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历代皇帝雍正怎么来的(为什么只有雍正登基后兄弟们需要避讳改名)

文/蓝梦岛主

原创文章,已开启全网维权,抄袭必究!

历史爱好者经常调侃说,赵廷美堪称史上最窝心的弟弟。兄弟三人,赵匡胤、赵匡义、赵匡美,本来都是“匡”字辈的,但大哥赵匡胤当上皇帝后,为了避讳,赵匡义改名为赵光义,赵匡美改名为赵光美。本来以为这就可以了吧,结果二哥赵光义也当上皇帝了,赵光美又被迫改名为赵廷美。

避讳的目的无非是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绝对尊严,其最基本原则就是 :“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至尊者,帝王也!所以,历朝历代的主要避讳对象就是皇帝。而不同朝代的情况又不尽相同。

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单字不避讳,“世民”二字连用才避讳,不过,原本的“民部”却因避讳改为了“户部”。

清朝历代皇帝雍正怎么来的(为什么只有雍正登基后兄弟们需要避讳改名)(1)

(唐太宗李世民画像)

明朝的避讳比较宽松,起码皇帝的兄弟们是不需要改名的,如朱祁镇和朱祁钰,朱由校和朱由检,皇帝与诸王是可以共用字辈的 。这主要是因为朱家子孙的字辈是朱元璋早都排好的,不便随意乱改。

(注:字辈,也叫字派,是指名字中用于表示家族辈分的字,多为名字中间的字,俗称派。比如,曾国藩与曾国荃兄弟俩,中间的“国”字便是他们的字辈。)

接下来,我们重点来讨论清朝的情况。

清朝历代皇帝雍正怎么来的(为什么只有雍正登基后兄弟们需要避讳改名)(2)

(雍正皇帝剧照)

熟悉清史的读者一定知道,雍正登基后,把所有兄弟名字中的“胤”字改为了“允”字,只有十三弟允祥死后得以将“允”字改回为“胤”字。但有趣的是,清朝十二帝,只有雍正登基后兄弟们需要避讳改名,这又是为什么呢?

众所周知,满清是外族入主中原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爱新觉罗家族原本不是汉人,所以在入关以前并不讲究避讳。康熙朝以前的情况是,皇子们基本都是满族名,没有统一的字辈,比如皇太极、多尔衮,所以不涉及避讳改名。 康熙朝以后,清朝皇室才开始用统一的字辈给皇子取名。也就是说,雍正是清朝第一个面临兄弟字辈避讳问题的皇帝。

康熙的皇子字辈为“胤”,比如我们熟知的四阿哥胤禛(即后来的雍正皇帝)、八阿哥胤禩、十四阿哥胤禵等。雍正在九子夺嫡中胜出,登上皇位实属不易,所以他比以往的历任皇帝都需要树立权威,以示正统。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雍正把“改名活动”进行得非常彻底,不仅把兄弟的字辈由“胤”改为“允”,以突显自己的至高无上和独一无二,还将八阿哥胤禩改名为阿其那(满语“akina”的音译,意思是“狗”),将九阿哥胤禟改名为塞思黑(满语“seshe”的音译,意思是“令人讨厌”。另有说法认为塞思黑的意思是“猪”。)。

清朝历代皇帝雍正怎么来的(为什么只有雍正登基后兄弟们需要避讳改名)(3)

(康熙诸皇子剧照)

雍正的皇子字辈为“弘”,比如,皇三子弘时,皇四子弘历(即后来的乾隆皇帝)、皇五子弘昼等。另外,康熙的其他孙子也都是“弘”字辈,比如,废太子胤礽的儿子名叫弘皙。

但是,乾隆登基后却并未让兄弟们避讳改名。至于原因,《大清会典事例》中是有明确记载的。乾隆曾就自己的名讳问题下谕旨曰:

朕思尊君亲上,乃臣子分谊当然……至于避名之典乃文字末节,无关大义也。(鄂尔泰等)所请改写宏字厯字,不必行。嗣后凡遇朕名之处不必讳。若臣工名字有同,而心自不安者,上一字少写一点,下一字中间禾字书为木字,即可以存避讳之意矣。

从这段记载中可知,乾隆皇帝对于避讳非常不在意,认为只是“文字末节,无关大义”。鄂尔泰等大臣建议把“弘歷”二字留作乾隆独家享用,其余所用皆改“弘”为“宏”,改“歷”为“厯”,但乾隆直言指出,不必如此。(注:“歷”是“历”的繁体字写法。)

清朝历代皇帝雍正怎么来的(为什么只有雍正登基后兄弟们需要避讳改名)(4)

(乾隆皇帝刚登基时画像)

另外,乾隆还说,凡是遇到他的名字之处都不必刻意避讳,臣子名字有相同用字的,如果他们自己感觉不安,把“弘”字少写一个点,“歷”字中间的禾字写为木字即可,但不强求。

与雍正的合法性一直受到质疑不同,乾隆的继位实乃众望所归,因此,他无需通过为尊者讳树立权威,也就没让兄弟们改字辈。乾隆在很多方面不及雍正,但与其父相比,他的心胸确实更为宽广,这一点倒也是值得肯定的。

另外,乾隆还对后世皇帝的避讳改名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朕以为与其改众人之名,以避一人之名,莫若改一人之名,使众无可避,较为妥善。”也就是说,乾隆认为,与其为了避讳一个人的名字让众人都得改名,莫不如只改一个人名字,使众人无可避讳,这样更为妥善。

清朝历代皇帝雍正怎么来的(为什么只有雍正登基后兄弟们需要避讳改名)(5)

(嘉庆皇帝爱新觉罗·颙琰画像)

因此,嘉庆皇帝登基后,改“永琰”为“颙琰”,众兄弟则仍用“永”字辈;同样的,道光皇帝登基后,改“绵宁”为“旻宁”,众兄弟仍用“绵”字辈。

至于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四帝,则连“改一人之名”都省掉了,彻底不避讳了。但是,乾隆当年提出的“少一笔”避讳法却一直沿用,比如为了避末代皇帝“溥儀”的名讳,当时“儀”字中的“我”字要少写一笔。(注:“儀”是“仪”的繁体字。)

综上,清朝十二帝,其中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没有字辈,无可避讳,乾隆不屑避讳,嘉庆、道光用“改一人之名”代替了“改众人之名”,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则只用“少一笔”避讳法代替了改名。所以,雍正成了清朝历史上唯一让兄弟避讳改名的皇帝。

参考资料:《清会典》

文中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