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纱禅衣直裾曲裾(螺丝钉双绕裙曲裾的本来面目)
商周以来的传统服装一般包括称为襦的丝绵短袍,只有两条裤管,没有裆的套裤,外穿上衣和下裳。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诸侯国势力逐渐强大,周王朝的统治日益衰微,百家争鸣之风也引起了服饰形制的百花齐放,据《淮南子·览冥训》载"晚世之时,七国异族,诸侯制法,各殊习俗",各地的服饰都演变出各地的特色来了。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服饰,应该就是深衣了,它打破了传统"上衣下裳"的模式,并到了西汉时还广泛流行,直到魏晋之后,被其他服饰所取代,才被历史的尘埃掩埋。
深衣是儒家最受儒家推崇的服饰形制,《礼记·深衣篇》将深衣的制度和用途讲的很清楚:"深衣盖有制度,以应规、矩、绳、权、衡。短毋见肤,长毋被土,续衽勾边,腰缝半下。"袖圆似规,领方似矩,背后垂直如绳,下摆平衡如权,无不体现儒家思想"可以为文,可以为武,可以摈(bin)相,可以治军旅,完且弗费,善衣之次也"。
魏晋之后,深衣的实物已经失传了,"续衽勾边"等裁法使后人难以理解,清代江永《深衣考误》一书中复原的深衣如图:
《深衣考误》深衣图)
这张图对于后世对深衣的研究影响颇大,然而他所复原的深衣,与史书上记载的深衣差距很大,许多记载深衣的特点都不能体现出来。由于深衣在战国时广泛流行,所以从各国的墓葬中都能发现深衣的足迹,但是不管国别如何,性别如何,这种服饰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有一幅向后拥掩的曲裾。
深衣到底长什么样?这个谜题到了近现代才得以解决,长沙马王堆1号西汉墓出土的九件曲裾,虽然时代比春秋战国时期略晚,样式也与礼记上面说的有所出入,但它们同属随襟旋绕而下,与春秋战国时期的深衣大同小异,它们的出土,让我们能一睹风靡一时深衣的风采。
(西汉曲裾袍)
深衣为什么要裁制出此类曲裾呢?这其实是为了解决衣裳相连后出现的新做法,汉以前,汉族固有的服饰中内衣、裤相当不完备,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容易走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上层人士,特别是妇女,发挥她们的智慧让下襟不开衩口,那既然不开衩口,又要方便走路,自然的演变出这种用曲裾拥掩的服饰。
我们常在电视剧或商家宣传中看到的这种:
或是这种:
这些样式的曲裾,它们都不属于存在于历史上的"曲裾"的范畴,它们是在古代款式的基础上,由现代汉服商家根据一些不太清晰的历史资料,加入现代人的想象制作而成的,它们更具现代审美,有着现代风格,追求美、好看的人可以购买,毕竟穿衣是个人选择,没有人可以干涉,但是如果想穿正统汉服,建议这类具有争议性的服装还是谨慎购买。
曲裾与其他形制的服饰相比,更具高贵华丽庄重的气质,但由于它最开始是由上层人士改造的,用料厚实更加注重于量身打造,且不利于日常穿着,更具有礼服的性质。
曲裾是中华服饰史上浓厚的一笔,它也是中国古代人民追求思想文化与服饰文化相结合的缩影,它的美,来自于说不清道不明震撼人心的感动。
喜欢这篇文章的话,记得点赞关注我哦,你的鼓励将是我最大的动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