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未被盗的帝王墓(一座简陋的春秋小墓)

亲,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关注”,这样您每天都可以看到旭哥分享的精彩文章了,好文章我们齐分享,您的支持,是旭哥最大的动力,谢谢!

宝鸡市位于关中平原西部,是周人和秦人兴起的地方,周人崛起于岐山,秦人在雍城建都超过三百年,因此,这里地上地下分布着众多的先秦时期文化遗迹,有“青铜器之乡”的美誉,考古队也常年穿梭于市井荒野,探寻人类的文化宝库。

古代社会,人们吃饭用几个盘子几个碗,穿什么衣服,坐什么车,包括死后能用什么陪葬品,都是有严格规定的,一般说来,只有王侯贵胄才有资格和能力,将自己死后的世界建成一座地下宝藏,陪葬青铜礼器、金银玉器、珍珠玛瑙这样高等级的宝贝,一般平民,生前能混个温饱就不错了,死后也就一张草席、一把黄土了事。

万事总有个例外,宝鸡一座春秋时期的小墓,竟然陪葬珍宝无数,完全就是一座地下宝藏,而且,墓主人很可能是一个盗墓贼。

历史上未被盗的帝王墓(一座简陋的春秋小墓)(1)

益门古墓考古现场

益门村背靠茹家庄西周遗址,系弓鱼国墓地,请注意“弓鱼”是一个字,反正旭哥在字典上没找到这个字。

1992年,考古队在益门村进行考古勘探时,发现一座古墓,根据洛阳铲带上来的泥土判断应该是一座春秋时期的古墓,地面上也没有发现盗洞的痕迹,因此,考古队员异常兴奋,也许能出土不少珍贵文物。

在详细勘探后,发现整座墓葬长2.8米,宽1.5米,面积还不足3平方米,埋藏深度也才5米,考古队员的情绪瞬间晴转多云,这样的墓葬规模,稍有考古常识的人也知道,这仅仅是一座春秋时期的平民墓葬。

既然已经做了这么多的工作,考古的程序还是要按规定履行完毕。

但当墓葬被挖开时,考古队员完全被惊呆了,心情已经不能用天气预报来形容了,这座规模寒酸的小墓,里面竟然是一座地下宝藏。

墓主人的木棺已经腐朽,尸骸也化作了一把黄土,目所能及的地方,全是各种金器、铜器、玉器以及铁器,每一件都称得上是珍宝,扒拉出来一算,总数达到225件,金器80件,铜器23件,铁器20件,玉器93件,料器9件,这批珍宝精美绚丽,让人叹为观止。

历史上未被盗的帝王墓(一座简陋的春秋小墓)(2)

墓葬中的金器

历史上未被盗的帝王墓(一座简陋的春秋小墓)(3)

玉串珠

历史上未被盗的帝王墓(一座简陋的春秋小墓)(4)

金串珠

历史上未被盗的帝王墓(一座简陋的春秋小墓)(5)

玉器

历史上未被盗的帝王墓(一座简陋的春秋小墓)(6)

金柄铁剑

历史上未被盗的帝王墓(一座简陋的春秋小墓)(7)

剑柄

其中,金柄铁剑被誉为无价之宝,剑柄长30.7公分,纯金打造,上面雕刻了精致的云勾纹,镶嵌有绿松石,剑身长37.2公分,纯铁铸成,制作工艺之高超令人叹为观止,简直巧夺天工

要知道春秋时期的墓葬里,发现黄金并不少见,但随葬大量铁器却极为少见,因为春秋时期的冶铁技术并不成熟,在当时铁是比黄金更珍贵的东西,甚至是无价之宝,仅有少数统治者才拥有少量的铁器。

这座小墓里,仅仅铁器就达到了20件之多,墓主人生前会是什么身份呢?

如果按照陪葬品的奢华程度,墓主人想必生前地位十分尊贵,但仅仅3平方米的墓葬,可以说是普通老百姓的墓葬规模。

最重要的一点是,墓葬内没有出土青铜礼器,也就是说,这根本不可能是一座贵族大墓。

如果是一座普通老百姓的墓葬,怎么会拥有如此奢华的陪葬品呢,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后来,考古专家经过对出土陪葬品和其它考古资料相比较,才为解开墓主人身份找到了蛛丝马迹。

  • 虎形玉佩和鸭首金带扣,和秦公一号大墓出土的两件此类文物,外形、质地、结构完全相同,而且纹饰,工艺,制造水平“如出一范”,另外,雍城宗庙遗址出土过完全一样的器物,可见,这是当时秦国皇室用品。
  • 金柄铁剑和凤翔八旗屯一座春秋时期的贵族墓葬里出土的一把金柄铜剑的剑柄极为类似,纹饰完全一致,最令人惊奇的是侧面都有五对凸齿,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发现类似的剑柄结构。
  • 长方形玉佩和玉璜,与江苏吴县严山出土的一个春秋玉器窖藏里的玉器十分相似。

历史上未被盗的帝王墓(一座简陋的春秋小墓)(8)

鸭首金带扣

也就是说,这座春秋小墓里的陪葬品,五花八门,来源广泛,完全就是不同地域、文化珍宝的一个集中展示。

说到这里,墓主人的身份,估计大家也能猜出一二了,墓主人极有可能是一个盗墓贼,将从各个大墓里盗掘的宝贝,给自己死后做了陪葬品。

当年,秦公一号大墓考古挖掘时,发现了247个盗洞,想必第一个进去的人,应该就是同属春秋时期的这位高人了。

也许,春秋时期的这位高人,还是历史上第一个盗墓贼。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