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近两天的气温(上海连续两天最高气温40)

5天“三刷”高温红色预警信号,上海昨天一度成为全国最热的城市根据上海中心气象台发布的数据,昨天徐家汇站最高气温定格在40.6℃,触发了本月第3个高温红色预警信号目前,本市已连续两天出现40℃以上极端高温天气,这在申城气象记录史上实属罕见,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上海近两天的气温?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上海近两天的气温(上海连续两天最高气温40)

上海近两天的气温

5天“三刷”高温红色预警信号,上海昨天一度成为全国最热的城市。根据上海中心气象台发布的数据,昨天徐家汇站最高气温定格在40.6℃,触发了本月第3个高温红色预警信号。目前,本市已连续两天出现40℃以上极端高温天气,这在申城气象记录史上实属罕见。

根据上海中心气象台发布的数据,本市昨天最低气温从31.6℃起步,成为今年徐家汇站最热的一个夜晚;12时56分,徐家汇站最高气温冲至40.6℃,甚至比前天同时段还要高出1℃。好在午后随着云系增多,“遮阳”有了效果,昨天最高气温并未再创新高。今天本市云系将增多,热力稍减,局部地区阴有阵雨或雷雨;全天气温在30℃至38℃之间,偏西风转偏东风3至4级。

气象资料显示,截至昨天,今年上海高温日数已有15天,发布高温橙色预警10个、高温红色预警3个;7月5日到昨天,连续高温日数已达10天,其中连续40℃以上日数为2天,这在上海近150年的气象记录史上亦属罕见。据悉,本市2013年8月曾出现连续4天最高气温超40℃的情况。

今年出现持续高温的原因是什么?市气象局专家表示,全球变暖是今年高温热浪事件频发的根本原因。具体来看,目前正在持续的拉尼娜事件为今年6月以来我国南方地区高温的发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气候背景条件,尤其是7月中纬度暖高压带发展加强,导致出现大范围的高温天气。根据统计分析,在多数拉尼娜事件次年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易偏北。

而今年6月下旬以来,副热带高压明显北抬,特别是台风“暹芭”于7月上旬北上后,副高西伸更强,伊朗高压东伸,并与中纬度大陆高压相结合,在我国上空形成稳定的暖高压带,进而造成大范围的高温天气。

此外,本市明天将正式“入伏”,预计今年“三伏”一共有40天,将持续至8月24日,也属于是“超长待机”了。

清凉究竟何时到来?预计本周末到下周初,本市高温情况有望缓解,降温的“功臣”是东北冷涡。本周末东北冷涡将及时出击,暂时击退副高,让雨带压至黄河流域和长江沿线。本市高温暂时缓解,届时全天气温在28℃至34℃之间。

不过,高温很快又会卷土重来,毕竟盛夏时节天气舞台是副高的主场,东北冷涡只是“临时演员”。据预测,下周二起高温就将重回申城,最高气温也要重新翻越高温线,极端最高气温37℃,且午后多雷阵雨天气,可以时不时给高温“消消火”。

降温第一!疑似中暑务必先离开高温环境

近期,国内多地热浪翻滚,网友调侃江浙沪已变成“工折户”——水分均已晒干。今天(14日),上海再度高挂高温红色预警,中午时分气温站上了40℃。连续40℃的烈日炙烤,城市开启“蒸烤模式”,人人直呼热死了。“热死人”,还真会发生!连日来,国内多地出现热射病,并已有死亡病例,这个“高温杀手”秒上热搜。在上海,也已有医院里接收到热射病患者,医生提醒:疑似中暑,务必先离开高温环境,降温第一!

“热死人”不是玩笑,别再对热射病认识不清

热浪翻滚,已有人被“热”击倒。就在7月6日下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接诊了一名75岁的老人,由120救护车送入医院,送来时已是昏迷状态,体温高达42℃,伴有低血压,考虑是“热射病”。经一系列急救举措,目前该患者恢复良好。此后的7月12日,仁济医院急诊接诊到一名70多岁的老人,也是经120救护车送院,遗憾的是,经紧急救治仍没有救回来,怀疑是热射病导致了死亡。据家属反馈,该老人当日上午10点多外出办事,中午回到小区门口出现了呕吐、继而昏倒的情况,120救护人员当场紧急做了心肺复苏,随即转运到医院,抵达急诊时,老人的体温高达42℃。

”很多人把热射病认为是普通中暑,还有不少人头一回听说这个病,我们可以理解为这是中暑的严重状态,诱因就是过度暴露在高温环境中,导致身体核心体温过高,体内热量过度积蓄,诱发多器官功能受损,包括肾功能衰竭、心肌损伤、脑损伤等等,救治会变得很棘手、艰难。”仁济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刘黎告诉记者,也因此,对热射病的急救,简言之就是“快速降温”,病人进入急诊后,医务人员会对患者采取物理降温,包括用冰毯、冰袋、酒精擦拭身体多部位,进行了静脉补液等。

7月6日这名老人就经过这一系列急救,体温逐渐下降,第二天意识转好,体温维持在36.5℃-37℃,第三天基本意识完全清醒。据该患者及其家属回忆,病发当时是在下午2-3点,正好是高温天气,这名老人在外活动,不知不觉中倒在了地上,是小区邻居打了120。

“我们会发现,热射病更容易袭击老人,他们的身体底子普遍薄弱。此外尽管当前天气炎热,这些老人均穿着外套出门——老人对温度的感知度不如年轻人敏感,而这样的穿着在当前的室外显然不利于透气、散热。另外分析具体病例也可以发现,在高温中的暴露时机与送医救治时机也很关键,暴露时间越短,送医越及时,多脏器受累更少。”刘黎告诉记者,前两年急诊已收治过一例热射病,患者是企业高管,酷暑天在外跑步,发病昏迷后,因步道路过人较少,在高温环境里暴露较长时间,救治比较艰难,所幸,该病例最终救治成功。

热浪引发的“流行病”,致死率居高不下

热射病的“杀伤力”不容轻看。近一周,全国多地出现极端高温天气,有些地区气温达到40 ℃以上。仅浙江、四川两地就报道已有两人死于热射病,尚有多人在抢救中。根据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医生介绍,一名49岁的男性患者6日下午被工友送来,他在车间工作时突然昏倒,入院时体温40.7℃,已休克。经检查,患者多脏器功能衰竭并伴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经31个小时抢救,于8日凌晨去世。该院近一周已接诊3名热射病患者。

7月10日,四川的华西医院连续收治了3名热射病转诊病人,其中一人因病情来势汹汹,多器官衰竭,在转诊至华西医院时就发生呼吸心脏骤停,虽经全力抢救,最终不幸去世。

不止这两地,仅这个7月,郑州、南京、重庆、长沙等多地都出现了热射病患者。

中暑,真能闹出人命?是的,有国外专家甚至称此为热浪引发的“流行病”。

“不少人对热射病还是认识不够,把它等同于一般中暑,最怕有人已经出现头晕、呼吸困难、口渴等前兆表现,不以为然,或者扛一扛,没有及时脱离高温环境、转移到阴凉环境,最终导致严重的中暑,甚至是热射病。”刘黎对记者说。

热射病又称重症中暑,是一种非常凶险的急症,主要是指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引发肌肉痉挛、高热、无汗、口干、昏迷、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等症状。当器官进入“烧烤”模式会发生什么?有专家以心脏为例说,当体温超过37℃,逐渐升高至42℃时,心输出量和耗氧量会突然下降,并出现心肌坏死。这就是超高温超过组织耐受极限,引发器官功能衰竭。也因此,热射病致死率非常高,高达40%-50%,对50周岁以上的人,有数据显示其死亡率甚至达到70%-80%。

全球“高烧”,识别“先兆”马上转移至阴凉环境

对于“热”的警惕,已引发全球卫生领域专家的关注。当前,不仅仅在中国,全世界普遍受到极端高温天侵袭。日前,发表在《科学》杂志的一篇综述表明,世界上约1/3人口经历过热浪侵袭。今年上半年,日本报道了近50例和热射病有关的死亡;今年3月以来,印度因热射病死亡了上千人。专家分析,全球变暖是高温热浪事件频发的根本原因,全人类都在经受高温折磨。

当夏季外出不可避免,热射病危害又这么大,我们该如何判别热射病和普通中暑?嘉会医疗全科医生翟霄燕介绍,轻度中暑又称先兆中暑,表现为口渴、食欲不振、头痛、头昏、多汗、疲乏、虚弱,恶心及呕吐,心悸、脸色干红或苍白,注意力涣散、动作不协调,体温正常或升高等。重度中暑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表现为高热(直肠温度≥41℃)、皮肤干燥(早期可以湿润),意识模糊、惊厥、甚至无反应,周围循环衰竭或休克。此外,体力劳动者更易发生横纹肌溶解、急性肾衰竭、肝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

“户外长时间作业者、患慢性病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年老体弱者、儿童和孕妇等都是热射病高危人群。” 翟霄燕医生提醒,发现热射病症状的患者,要第一时间将患者转移至阴凉通风处,然后让其平躺、物理降温、补充水分(盐水最佳),同时及时拨打120急救,且在急救途中救治不停歇,注意防止抽搐产生的额外伤害。

对于大众,急诊医生强调:高温天,避免长时间、高强度的户外活动,尽量避开在10时至16时这一时段出行,必须外出的,采取有效防护措施,避免长时间日晒,着装以浅色、棉麻等透气织物为佳,可随身携带藿香正气水等防暑物品,并定时补充水分,不要等口渴了再去喝水,平时保证作息规律、充足睡眠,让大脑和身体得到充分放松。

作者丨张天弛 唐闻佳

来源: 文汇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