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乡村振兴十大重点任务(宁德发布脱颖而出)

宁德市乡村振兴十大重点任务(宁德发布脱颖而出)(1)

《乡村振兴案例选(第一辑)》近日由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出版发行,书中选编了全国28个乡村振兴案例。其中

古田县乡村振兴实践案例成为福建唯一一个被选编进该书中的乡村振兴案例!

接下来就和“发布君”

一起看看

案例原文吧

宁德市乡村振兴十大重点任务(宁德发布脱颖而出)(2)

内容摘要:

本文探讨了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牢记嘱托,在“弱鸟先飞,滴水穿石,久久为功”的“闽东精神”的指引下,逐步探索形成了全国独具特色的食用菌生产“县域工厂化”的古田模式,推动实现全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一、古田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的背景

古田又称玉田,隶属宁德市,位于福建省东北部,地处福州、南平、宁德、三明四市交汇处,唐开元二十九年 ( 741 )建县,地域面积 2385.2 平方公里,人口 43.5 万。古田县食用菌生产历史悠久,早在隋大业年间 (公元 609年) 境内就有人从事香菇生产。上世纪60年代初,古田人就开始椴木栽培银耳;70年代中后期,先后试验成功银耳瓶栽和银耳袋栽技术,在全球首创食用菌袋栽技术,使银耳生产成本大大节省,普及推广到了偏僻的山村;特别是历经1958年建设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101 工程”一一古田溪水电站建设和1988 年建设华东最大的水口水电站后,“库区”成为古田县最大的县情,古田人民先后两次移民11万人,面对十分有限的耕地资源以及移民搬迁后“一穷二白”的状况,古田人民只能深耕食用菌这一“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不与农争时”的绿色产业,但主要以小农户生产为主,规模小、产量低,随着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瓶颈制约越来越趋明显,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不大、品牌不响、带动力不强,整体抗御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能力较差,生产盲目性、随意性、脆弱性还没有得以根本转变,增收致富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闽东精神”助力古田乡村产兴民富的成果介绍

1989 年8月时任宁德地委书记、2001年8月时任福建省省长的同志,先后两次到古田调研考察,都对我们如何搞好食用菌产业发展做出了重要指示,为我们推动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特别是在宁德工作期间,面对闽东贫困落后的客观实际,以“摆脱贫困”为工作主线,大力弘扬“弱鸟先飞,滴水穿石,久久为功”的“闽东精神”,翻开了扶贫开发、摆脱贫困事业的新篇章。

多年来历届县委、县政府始终牢记嘱托,坚持以“弱鸟先飞,滴水穿石,久久为功”的“闽东精神”为指引,围绕把食用菌产业培育成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这一“蓝图”,团结带领全县上下苦干实干、探索创新,在全国率先掀起了银耳、香菇、竹荪、黑木耳、茶薪菇生产的“五次浪潮”,逐步探索形成了食用菌生产“县域工厂化”古田模式。80年代中期以来,古田县相继被授予“中国食用菌之都”“中国银耳之乡”“全国食用菌行业先进县”“全国食用菌产业化建设示范县”等称号,成功创建国家级食用菌产品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级现代食用菌产业园。食用菌产业已成为古田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要途径,来自食用菌产业的收入占农民人均总收入的 1/2 以上。

(一) 模式解析:以菌立县,小农户生产转型升级的探索实践

古田县抢抓入选“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和“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机遇,结合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向改革要活力,创新思路举措,积极推动食用菌产业高质量转型升级,走出一条政府引领、农民主体、市场主导、创新推动的产业振兴发展路子。

1.改革种植方式,推进“工厂化”模式

在培育发展食用菌产业过程中,小规模农户生产仍然是农业的主要形式,长期存在的生产设施简陋、产能不足、安全隐患大等突出问题,为改变这一现状,古田县按照标准化、集约化、专业化的现代化农业生产要求,积极推进“县域工厂化”生产。

政府出资建设食用菌产业园标准化厂房,通过租、售等模式交于种植户使用,提高标准化种植比重。推动菌包专业化、机械化生产,将菌包生产、产品初加工 (烘干) 环节进行集中专业化生产。针对用工难用工贵、灭菌不彻底感染率高、烘干成本高、资金不足、土地利用率不高等难题,有节点、分步骤对老旧生产菇房进行升级改造和实施食用菌“光伏+”项目, 2019至2021年改造提升 10000间。

宁德市乡村振兴十大重点任务(宁德发布脱颖而出)(3)

图 1.食用菌旧菇棚

宁德市乡村振兴十大重点任务(宁德发布脱颖而出)(4)

图 2.食用菌智能温控标准化菇棚

推动技术革新。深化产学研合作。与福建农林大学共建福建农林大学(古田)菌业研究院、与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签约立“国家菌草工程研究中心示范推广基地”,将高校科研平台直接建到古田,充分借助高校雄厚、先进的科研能力,在新品种引进、培育、驯化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宁德市乡村振兴十大重点任务(宁德发布脱颖而出)(5)

图 3.福建农林大学(古田)菌业研究院

推行社会化服务。建设食用菌原辅料市场,强化棉籽壳、麦皮等原辅料产品质量监管,推动菌、棒专业化生产,建设银耳菌棒供应中心,推行专业化菌包养菌销售新模式,不断完善食用菌社会化服务体系配套建设。目前,全县拥有8家辅料市场,40多家菌包厂,100多家菌种场,接种团队100多个,专业合作社 400多个,实现农户食用菌生产、加工等一体化的社会服务。

宁德市乡村振兴十大重点任务(宁德发布脱颖而出)(6)

图 4.菌包养菌供应中心

2.改进生产方式,助推“企业化”生产

拉长产业链条,大力发展食用菌精深加工,提高食用菌产品附加值。打造首个百亿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国家(食用菌) 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动产业专业化分工和集聚化发展;整合提升中心城区周边三大工业园区,建设古田食用菌产业园区(分为东区、西区、北区),致力将其打造成为首个百亿工业园区。目前,食用菌产业园东区244家精深加工企业年产值近40亿元。引进食用菌精深加工企业。出台加快食品加工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建设食用菌精深加工中心,扶持以食用菌为重点的企业向农产品精深加工发展。重点推进食用菌产业园标准化厂房建设,吸引更多食用菌精深加工企业入驻。今年以来,签约引进三友、闽鹰、安发、昊德盟、古松和上海塞翁福等8家龙头企业,预计投产后年增加产值20亿元。

宁德市乡村振兴十大重点任务(宁德发布脱颖而出)(7)

图 5.食用菌精深加工企业

推进食用菌生产、加工等各环节的自动化、机械化生产,目前,全县食用菌设备生产企业共10余家,2020年产值约1亿元。特别是近年来自主研发的银耳装袋打孔贴胶带一体机、自动微电脑高压灭菌设备等科研成果获国家发明专利。

3.改变营销模式,推动“信息化”营销

开展实施“名牌战略”。为解决农户自产自销、农贸市场批发销售、合作社组织销售等传统模式下流通过程效率低、鲜品难以远距离销售等问题,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扶持商标品牌创建。2018年古田银耳作为“国家品牌计划一一广告精准扶贫”项目在央视展播;2019年4月在北京新华社举办“古田银耳”品牌推介会,连续两年举办中国 (古田) 食用菌大会,把中国 (古田) 食用菌大会办成国内外最具影响力的食用菌技术、产品、文化的交流平台。

规范食用菌形象。制定《品牌使用管理规则》,规范品牌使用权限,授权顺达等27家规模企业使用“古田银耳”驰名商标及地理标志;创立“十方田”公共品牌,成立十方田商贸有限公司,负责“十方田”公共品牌的管理、营销和推广;推动古田银耳示范联盟建设,打造出强强联合的古田银耳产品供应链。

发展电子商务。抢抓“互联网 ”发展机遇,建立全国首家以食用菌为主题的电子商务创业园及民富线上线下商城,扶持大学生、农户自主创业,入驻商城企业30多家,电商园年销售突破2亿元,日均为农户销售银耳2万袋以上;结合创建省级农村电商示范县,推动电子商务向农村纵深拓展,淘系电商年交易额突破10亿元。并探索“直播 运营”模式,主动破解农产品卖难。

宁德市乡村振兴十大重点任务(宁德发布脱颖而出)(8)

图 6.古田县十方田公共品牌

宁德市乡村振兴十大重点任务(宁德发布脱颖而出)(9)

图 7.古田县十方田银耳推介直播

4.改善金融模式,助力农户食用菌产业“规模化”发展

食用菌产业前期需要投入较多资金用于菇棚等固定资产建设和生产流动资金,但农户传统涉农资产在银行却无法抵押贷款,为有效破解发展资金瓶颈,古田县加快推进金融改革,每年盘活30多亿元信贷资金大力支持食用菌产业发展。

创新设立“民富中心”。通过合作社培育、金融创新、公共品牌运作等,把民富中心打造成三农综合服务平台。抓住全国农村“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契机,探索推出“两权”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模式,有效盘活农村“沉睡资产”。截至目前,全县“两权”抵押贷款累计余额30.76亿元,县民富中心累计为合作社社员提供信贷资金2737笔、金额7.46亿元,发放农信社“民富卡”1.9万张、授信8.42亿元,用信3.42亿元。

宁德市乡村振兴十大重点任务(宁德发布脱颖而出)(10)

图 8.普惠金融服务中心

打造农村信用平台。为解决金融机构信息不对称问题,有效整合县民政、法院、税务等部门信息,搭建古田县农村征信和政银企农交流服务平台,加载农户非银行信用信息查询、失信公示、政银企农实时交流等“线上”功能,实现金融机构和农户“线下”有效对接并定制个性化融资方案的服务模式。截至6月末,886 户注册农户申请贷款,已签约授信855户、授信总额1.1亿元。

创新推动涉农保险工作。在全国率先推出银耳种植保险产品,提升农民特别是贫困户生产安全保障,全县 2046 户农户办理银耳种植保险。

(二) 整体成效:古田食用菌产业在富民兴县中大显身手

1.标杆:食用菌产量占比在世界排名突出

2020年全县栽培各类食用菌14亿袋,食用菌鲜品产量90.14万吨,年产值 51.06亿元,出口创汇7.5亿美元,产业链总产值近200亿元,特别是银耳产量达 35.44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95%、世界总产量的90%,食用菌产业已成为推动古田县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巩固脱贫成果、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宁德市乡村振兴十大重点任务(宁德发布脱颖而出)(11)

表 1.2016-2020 年全县食用菌产量产值情况

宁德市乡村振兴十大重点任务(宁德发布脱颖而出)(12)

表 2.2020 年全县食用菌总产量占比分布情况

2.强县:食用菌产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效果鲜明

长期以来,全县生产总值的60%来自于食用菌产业。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古田县委、县政府积极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推动一产带二产促三产,不断优化县域产业结构。近五年来,二、三产业年均分别增长4.3%和6.6%,三次产业结构由2016年的26.5:34.5:39.1,调整为2020年23.9:25.4:50.7。2020 年,全县生产总值204.97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48亿元,分别比2016年增长18.8%、8.1%。

3.富民:食用菌产业助力百姓脱贫致富

古田是福建省最大的库区移民县,建国以来两次移民人口占全县人口的 28.5%,确保移民安居乐业成为古田县头等大事。勤劳的古田人民用智慧和双手开创发展食用菌产业,走上了发家致富的道路,全县近70%的农村家庭从事食用菌产供销活动、70%的劳动力从事与食用菌产业相关工作、农民收入的70%来自食用菌产业。2020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62元,连续17年保持宁德市第一。

宁德市乡村振兴十大重点任务(宁德发布脱颖而出)(13)

表 3.2016-2020 年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

4.兴业:食用菌产业激活乡村经济发展活力

在推进食用菌产业发展过程中,古田县不断创新组织形式、经营方式,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激活新型经营主体。食用菌产业带动了全县共有83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11个家庭农场、28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

激活线上线下交易市场。建设中国·福建古田食用菌批发市场,年交易额突破6亿元,古田县入选“全国农产品电子商务销售县域十二强”,并成为全国仅有的3个阿里巴巴农业上行电商“年度活力县域”之一。

激活制度框架改革。为满足食用菌产业发展需求,通过产权制度改革盘活了土地、房屋等资源,同时带动人才、技术、资金向食用菌产业集聚,每年仅投入食用菌产业的社会资金就达50亿元左右。

宁德市乡村振兴十大重点任务(宁德发布脱颖而出)(14)

表 4.从事食用菌产业的企业分布情况

5.兴城:食用菌产业推动提升城乡建设和服务水平

食用菌产业不仅增加了百姓收入,更促进了地方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高速公路、高铁贯穿境内,基本实现“镇镇有干线”“村村通客车”:城乡生活环境明显改善,生活污水、垃圾处理率分别达85%和 96%,信息化建设进村入户,实现宽带网络、数字电视行政村全覆盖:有更多致富了的农民进入城镇居住、生产、生活,近五年已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2.2万人,城镇化率 (常住人口)从2016年的42.96%,提高到 2020年49.57%。

宁德市乡村振兴十大重点任务(宁德发布脱颖而出)(15)

表 5.2016-2020 年城镇化率变化情况

三、特色产业富民兴县的有益启示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促进共同富裕成为我国极为重要的长期政策。总结古田县产业富民、产业兴县的经验,对闽东乃至全国进一步明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现路径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一)规划引领是先导,一张蓝图上“久久为功,滴水穿石”

古田历届县委、县政府在“闽东精神”的指引下,坚持“以菌立县”,围绕建设“中国食用菌之都”的战略定位,“久久为功”一张蓝图绘到底,“滴水穿石”像接力赛一样,一棒一棒接着干,一届接着一届干,在同一张蓝图上“泼墨添彩”,这是古田县产业富民兴县的重要保证。

(二) 技术创新是支撑,为富民产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同志指出:“推进闽东大农业的进程,必须以科技为先导,实行配套服务”。在食用菌产业发展过程中,古田县始终把技术创新作为产业发展的驱动力,通过新技术应用推广不断提升菌业发展水平,让广大百姓掌握新技术、运用于生产实践,才能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三)品牌打造是关键,持续增强产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古田县在菌业富民兴县中,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品质为依托,把打响古田食用菌品牌作为富民兴县的重要战略。因此,把一个产业培育成县域经济支柱,就必须要在质量上下功夫、在品牌打造上下狠力,这样的产业才能被市场认可,才会有竞争力和效益。

(四) 机制创新是动力,不断激活经营主体和市场要素

产业发展的决定因素在于经营主体培育和要素配置。古田县历来重视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坚持运用政策引导、市场运作的办法培育、发展、激活各类经营主体。因此,做大做强一个产业,必须要搞活经营主体,激活资源要素,唤醒农村沉睡资源,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五) 政策支持是保障,让富民政策更精准有效

山区农业县的产业基础薄弱,培育做大主导产业需持续不断地扶持。古田县虽然经济实力较弱,财政支持力度有限,但坚持把力量花到要害处、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因此,要把心贴近人民,以民为本、精准施策,让产业不断升级壮大,让农户从产业发展中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四、传承滴水穿石的闽东精神,打造一朵好菇巩固脱贫成果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共同富裕的实践过程中,我县将继续发扬“滴水穿石、久久为功”的闽东精神,以“三产融合”为主线,以转型升级为核心,以机制创新为动力,发扬“滴水穿石”的韧劲,牢牢掌握产业核心竞争力环节的科技主导权、质量检测权、标准制定权、市场定价权,加快推动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久久为功打造一朵好菇,促进食用菌产业从一产独秀到一二三产融合转变。

(一) 优化产业布局,打造特色食用菌产业集群

合理规划布局生产、加工、物流、研发等功能板块,打造“五区十中心”,优化示范区整体产业布局。同时,不断创新食用菌运营模式,完善配套服务,打响地域特色突出、产品特性鲜明的区域公用品牌,形成具有古田特色的食用菌产业集群。

(二) 优化种质资源,打造特色食用菌种业强县

建立食用菌品种检测、维护、选育和科技成果转化与农技推广服务新模式,实现食用菌种质资源创新与关键技术示范推广的有机融合,力争建设现代特色食用菌种业强县。

启动特色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建设特色食用菌种质资源库和标本库,开展种质资源挖掘利用、分子育种、菌种生产质量全程控制等关键技术研发,提升菌种自主研发能力。

加强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优化良种繁育基地布局,配套提升标准化、集约化、机械化良种繁育生产示范基地,形成高产优质菌种研发、生产与供应基地,建成标准化、规范化的全国一流的食用菌菌种供应中心。

(三)优化产业链条,打造特色食用菌创新高地

完善创新链与产业链有效衔接机制,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制度创新、装备创新等,实现从“县域工厂”向“创新高”、“服务暖巢”拓展转变。

创建科技平台。全面提升改造福建农林大学(古田)菌业研究院,完善食用菌产品展示中心、培训中心、高峰论坛等活动的举办点建设,力争打造集食用菌科技研发、技术服务、成果孵化、人才培训“五位一体”的高水平国家级食用菌科技创新平台。强化自主创新。依托菌业研究院、古田民间科研院所等科研力量,聚焦银耳、茶树菇、海鲜菇、香菇、猴头菇等优势特色品种,重点开展食用菌液体菌种技术研发、绿色高效生产技术研发、食用菌精深加工等关键技术创新攻关。

加快成果转化。加快食用菌科技转化服务体系建设,谋划实施一批食用菌产业科技成果协同转化推广项目,打造食用菌产业科技示范基地和科技支撑引领的乡村振兴示范村等。

(四)优化产业体系,打造特色食用菌融合基地

以食用菌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为重心深入挖掘食用菌多种功能、多重价值,推进加工、物流、电商、农旅等全链条、多层次、新业态的融合发展。推进标准化生产。加快全县食用菌标准化菇棚改造提升进程,建设批量标准化菇房,推进现代食用菌全产业链标准集成 应用基地建设,培育一批食用菌企业标准“领跑者”

宁德市乡村振兴十大重点任务(宁德发布脱颖而出)(16)

发展食用菌加工业。加快建设以古田食用菌产业园西区和北区为核心的食用菌产品精深加工集中园区,着眼大健康需求,加大对银耳等主栽品种,即食食品、食用菌饮料及食用菌多糖等方面的研究开发力度。

宁德市乡村振兴十大重点任务(宁德发布脱颖而出)(17)

图 9.古田县城西工业区标准化项目建设鸟瞰图

实施全产业链融合发展促进计划。塑造全县食用菌文化氛围,提升发展食用菌农旅文教体融合产业。打造食用菌全产业链示范镇,大力培育产业化联合体,大力发展食用菌综合性服务业,建设一批“生产、加工、销售”一体的现代食用菌产业 融合基地,打造全国食用菌农业全产业链重点链和典型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