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上评价弑兄杀弟的话(杀死亲生儿子却被后世赞颂)
春秋战国时期尽管存在着名义上的"共主"周天子,但诸侯们却纷纷将其无视,只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行事。不过,尽管都是群雄割据,但在时间上更靠前的春秋时期却更加和平。因为诸侯们顾及着周天子,还没将周礼完全忘记,对于礼、义等品格还是相当重视的。
在春秋诸国中的卫国,便有着这样的一位大臣,他因为儿子不听从自己的劝告,走上了歧途而果断地将其杀死。尽管是有些冷酷的行为,但他的做法却得到了后世的赞誉。
众所周知,春秋战国时期,许多故事成为了后世采用的成语,如刻舟求剑、杞人忧天、问鼎中原等,而这位大臣,也为我们留下了一个著名的成语,那便是"大义灭亲"。
要讲这位大臣,我们要先提到卫国的君主卫庄公,他原名姬蒯聩,是一位非常荒唐的君主,为何这么说呢?因为他的国君之位是从自己的儿子手中抢来的。
最初,卫庄公和父亲卫灵公的夫人关系恶劣,想伺机将其暗杀。不料,事情败露,被迫逃亡。卫灵公去世后,因为其子郢不愿继位,国君便由姬蒯聩的儿子担任了,这便是卫出公。
听到这个消息后,此时流亡在外的姬蒯聩不平衡了。于是他联合姐姐一起逼走了卫出公,自己当了国君,史称卫庄公。
庄公继位后,很疼爱宠姬为他生下的儿子州吁,因为州吁喜欢打仗,便给了他兵权,让他四处征讨。
当时卫国有位很有名望,名叫石碏的大臣连忙进言道:"将立州吁,乃定之矣;若犹未也,阶之为祸。"
意思是说,如今庄公如果是想要立州吁为储君,那就早日决定。如果不是的话,就不要对他那么放任。一个并非储君的人,却手握兵权,受到娇惯,那么日后是很可能生乱的。
庄公却没有把他的谏言听进去,而是继续放纵州吁。
庄公死后,太子完继位,史称卫桓公,而州吁则保持着他肆意妄为的行事作风。
桓公继位的第二年,便因为州吁实在过于骄纵而将其罢免。恼羞成怒的州吁离开了卫国之后开始招兵买马,并用卫国的流民组成了一支军队。
这支队伍中,和州吁关系很好的石厚充当着军师的职责。尽管石碏曾经叮嘱告诫石厚不要和州吁这样的人来往,他却依然我行我素,史载:"其子厚与州吁游,禁之,不可。"
公元前719年,卫桓公准备前往洛阳朝见天子。临行前,他摆下酒宴为自己饯行。
与此同时,厉兵秣马多年的州吁与石厚也敲定了计划。他趁着桓公设宴疏于防备的机会将其杀死,自立为君,石厚则被任命为大夫。
不过,因为是用不义的手段得到政权,州吁始终得不到国民的认可,苦恼之下,他只好求助于曾经的贤臣石碏。
州吁知道自己不受石碏的待见,于是派出石厚前去询问如何让自己得到拥护。
石厚前去询问后,得到了"王觐为可"的回复,所谓"王觐",指的就是朝见周天子。在当时,只有被周天子承认了,才能够名正言顺。
于是,石厚又问,如何能够朝见周天子呢?石碏回答:"陈桓公方有宠于王,陈、卫方睦,若朝陈使请,必可得也。"
意思是说,现在陈国很受周天子喜爱,如果和陈国交好,通过陈国君主来求见周天子,那就能够成功了。
听完这一妙策,州吁马不停蹄地和石厚一同前往了陈国,然而,石碏却同时上书陈国的君主道:"卫国褊小,老夫耄矣,无能为也。此二人者,实弑寡君,敢即图之。"这是向陈国请求将州吁、石厚这两个弑君的贼子捉拿。
陈国人很给石碏面子,将州吁、石厚捉拿后押运回了卫国。
不久,州吁被卫国人派出的代表右宰丑诛杀在了濮地,而石厚因为是从犯,又身为石碏的儿子,人们都没有将其处罚。石碏却十分果断地让家臣獳羊肩在陈地将石厚也一并杀死。
石厚一是不听父亲劝告,执意为了功名利禄和乱臣贼子交往,这是不从父命,是不孝。二是不顾君臣阶级,将卫桓公杀死,扶持州吁继位,这是不忠。如此不忠不孝之徒,被杀死在当时重视礼义的社会也十分正常。
不过,最为难得的是,尽管人们因为其父而将其赦免,但石碏却能够忍下悲痛,将儿子处死。
作为一个父亲,他或许残忍,但作为卫国的臣子、国民,他尽到了本分。
(古今事特邀作者文踪旅迹)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