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行书用笔50例(王羲之9个经典行书手札)
作者:张学礼 入展全国第五届青年书法篆刻展
【研究对象】9个经典行书手札:
《奉橘帖》、《何如帖》、《平安帖》、《忧悬帖》、《孔侍中帖》、《频有哀祸帖》、《得示帖》、《二谢帖》、《丧乱帖》。
【研究目的】探索王羲之对粗到细处理的方式和规律。
【研究结果】呈现出5大特征:
一、字形由大到小:
11组由大到小,2组由小到大,2组大小相当;
由大到小
由小到大
二、上下粗细对比大:
对比大的有10组,对比小的有5组;
前后对比大
前后对比小
三、字组下部右斜:
右斜有10组,中轴线居中的有4组,左斜有1组;
中轴线摆动大
中轴线摆动小,下部左倾。
四、字距前松后紧:
有12组是前松后紧,3组前后字距相当;
前松后紧
前后字距相当
五、字由繁到简,由行楷往行草过渡。
这15组字,无一例外都是由繁到简,大部分是由行楷往行草过渡,少数是前面的字本身比后后面的字笔画多造成的。
繁到简分二种情况,
一是前后繁简对比大,如《得示帖》中“雾故也迟”和《丧乱帖》中“痛当奈何”;
二是前后繁简对比小,如《奉桔帖》中“霜未降”和《丧乱帖》中“前患者善”。
前后繁简相当
【研究后思考】
王羲之被称为书圣是有根源的。仅仅是在粗细的表达上,就有这么多的变化,其实远不止这五种变化,在每一种变化里面,还有大小上的区别,还有中轴线摆动幅度的区别,还有上下空间距离的区别以及在粗细程度上的区别。
作者创作
可以说,这5种规律里面无论在粗细之间的层次、字与字的间距、中轴线的摆动幅度也都没有一处是完全一样的。
艺术所追求的,就是在统一中寻求变化,在整个变化中又能看到统一。
王羲之做到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