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是怎么被拦住的(已经安全了的武松为什么一直没有脱下行者的装束)

水浒传里的武松,有多重身份,武二郎、打虎武松、都头武松,然而伴随其时间最久的还是行者武松。

武松是怎样从打虎的英雄成为了出家的行者的呢?

这就不得不提醉打蒋门神了。

武松是怎么被拦住的(已经安全了的武松为什么一直没有脱下行者的装束)(1)

孟州城外,快活林酒家,蒋门神以绝对的武力值强行从施恩手中夺过了这个销金窝。

不甘心失败的施恩请来了战神武松帮忙,武松使出玉环步,鸳鸯腿,蒋门神果然是不堪一击。

蒋门神找到了后台老板张团练和张都监,三人定下了以柔克刚的计策,轻轻巧巧地把武松投入了大狱,使他脸上又多了一行金字。

押送途中,蒋门神奉张都监之命派出了两徒弟要结果武松,却被武松轻松干掉。

武松是怎么被拦住的(已经安全了的武松为什么一直没有脱下行者的装束)(2)

怒火冲天的武松为了报张都监的栽赃陷害之仇,不惜以身犯险,血溅鸳鸯楼,事后还在墙壁上刻下了自己的大名,

武松虽然很快逃离现场,却因为一身的疲累和伤痛,被菜园子张青派出的手下给活捉了,幸好一场误会得以及时解释清楚,但武松却面临了一个新问题:面对画影图形的海捕文书,如何能够找一个安身立命之处?

孙二娘夫妇为他指明了二龙山的去处,并让他换上了行者的装束。

从此,打虎武松就成为了行者武松。

奇怪的是,武松就再也没有脱下行者的装束,似乎真的成了一个出家人一般,即使是已经到了安全的二龙山上,和一众好汉聚义。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首先,直接原因就是武松脸上被刻下了两行金印。

宋朝对待犯人,极其残酷,为了防止他们逃窜,要在脸上刻上一行金字,写下刺配某州的字样,这样即使他们能侥幸逃脱,但在大庭广众之下也极容易被指认出来,被迅速赶来的公人所拿获。

武松是怎么被拦住的(已经安全了的武松为什么一直没有脱下行者的装束)(3)

武松为兄长报仇,脸上刻下了刺配孟州的金字,被张都监栽赃陷害,又刻下了刺配恩州的金字。两道金印,显得格外招摇。打扮成行者之后,就可以借助留下的两道长发遮盖住鬓边的金字,这样一来,行走江湖就方便多了。

武松到了二龙山,虽然是三当家,但每个月也要下山完成业绩,走动之时就需要扮成普通人以掩人耳目,这就需要穿上行者的装束。久而久之,他也就懒得换下了。

其次,武松是一个信命的人。

武松第一次来到十字坡的时候,孙二娘对武松说,你来的时候,头陀留下的戒刀就在半夜里鸣响,好似遇到了主人一般。

武松是怎么被拦住的(已经安全了的武松为什么一直没有脱下行者的装束)(4)

武松当时没往心里去,等到他为了躲避追踪,再一次来到十字坡,穿上头陀这身行头的时候他相信了——行者就是他最后的归宿。

如果不是命中注定,那孙二娘怎么会不听从张青的嘱咐害了这头陀?怎么会把他的行头遗留至今?又怎么会在自己最需要改头换面的时候恰好遇到它?

武松是怎么被拦住的(已经安全了的武松为什么一直没有脱下行者的装束)(5)

这一切实在是无法用巧合来形容了。既然是命中注定,自然就只好顺应天命。

最后,武松对平生做过的事产生了悔意。

和李逵不一样,武松是一个懂得反思的人。

武松的一生造成了过多的杀戮,杀西门庆,杀嫂,杀张都监,杀蒋门神,杀玉娘,有时候是不是可以不必使出那么激烈极端的手段呢?水浒传里没有对武松做这方面的心理描写,但武松最后选择在六和寺出家为僧,却透露出他的一丝丝悔意。

武松是怎么被拦住的(已经安全了的武松为什么一直没有脱下行者的装束)(6)

也许是和鲁智深并肩战斗了许久,深受这位大哥的影响吧。鲁智深慷慨豪迈,侠义为怀。他一出手,就救下了金翠莲,他再出手,救下了桃花庄刘小姐,他第三次出手,想要救瓦观寺不知名的女士。可以说,鲁智深的每一次出手,都是对弱者的拯救,是真正的扶危济困。本性善良的武松在这样一位大侠的指引下,也逐渐改掉了从前暴戾的习性。

武松是怎么被拦住的(已经安全了的武松为什么一直没有脱下行者的装束)(7)

鲁智深最后圆寂于钱塘潮边,而武松果断放弃了功名利禄,选择永远陪伴在这位知己的身边,出家为僧,成为了真正的行者。这既是感念鲁智深的知己之情,也是对曾经犯下的杀戮的一种忏悔。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