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崩时没有雪花觉得有责任(没有一粒雪花觉得自己有责任)

雪崩时没有雪花觉得有责任(没有一粒雪花觉得自己有责任)(1)

我一直记得一句话,雪崩时,没有一粒雪花觉得自己有责任。

我在豆瓣上看到了迷蒙在2012年的影评《我不是潘金莲》的时候,也提到一句话:“作家刘瑜说过,当一个恶行的链条足够长,长到看不到链条全貌时,每个环节得人都有理由觉得自己很无辜”。

为什么突然想到这一句?因为我一口气看完了《我不是潘金莲》。作者刘震云。茅盾文学奖得主。

他的《一句顶一万句》我也看过,也是一样的文笔,事情也是起源于芝麻绿豆,慢慢发酵,芝麻变西瓜,蚂蚁变大象。

《我不是潘金莲》的书评,有读者说,像《官场现形记》,反应了每一个相关官员在工作中的失职,或者说黑暗。我不是很认同。就像前面拿雪花举例的。每一个官员都不是坏人,他们也是人。只是他们对待李雪莲事件,是当成自己工作中的一件事来处理的。是屁股决定脑袋。所有相关人员,碰到这件事第一个想到的,是自己的职责范围,是自己有什么好处有什么坏处,从普通工作人员到局长到县长到市长。事件开始滚雪球,再伴随着几个偶然,雪花变成雪灾。

我们跟随着李雪莲的脚步,看着她面对生活中的无奈,误解,看着各路人马在她面前表演,甚至到最后,我们会为她感到不值,为了一口气,为了不相干人的几口气,她搭上了自己人生最黄金的二十年,而且看起来还要再搭上二十年。

一个荒诞的故事,一个荒诞的人。

整本小说还有好几个彩蛋。

第一章第二章开头的呼应:“李雪莲砰砰砰敲王公道的门”,“王公道砰砰砰敲李雪莲的门”;

第一章序言,第二章序言,两章写了17万字;第三章,标题,正文,1万字。

前两章17万字,只是为了第三章1万字做序?玩呢~

刘震云的文字功底绝对是够强的,前面还有《手机》,《我叫刘跃进》,改编成电影。事件描述画面立体感很棒,这才是最难得的。

本期书籍推荐:《我不是潘金莲》,作者刘震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