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致富夜校观看内容(绣爷的春天)
吴琰在介绍“清明上河图”最难绣的部分。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欧甸丘摄
新华社北京9月22日电(记者欧甸丘)9月22日,《新华每日电讯》刊载题为《“绣爷”的春天——石阡残疾贫困户不等不靠奋斗追梦》的报道。
2017年4月开始,受组织派遣,我离开新华社广东分社的记者岗位,奔赴武陵山区的国家级贫困县——石阡,参加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工作。两年多来,走遍了石阡的200多个村庄,收获了一批批精彩的故事。
石阡最励志的故事要数五德镇团结村的“绣爷”——44岁的吴琰。他身上有很多特殊的标签:残疾人、贫困户、单身汉、重症患者。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却不等不靠,通过顽强奋斗追求美好生活。
“绣爷”的顽强意志,深深打动着我。
(小标题)“清明上河图”
2018年4月,我陪同县委书记皮贵怀到五德镇调研,每到一个村都选择走访几户贫困户。当来到团结村时,镇党委书记周胜带领我们走进了吴琰的家。县委书记来到吴琰家时,他不仅没有像一些贫困户那样诉苦,还立即拿出自己刺绣的得意之作——七米长的“清明上河图”,展示在书记面前。
七米多长的刺绣,要三个人一起拿着才能全部展示,上面的人物栩栩如生。吴琰花了三年时间,用了72种不同颜色的线,绣成了这幅有400多个人物形象的十字绣。“桥这个地方最难绣,人流太密集,光这一小段就花了三个多月时间。”他指着刺绣上那座人流如织的大桥说。
面对这块刺绣,当时我们都震惊了!
吴琰罹患的是一种罕见病——渐行性肌营养不良,四肢上的肌肉全部萎缩,没有力气。他绝大多数时候只能蹲在地上,站起来要费很大力气,右手抬不起来。他的大腿还不够我的手臂粗,手臂则像十三四岁孩子的那么细。
“没有肌肉了,只剩下皮包骨,如果再恶化下去,可能左手也抬不起来了。但是我的手指很灵活。”吴琰说。他的病开始于1990年,那时他刚刚初中毕业,只是感觉手脚发酸、没有力气,后来逐渐严重到站不起来了,才决心去治疗。尽管随后的十多年四处求医问药,仍没有取得任何疗效,他最后放弃了治疗。
2018年12月,我和新华社贵州分社的几名记者再次来到吴琰家里,坐在那间烧着柴火的厨房里,一边烤火,一边聊天。我问:“你为什么要绣这样一幅‘清明上河图’?”
吴琰说,2013年,在一个电视综艺节目上,他看到一位罹患白血病孩子的母亲为了给孩子治病,刺绣了一幅“清明上河图”,在当天的节目上卖了18万元。当时他就决定刺绣一幅同样的十字绣出来,“能卖出18万元那就太好了。”
他从县城花了1000元买来全套布、线、针、剪刀、架子,凭借小时候纳鞋底的“刺绣”基础,第二天他开始绣起来。从2013年10月28日开工,到2016年10月28日结束,他天天坐在草凳子上,趴在刺绣架子前针走如飞。“每天除了睡觉和吃饭,一天至少绣12小时,草凳子坐坏了3个。”吴琰说。
刚开始刺绣时,村里有人说吴琰疯了。“不去好好养点猪和羊,天天做这些没用的刺绣!”
“那是我的梦想,成与不成,做了才知道。”吴琰绣到一半时,也想过放弃,但“都绣了几亿针了,放弃太可惜”,他又坚持了下来。
吴琰的房间里,仍旧摆着当年刺绣的工具,几根竹竿架起织布,被固定在桌子和几块砖头上,旁边放着一个一尺高的草凳,附近摆着一堆丝线。谁能想象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小作坊里,竟然出现了这么一个“奇迹”!
“清明上河图”完工后,吴琰立即把照片挂到淘宝网上标价15万元出售。江苏那边有人还价7万元,后来有人出价10万元,但吴琰都没有同意。“如果卖不出去,我就自己收藏着,反正现在不缺吃饭的钱。”吴琰说。
(小标题)快乐把歌唱
歌声最能震撼人心,也最能传递乐观的生活态度。吴琰的爱好是唱歌,他的歌声尽管粗糙,但乐观和快乐却感染了身边所有人。
在吴琰的卧室里,摆着三脚架、麦克风、耳机,旁边还有一个草凳子。平时,吴琰就坐在这个小凳子上,用手机连接麦克风和无线网络,戴上耳机,便开始纵情歌唱,通过唱歌软件跟他的粉丝们互动。我在他的手机上看到,在唱歌软件上,吴琰的粉丝数量已经有4000多个。每次吴琰开唱,总有人“打赏”。
吴琰还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一个妹妹。尽管哥哥的经济条件比他好,但是79岁的老父亲还是乐意跟这个小儿子一起住。用吴琰父亲的话说,“经常有记者来采访,我这个儿子肯定不一般。”
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呢?至少在我看来,这里有太多悲戚的因素:儿子残疾且罹患疾病、家庭贫困、房屋简陋、父亲年老体衰……但从这对父子身上,却看不出半点沮丧和颓废。
“有梦就去追,没钱就想办法去赚,没房子就想办法去盖,有病就去治,想着自己有多痛苦,除了给自己增加痛苦之外,不会有任何用处。”这朴素的语言里,蕴含着吴琰的生活智慧。
2007年,吴琰的老房子已经烂得不能再住,于是他决定用仅存的1万元建房子。“当时政府补助我5000元,然后我再去信用社借了3.6万元,就把现在这个两层小楼修起来了。”
吴琰说,现在他需要去买一个新的手机,因为他的手机里装满了各种各样的软件,内存不够用,唱歌时老是卡壳,“跟不上时代形势了”。
一个生活极其平凡的乡村中年单身汉,居然并不缺乏生活情趣。
(小标题)顽强的生命
“为了生活,要像寻宝解谜一样,身体动不了的时候,脑筋在动,体力不行的时候就用脑力。”人生的路各有坎坷,吴琰追逐梦想、追求幸福的人生态度总是时时带给我诸多启示。
石阡农村大部分家庭都养两头猪,快过年的时候,卖掉一头便有钱过年,宰掉一头做成腊肉,未来一年便有肉和油吃。尽管行动不便,但吴琰也养着两头大肥猪,平时就在房子旁边的地上种些红薯,用厨房的大铁锅把大米、红薯藤、红薯熬成一锅当饲料。吴琰指着厨房火炉上挂着的黑色腊肉说:“这是去年的腊肉,还没吃完。”
喂猪能解决吃肉的问题,但没法解决经济上的贫困。2001年和兄弟们分家之后,吴琰便独立生活。当年,他就承包了10亩烤烟,自己没法干活就雇人,别人一亩烤烟能赚3000多元,他种烤烟的收入除去雇人的成本只剩下2000多元一亩。后来几年,又开始养羊和鸭子,最多时他养过49只羊。“2014年因为天气不好,到处发洪水,当年烤烟就亏了4000多元,从此便不敢再搞了。”吴琰说。
不搞烤烟,吴琰又寻到了另一个致富门路——搞网络代购。侄女教他用智能手机后,他偶然发现淘宝上的很多货物要比镇上的同类货物便宜很多。他悄悄跑到镇上的那些商店,把商品的价格都暗暗记下来,拿回来一一与淘宝上的最低价对比,再从网上把价格更低的商品买回来再拿去卖。
“镇上的机油50元一瓶,我20元从网上买回来,28元一个卖出去;搞焊接的气瓶镇上卖150元一个,我98元从网上买下来,120元一个卖掉……”吴琰还趁“双十一”搞活动时抢购些货回来,慢慢地卖。吴琰说,在搞代购这条路上,他从来没有亏过本,只是赚多赚少的问题。但随着智能手机普及,如今农村十个人里有九个都会操作网购了,吴琰的代购财路慢慢收窄,以至于最终他只好彻底放弃。
代购搞不成,吴琰又开发了新的生意。
云贵高原是中国的天然药材宝库。吴琰一边跟着村里的老中医学习中药,一边自己拿着药书认真攻读,掌握了几百种草药的性状、药性及使用方法。他的宿舍里,堆着六个大筐,里面装的全是他从山上采回来的野生中药。“这个是刺梨果,清热解毒;这个是肺心草,清肺用的;这个是鸡冠花,治疗妇科病;这个是车前草,治疗咳嗽的……”吴琰一边清理药材,一边详细跟我介绍。
打纸钱是他现在的主要收入来源,一年能赚3000多元。他从网上买来黄纸和打纸钱的工具,每天坐在房间里一锤子一锤子地把黄纸做成纸钱。“每叠纸钱要钉七个眼,并且要用力打,要不然钉不穿就废了。做好的纸钱每把成本3元,能卖到5元。”吴琰说。
每逢农历二、五、八之日,村里赶集的时候,吴琰就开着小三轮带着自采的中药材和自制的纸钱去集场卖。
2014年,吴琰被村委会评为贫困户,一直享受着国家低保政策和残疾人补助政策。自身努力,干部帮扶,加上政策补贴,吴琰和他父亲的生活质量在一天一天提升。
吴琰一直有个心愿,就是能找个女伴成家。“只为那次你深情的眼神,从此我就为你丢了魂,人只为你相思,心只为你封存,好想好想做你今生最爱的人。”采访那天,吴琰坐在草凳子上唱起了这首《多想做你最爱的人》。他的歌声调门基本不准,但充满感情的演唱却令我感到灵魂的震撼。(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