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语文四下第八单元教材解读(统编教材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单元教学解读)
一、选文特点
1.双线并行,构筑立体语文空间。本单元以双线组元的结构方式组织编排。人文主题和语文素养双线并行,其中人文主题线索为情感哲思,语文素养围绕散文文体要求,阅读不同类型的散文,把握其共性与个性。这样编排构筑了人文和素养并重的立体语文学习空间。既强调在语文和生活的浸润中丰富情感,感悟人生,体会积极的人生意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值观,又能够在不同类型的散文的汇集中,呈现各类 散文的共性与个性。在将学生已有的散文学习经验化、理性化的同时,开拓散文学习的视野,形成对散文文体的认知体系和学习方法。
2.选文典范,名家名作,文字兼美。本单元包括五篇中外经典散文,它们都是文质兼美的名家之作,不仅情思丰厚,主题内涵向上向善,而且意味隽永,语言风格随文缤纷。《背影》是一篇传统课文,作者朱自清,他从一个独特的角度表现父亲对儿子的深切的爱和父子之间的深情。在祸不单行、阴云笼罩的日子里,父亲看似不经意的爱,显得异乎寻常的感人。而儿子对父爱的感受和对父亲的理解,更是在由隔膜到感动再到理解忏悔的发展变化中,超越了时代,重复演绎着一代又一代普遍的人性。
《白杨礼赞》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描写白杨树绝无旁枝,紧紧靠拢,绝不旁逸斜出,片片向上,微微泛出淡青色的形象特点,并与北方农民、北方抗战军民以及抗战军民的精神和意志建立起联系,歌颂北方军民团结抗战、奋发向上的精神,讴歌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品质。篇幅不长,却撼动人心。《永久的生命》是著名作家严文井的作品。文章先感慨个人生命的短暂,进而歌颂生命自身的神奇和不朽,从悲观中发掘希望,从柔弱中寻觅刚强,热情的歌颂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活着》是英国哲学家罗素的短文,文章先概括作者一生的三大追求,然后分别详述,体现了闪光的大我意识和博爱思想。《昆明的雨》是汪曾祺的一篇怀旧之作,不仅叙旧事,还抒发旧情。文章通过雨串联起昆明雨季的景物,是借写昆明的雨来表达对过往岁月的想念,对人世间平淡生活的真爱,流淌着爱自然、爱生活、爱平民百姓的人文内涵。
《背影》的语言素朴而不失典雅,匀静而不失细腻,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自然地流露了父子之间的深厚情感。《白杨礼赞》运用的词语阳刚大气,长短句结合优美而富有节奏感,可谓紧凑有力,直抒胸臆,感叹、反问、排比等句式方法的使用,使语言气势更加昂扬坚定。《永久的生命》在感叹中透出睿智,句子精景而又抒情,色彩浓郁,让人印象深刻,深受感染。《我为什么而活着》语言凝练,意蕴深刻,坦诚而耐人寻味,同时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采斐然,生动感人。《昆明的雨》语言直白而平和,流利而自然,让人在简洁亲切中体会恬淡而悠远的韵味,显现出一种温润沉静、文化味儿浓郁的返璞归真。
网络词语作为互联网时代的衍生语汇,凭借其生动性、创新性、流行性,通过各种传播媒介进入人们的视野,形成了独特的网络语言体系。在综合性学习“我们的互联网时代”中,要通过开展网络语文学习活动和电子阅读活动,在承认其存在合理性的同时,思考其运用的规范性。
3.写法各异,对话散文不同类型。本单元将不同类型的散文集中在一个单元中,呈现了不同类型散文的特点和各类散文在写法上的独特之处。《背影》是一篇典范的写人记事散文,角度独特,抒情性强。作者没有平铺直叙的技术父子间的故事,而是将目光凝聚在父亲的背影这一稍纵即逝的形象上,恰当地表现了深切的父爱,切入点小而寓意深刻,充分体现了写人记事散文的抒情性和艺术性。《白杨礼赞》是托物言志散文的名篇,象征手法突出。作者在以审美的眼光展示白杨树的生存环境,描写白杨树外在形貌和内在气质的基础上,赞美白杨树,讴歌与日寇进行殊死战斗的广大西北农民战士和他们身上的顽强意志、坚强精神,赋予了白杨树鲜明时代特征的象征意义。《永久的生命》和《我为什么而活着》都是议论性散文,也就是哲理散文的经典作品,层层推进的阐述哲理,他们从现象出发,同时也从个人感受出发,挖掘事物背后的深刻含义,以精粹的语言揭示生命和生活的哲理,向世人展示作者对生命和生活的思考。《昆明的雨》是一篇极富韵味的写景抒情散文将怀旧与真事这条情感脉络隐藏在由雨串联起的具体的景物描写和生命景象中,重在传达作者对景物的感受,由景物引发的情思,不仅有富于美感的形象,还有富于情味的氛围。
二、学习目标
根据本单元在结构、内容、写法等方面的特点,可以设定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感知内容,情感理解,思考感悟,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感知课文所描写的景物、故事和人物形象等课文内容,领会作者对社会、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由此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获得有益的人生教育。
2.了解多种散文类型及其特点,把握各类散文的独特写法。本单元的课文分别代表了四种不同类型的散文,即写人记事散文、托物言志散文、议论性散文,也就是哲理散文、写景抒情散文。他们在形散神聚的共性之中,散文的类型特点突出,写法也因类型而独特。教学中要抓住类型这个关键词,由这一天推及到这一类。
3.朗读课文,品味语言,培养对散文语言的赏析能力。本单元课文都是内容深刻、形式优美、语言精彩的散文,语言教学必不可少。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品味欣赏各篇课文不同特色、不同风格的语言,培养对散文语言的感受力和赏析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积累语言。
三、学习策略
学习本单元首先要建立语言、文本、学生之间的联系,使三者彼此连通,自然交融。其次要以散文欣赏为中心,引导学生进行散文赏析。具体为:
1.以文化人,以情养人。人文主题教育目的地实现,要尊重语文学科的特点,通过文本去实现、去完成,做到用文本的形象感化人,用文章的情感滋养人。《背影》中感人至深的父子之情,《白杨礼赞》中激人奋进、昂扬刚健的民族精神,散文二篇中引人深思生命的永恒和人生的真谛。《昆明的雨中》,令人回味的雨季里,寻常生活的美感与诗意。学生要借助文本,在文本的学习和体会中润物无声地获得人生教育的积极意义和美好品格,生通过文本的间接人生经验打开视野,补益自身成长。
2.张语言之义,扬语言之帆。这可以从三个方面实施。一是寻语入文,英语即文。文章文本由词语、语句、语段等语言要素建构而成,寻找语言的切入点进入文章,依循语言的线索到达文本,才是符合语文学科教学规律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比如教学《背影》时,抓住“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围绕为什么怕他看见,发现儿子对父亲的感情变化和感情变化的过程,再对比出父亲对儿子含蓄、持久而无条件的爱,学生能感受父子之间情感的动人,作者在不对称的对比中行文的巧妙,更能让学生在经典文本与现实生活的碰撞中警醒自己,理解身边熟悉的陌生人,理解父爱的普遍意义。二是在语言品读中理解文意,在语言品读中升华情感。比如在“像哨兵似的”细节品读中,感受白杨树笔直的力争上游的外形特点。在我“想念昆明的雨的心雨”中,理解对过往岁月温润的怀想,在凋谢与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生命的奇迹的句段。品读中体会议论性、散文理性、知性与文学性、情感性纵横交融的语言魅力。这些教学内容如果离开语言品读泛泛而论,就会无惧且无畏。三是读写结合。本单元写作教学的内容是“语言要连贯”,教师不妨利用阅读教学和课堂随笔让学生体会不同的语言连贯。例如《白杨礼赞》的一些段落沿着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的逻辑思路,用关联词和相同的句式表情达意,这是一种连贯。又如,我为什么而活着?由总到分,以清晰的结构来保证文章的整体性,这又是一种连贯。再如《昆明的雨》的一些段落,围绕着一个话题性笔写去,看似松散,却又不离话题本身,这也是一种连贯。这样将读与写结合起来教学,发挥大作文与随堂片段写作各自的功能,能够让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共生共长。
3.尊重文体特点,渗透文体知识。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色梳理内容结构,认识形散神聚;二是依据主题写法把握散文类型。《背影》这一课将背影作为父爱的切入点,并围绕背影组织内容、结构文章,《白杨礼赞》围绕赞美白杨树,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把景色描写、形象刻画、象征意义揭示综合在一起。《散文二篇》围绕生命的永恒和人生真谛展开思考。《昆明的雨》以情感线索串起当年的点滴回忆。学习中可以通过梳理文章的内容和结构,感知并把握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根据散文的内容和呈现方式,即写了什么。是表现自然或社会景象,还是表达人生感悟、人生思考?写作方法是描写叙述为主还是议论为主?我们可以区分散文的不同类型。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的阅读赏析中,感受和体会散文类型的特点,并适时点拨渗透相关的文体知识和类型知识,强化对散文类型和类型特点的学习认知,并由此确立各篇课文的教学侧重点,达到学文实类的目的。
4.内引外联,丰富学习层次。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比较阅读,知同变异,巩固认知,二是通过背景引入,理解文本语境。可以和已经学过的、没有学过的同类型的散文比较阅读,强化对这一类型散文特点的认知;也可以与不同类型的散文比较阅读。在具体内容和写法的不同中,对某一类型散文的特点形成清晰的、具体的认知。相应的时代背景能把学生引入彼时的历史语境,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情感,从而丰富学习的内容和层次。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