿园开展相关的近视防控工作。”苏振宇说。

记者发现,上海市卫生部门2013年底就为全市幼儿园中大班和小学低年级儿童建立眼睛屈光发育档案。据统计,截至2017年6月,上海市已经为153.07万名儿童建立了屈光发育档案。同时,在武汉市的许多幼儿园,记者看到,每个活动室里都张贴着视力表。在园所环境布置中,教师也把视力保护的知识绘成简单易懂的卡通形象,引导孩子们爱护眼睛。同时,在一日活动中,教师也会采用儿歌、讲故事、绘画等适宜的方式,渗透爱眼护眼知识。

这些做法,让爱护眼睛的意识从小在孩子们心中扎下了根。“这会让他们一生都记得,眼睛有多重要。”杨莉华说。

来源 | 中国教育报

作者 |赵彩侠 王强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