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流浪记原型惨死街边(三毛流浪记原型惨死路边)

艺术的灵感往往来源于生活,而对于创作者来讲,生活就是一个源源不断提供肥料的仓库,用作者的巧思打造出一个又一个花香四溢的大花园。

在上个世纪,发行一本连环画。这本连环画上的人物,即使是五六岁的孩童都能将他的故事娓娓道来。

人们谈起他,就会想到一位瘦弱,衣衫褴褛,头上只有三根头发的形象。可以说,他是几代人童年的记忆。是的,他就是张乐平先生笔下的人物---三毛。

张乐平先生认为,三毛就是上个世纪底层小人物的缩影,是真实的写照,他告诉大家,之所以画出三毛,是因为在当时的社会中有许许多多的‘三毛’。

张乐平希望,三毛可以让更多人知道。

三毛流浪记原型惨死街边(三毛流浪记原型惨死路边)(1)

机缘巧合,学习绘画

张乐平1910年出生于浙江一个小县城里,在张乐平的上面还有两个哥哥,但是全家生活的来源全部靠父亲教学,那一点微薄的工资来支撑。

张乐平的童年物质生活是不太富裕的,但是张乐平的母亲是一位擅长刺绣,剪纸之类的女性。母亲用双手做出来的艺术品也使张乐平对美术产生了兴趣。

或许有母亲艺术基因的缘故,张乐平对于美术的学习渐渐颇有心得。家里虽然买不起画笔和画纸,但是张乐平依旧想尽办法冲破条件的限制,练习画画。

等到了上学的时候。张乐平的美术天赋又被他的小学老师发现,所以在1923年,张乐平画了他的成名作《一冢负五元》。

三毛流浪记原型惨死街边(三毛流浪记原型惨死路边)(2)

这幅漫画虽然简单,背后却寓意着张乐平对于当时时事政治的讽刺与批判,这也为他日后创作三毛系列的漫画奠定了基础。

在那个年代能够读完小学,就已经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所以张乐平在1925年小学毕业后,就在朋友的介绍下,去到一间木行当了学徒。

在木行的这段期间,张乐平又非常幸运,遇到了一位赏识他的老板。

这个老板平时喜欢书法,且心地善良,热衷于做慈善。

三毛流浪记原型惨死街边(三毛流浪记原型惨死路边)(3)

或许是寻到知己的缘故,老板对于张乐平喜欢绘画的这件事情异常支持。

他在精神上鼓励张乐平坚持画画,又在生活中有给予张乐平许多帮助。这就让他有了想要进私立美术学校进修的想法。

当张乐平的画技到达一定境界以后,他就开始将画画当成自己赚钱的工具,年纪轻轻的张乐平已经开始为各大书籍画插图,可以说画画已经成为她人生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

张乐平开始向职业画家发展。

三毛流浪记原型惨死街边(三毛流浪记原型惨死路边)(4)

流浪儿惨死,触动万分

1935年,张乐平开始创作三毛这一漫画形象。他希望能够借三毛这一人物来表现出当时大环境下,底层人物的辛酸与苦难。

都说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三毛这一灵感就是来源于张乐平的一次非凡经历。

张乐平在没有出名之前一直是以画画为生,他为教科书画过插图,也做过一些关于广告的工作。因为没有名气,所以张乐平自己的生活也异常的艰难。

在1947年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张乐平在回家的途中碰到了三个流浪儿在抱在一起瑟瑟发抖。

那一天晚上的天气异常的寒冷,冷风刺骨。但是那三个流浪儿只是披了一件捡到的麻袋,连基本的蔽体都做不到,更何况是御寒。

三毛流浪记原型惨死街边(三毛流浪记原型惨死路边)(5)

这三个流浪儿围坐在一个快要熄灭的火炉旁,他们努力的吹气跺脚,企图让自己温暖,也让火炉里的火不那么快熄灭。

张乐平看到这一画面后,心里十分不是滋味儿,他心疼那三个流浪街头的流浪儿,但是却无能为力,因为他自己能否果腹还是个问题。

张乐平狠心的走开了,他心里虽然想给予这三个流浪儿物质上的帮助,但实在有心无力。

第二天张乐平见到了他此生都不会忘记的场景,昨天晚上他遇到的那三个流浪儿已经有两个冻死在街头,身上披着麻袋,只是多了一张包裹尸体的草席。

张乐平看到孩子们赤足躺在地上,浑身冻得通红发紫,他痛心不已,甚至心情难以平复一时大哭起来。

张乐平很想改变这一局面,他想要让这样的流浪儿被社会关注,让发生在流浪儿身上的悲剧不再重演。

三毛流浪记原型惨死街边(三毛流浪记原型惨死路边)(6)

于是他拿起了自己最擅长的画笔,开始创造出了三毛这一人物形象。

其实在张乐平创作三毛流浪记的过程并不顺利。当时没有人愿意资助他,也没有人相信这本漫画会成功。

张乐平在创作的过程中因为长时间的伏案作画,疲劳过度再加上生活质量不高。张乐平的身体很快就支撑不下去了。

长时间积劳成疾,让张乐平被诊断出得了肺病。但是那两个流浪儿死亡的场景一直盘旋在张乐平的脑海中,他只想着自己能快一点完成漫画,让更多的流浪儿受到帮助。

即使肺病已经侵蚀着他的身体。张乐平也依旧坚持作画,到了后期他甚至边咳血边进行漫画的创作。

为了能使漫画更加真实生动,张乐平还与上海里的流浪儿做朋友,询问他们的遭遇。

在创作的过程中,他还特地换下西装穿上旧的衣服,深入到流浪儿群体中,将他们的真实事件,都画到漫画中。

这也是为什么《三毛流浪记》后来能被读者评为是真实写照的原因。

张乐平认为三毛实际上也是他自己人生的一个真实的写照,人生来艰难。

三毛流浪记原型惨死街边(三毛流浪记原型惨死路边)(7)

让‘三毛’幸福,让‘三毛’消失

《三毛流浪记》,就像《苦儿流浪记》一样,在1947年连载开始,就产生了巨大的社会轰动。

因为它的真实引起了当时无数人的共鸣,与感同身受。一时间张乐平名声大噪,他笔下的三毛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三毛流浪记》的成功,其实是对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写照,它是有灵魂也是有思想的。

但是张乐平,也因为《三毛流浪记》过于真实的情节而受到了一些权贵的威胁。他没有丝毫的恐惧,他希望可以为这个社会尽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

在当时张乐平的肺病已经非常严重了,每天都会不断的咳血,但是他没有放弃,仍旧不知疲惫的作画。并通过朋友家人的帮助,三毛流浪记得以全篇完整的发表。

三毛流浪记原型惨死街边(三毛流浪记原型惨死路边)(8)

1948年,昆仑电影公司把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拍成电影。并且邀请了当时许多非常有名的电影明星来担任三毛流浪记的演员。

其次,三毛流浪记的发表,也让社会各界开始关注流浪儿,在1949年宋庆龄与张乐平联合举办了三毛原作画展,并且将众筹来的所有资金,都用于收留流浪儿童上。

可以说《三毛流浪记》是旧社会吃人的写照,它背后所蕴藏的社会意义是不可估计的。张乐平也因此在漫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真正好的作品是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三毛流浪记》之所以会有如此大的影响,与张乐平身上的社会责任感是分不开的。

好的艺术家,创作者一定要脚踏实地,从现实出发,为群众着想。文艺作品更需要为群众发声,因为只有这样,作品才能有不竭的生命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