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车的磨盘工作原理(天下谁人不识君)

在著名的达喀尔世界汽车拉力赛上,我们经常会见到一辆辆浑身涂满各种标志的赛事组织方的后勤车辆,他们伴随着选手们的赛车在严寒、缺水、崎岖漫长的旅途中奔驰,为其提供油料、食品以及其他重要的给养。可想而知,如果没有出众的越野性能和极佳的可靠性,一辆载重卡车绝无可能完成这样重要而艰巨的任务,而“太脱拉”载重卡车却承担了这一职责并多次成功执行了这一世界上最重要汽车拉力赛事的后勤保障工作。“太脱拉”车虽然从未在达喀尔汽车拉力赛载重汽车组获得过冠军,却早已成为人们心中载重卡车世界里的无冕之王!而在能拉善运的形象背后,“太脱拉”车更是装备多国军队的重要军用载重车辆。本文将要向读者展示的就是这样一位军民领域的多面手——一个真实的“太脱拉”。

挂车的磨盘工作原理(天下谁人不识君)(1)

“太脱拉”T815-2 “Armax”型载重卡车头部特写

走近“太脱拉”

作为一款全球著名的载重汽车品牌,“太脱拉”这个名字在一般人眼里却多少显得有些滑稽。而事实上来自捷克的“太脱拉”(TATRA)卡车公司和他旗下品种众多的载重汽车、轿车品牌早已成为世界载重、越野卡车中的经典。由于“太脱拉”卡车采用独特的风冷发动机,不需要加水也不必考虑冻结,在低温环境下优势明显,再加上其良好的动力总成,牢固的车身,较调适合的悬挂使其具有功率大、越野性能强、通过性好等诸多优点,在世界各国享有很高的声誉。

曾几何时,谈起奋战在祖国各个工程建设岗位上的人们,浮现在人们脑海中的形象除了一副幅风尘仆仆的面孔以外,其身后必然也该有辆高大威猛的卡车。作为使用数量最多的进口载重卡车之一,“太脱拉”绝对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份子。所以对于中国人而言,“太脱拉”绝不陌生,它可以毫不夸张的称作是伴随着新中国成立和成长起来的“老朋友”,为长期以来的中国经济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是工程建设者们心中的“好兄弟”!据统计,中国目前拥有的各式“太脱拉”载重卡车的数量已达33000辆,发展出来的各类变型车近20种,活跃在交通运输、工程建设、厂矿施工、码头装卸、油料储运、后勤补给等战线,可谓是“满大街的太脱拉”!驾驶过“太脱拉”系列载重卡车的人知道,“太脱拉”车的另一大特点是驾驶室非常宽敞,驾驶与乘坐都十分舒适,仪表设计也极尽合理。在引进“太脱拉”卡车的初期,“太脱拉”还是比较稀罕的东西。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也只是大型的工程单位和部门拥有这种载重卡车,小的施工单位基本是望尘莫及。在当时能驾驶这种车的司机师傅绝对是单位里最“牛烘烘”的师傅,驾驶这样一辆“太脱拉”载重卡车外出执行任务的司机一定是令人羡慕的。所以,“太脱拉”卡车又是“司机很牛的太脱拉”!形象虽然值得称道,还得拿数据说话——以如今“太脱拉”815系列8x8载重卡车为例,其具有公路越野两用的底盘,发动机功率达208千瓦(军用型达265千瓦),时速88每小时公里,载重达15至17.2吨,最大爬坡度(汽车满载时在良好路面上用第一档克服的最大坡度,代表汽车爬坡能力)达54%,而以我国引进的著名的斯泰尔4x2载重卡车满载为例,其满载爬坡率仅为26%。这样一辆高大威猛的卡车不但能在公路、山野、林间、沙地等地形穿越自如,其厚重庞大的车身和平整紧凑的车头更是坚固耐用的表现,所以另一方面又可以称的上是“不害怕撞的太脱拉”!

可见,“太脱拉”载重卡车的确是工业运输、工程建设以及军事保障领域的一把好手。

挂车的磨盘工作原理(天下谁人不识君)(2)

捷克“太脱拉”(TATRA)汽车公司

历史上的太脱拉

“太脱拉”汽车制造公司始创于1897年,而其设计制造汽车的历史其实更为久远。早在1850年,在位于当时奥匈帝国境内的内塞尔多夫的小镇上,一个名为伊格纳兹.舒斯塔拉(Ignaz Schustala)的年轻人组建了一家马车制造修理工厂,这就是“太脱拉”公司的前身。舒斯塔拉死后,他的工厂收归国有,更名为“内塞尔多夫车辆工厂”。1897年,内塞尔多夫车辆工厂在“奔驰”双缸发动机的基础上开始研制自己的轿车,不久就开发出“总统”牌轿车,该车的公路行驶速度可达35公里/小时,但采用的仍然是“奔驰”公司的发动机。此后,内塞尔多夫车辆工厂又相继制造出多款采用“奔驰”发动机的汽车,并多次参加当时的各项汽车赛事,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一战结束后,奥匈帝国不复存在。新国家捷克斯诺伐克成立,内塞尔多夫被划归捷克领土并易名为科普利夫尼斯(Koprivnice),内塞尔多夫车辆工厂也正式更名为“太脱拉”(TATRA)汽车制造公司。“太脱拉”一名的的来也很有意思,这是当地一座雄伟山脉的名称,山顶常年积雪。1919年,内塞尔多夫车辆工厂设计了一条穿越太脱拉山脉的行车路线,打算用来测试自己汽车的越野性能。令人惊奇的是,内塞尔多夫车辆工厂生产的汽车顺利通过了这一被冰雪和泥泞覆盖的崎岖山路,由此证明这种恶劣的路况是完全可以被征服的。人们因为这一创举把这辆车称之为“属于太脱拉山的汽车”,这就是“太脱拉”一词的由来。

在奥地利工程师汉斯.莱德文卡(Hans Ledwinka)的主持下,“太脱拉”公司于1923年成功制造出“太脱拉”的第一款产品——T11汽车。该车具有重量轻(空车仅700公斤重)、省油、噪音低等优点,最大行驶速度可达90公里/小时,很快赢得了公众的青睐,并多次在国际汽车展和汽车竞赛中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此后,“太脱拉”公司又成功开发出T12、T17、T30等汽车,都大获成功。

1925年,“太脱拉”公司开始生产载重卡车。当年T13卡车成功问世,该车采用1056cc双缸顶置式气门风冷发动机,载重量为1吨。该车总共生产了762辆,风冷式发动机也成为其后“太脱拉”卡车的传统。次年,T23和T26卡车也相继问世,载重能力达到了3吨。也正式由于T26卡车性能出众,“太脱拉”卡车开始赢得军方的注意,于上世纪20年代进入捷克斯洛伐克陆军服役。

1933年,号称“真正的汽车迷”却一生没有学会开车的希特勒就任德国总理。在主持德国柏林汽车展开幕式时,希特勒对捷克“太脱拉”公司展出的风冷发动机车甚感兴趣。当晚,他还邀请“太脱拉”公司总工程师莱德文卡面谈。会谈结束后,希特勒告诉莱德温卡,他设想中的“国民轿车”就应采用风冷发动机,后来享誉全球的“大众”汽车就是因为这一设想而诞生的。

二战前的“太脱拉”公司开始在载重卡车的制造方面暂露头角。但是到了1938年,由于“慕尼黑协定”的签署,“太脱拉”公司为德国所控制。随着大战的临近,“太脱拉”公司被迫将生产中心转移到军用载重卡车和乘用车上。1939年,载重量为6.5吨的6x4 T81卡车问世,该车采用12.5升8缸水冷发动机,最大行驶速度可达65公里/小时。到了1942年,经T81改进的6x6 T111载重卡车出现了。这种卡车第一次采用风冷柴油发动机,载重能力最大可达10吨,最大行驶速度可达75公里/小时。由于载重和越野性能在当时实属首屈一指,从1942年到1961年停产时产量达到了32243辆!其足迹遍及世界各地,甚至到达过北非、蒙古和西藏。

挂车的磨盘工作原理(天下谁人不识君)(3)

几种T816 Force系列军用载重车的侧视图

不过,就在二战结束后,“太脱拉”因为曾被纳粹所控制和利用而饱受人们的非议,连总工程师莱德文卡也被迫辞职。1946年,捷克斯洛伐克政府重新整顿“太脱拉”公司并再次收归国有,在政府的安排下专门负责开发重卡产品。很快该公司便制造出战后第一批载重卡车——T114、T115和T116。到了50年代,“太脱拉”公司几乎成为全球生产载重卡车的厂商中最著名的公司,其开发出的6x6 T130和4x4 T805载重卡车均广受好评。特别是公司在1965年成功开发出的8x8 T813载重卡车后来成为了“太脱拉”公司最有名的重卡产品。

1982年,捷克“太脱拉”公司开始生产在T111基础上发展而来的T815系列载重卡车。这种载重卡车代表了上世纪80年代世界重卡技术的最高水平,该车设计紧凑合理、外观美观、维修方便,仅T815重卡一款车在1983年的产量就达到了9600辆,曾向亚洲、非洲、欧洲、美洲等地大量出口,至今仍在持续改进和生产,可见其成功和受欢迎的程度。

冷战结束后,社会突变,“太脱拉”原有的国内及东欧市场被从西欧进口的二手载重车大量取代入,经营受到很大冲击。捷克政府曾一度对该公司实施私有化改造措施,后又重新收归国有,并清偿了大部分旧债务,改善了公司的经营。2003年,“太脱拉”与美国SDC国际公司签署了一项协议,后者决定购买太脱拉91.62%的股份。经过近150年的发展和锤炼,今天的捷克“太脱拉”汽车公司已经成为捷克汽车工业最大的厂商。该公司目前设有铸造、发动机、齿轮器、总装、车身、车桥、传动装置、零部件和冲压件等9个分厂,目前年产量1.5万辆,是世界上具备年产一万辆重型汽车能力的14个厂商之一,也是世界上唯一生产中央脊骨梁这种特殊底盘结构的大型企业,在生产能力、工艺水平以及新产品研发能力上都有很强的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尤其在世界军用载重卡车的研制生产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早在冷战时期,“太脱拉”汽车公司就是华约国集团军用车的最大供应商,是东方军工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其军用车总量占其产量的1/3。

挂车的磨盘工作原理(天下谁人不识君)(4)

“太脱拉”T163 JAMAL载重卡车

太脱拉在中国

中国是“太脱拉”公司载重卡车最大的用户。从1949年起,捷克“太脱拉”公司就开始向中国出口载重汽车。“七五”期间每年进口“太脱拉”车2000辆至2500辆,被广泛用于市政、公路、矿山和油田等项目。

1984年,该公司在天津设立了维修培训中心。1985年起与河北邢台长征汽车集团在邢台合作组装“太脱拉”载重汽车,每年平均组装800辆。1995年合作协议到期后,双方的合作关系仍然保持,太拖拉汽车厂继续向长征汽车集团提供汽车底盘、驾驶室、变速箱等零部件,同时双方开始商谈成立生产新型车的合资企业事宜。双方不断开发出根据中国用户使用特点的产品,其整车的可靠性、经济性和环保性已广为我国用户所熟知,深受我国用户的欢迎。

近几年来,我国有近20个厂家在采用“太脱拉”T815系列汽车改装各类专用车,形成了15个不同品种,建筑用10吨自卸车以及混凝土搅拌车不少都是太脱拉品牌。不少特种车辆还填补了国内空白。

挂车的磨盘工作原理(天下谁人不识君)(5)

“太脱拉”T815-27 8x8军用战术运输车

今天的太脱拉

“太脱拉”重卡产品的特点非常突出。以T815系列为代表的“太脱拉”重卡采用风冷柴油发动机,底盘为中央脊骨梁,独立悬挂,悬浮式摆动半轴,扭力杆全悬挂,全桥驱动带闭锁。具有4种制动方式和3种助力方式,越野性能和可靠性非常强,通用性好,改装方便,用途广泛。

今天的“太脱拉”公司是一家旗帜鲜明的载重卡车制造公司,其产品75%是为出口而设计,主要用户为捷克共和国、斯洛伐克共和国、中国、印度、阿联酋、俄罗斯和其它欧洲以及南美洲国家,公司在中国、俄罗斯和印度建有合资工厂,全世界目前大约有15万辆“太脱拉”车正在使用中,且需求量持续上升。其主要产品包括1996年开始生产的T816 Force系列和1998年开始生产T815 Armax系列,两者均是T815系列的改进产品。T816 Force系列是专门设计用于军事目的的车辆,Armax系列基于民用设计,可根据需求进行军事应用的改装。两个系列之间的许多部件可以共享,诸如驾驶室、无框架底盘和独立车轮旋挂系统等。Force系列使用功率高于400马力的水冷发动机,Armax系列则使用符合符合欧洲2号/3号排放标准的“太脱拉”V-8风冷柴油发动机,功率为313~408马力,也可选择水冷,相应功率为265~350马力。不同车型使用不同的变速箱,标准配置还包括一个两速传动箱。

印度的BEML公司是“太脱拉”公司最大的军用客户,产品包括4x4、6x6和8x8 T815底盘,主要用来装载地对地导弹。

挂车的磨盘工作原理(天下谁人不识君)(6)

采用“太脱拉”T814型6x6轮式卡车底盘的印度“大地”战术导弹发射车

此外,“太脱拉”的风冷发动机还被广泛应用于军用轮式装甲输送车辆(如OT-64轮式装甲输送车)、车载火炮(南非“秃鹫”T5-2000车载榴弹炮)、火炮与导弹牵引车、道路与桥梁工程车辆等军用车上,其整车或底盘还曾被改装成自行火炮(如捷克“达纳”8x8自行榴弹炮和以色列Atmos 2000型155毫米自行火炮系统等)和导弹发射车辆(如印度“大地”导弹)。特别是用于以色列第一种生产型Atmos 2000型火炮系统采用具有高度灵活性的“太脱拉”6x6卡车,其最大公路行驶速度为80公里/小时,行程达1000公里。该车采用V-12发动机,额定功率315马力,十档速度传动和动力辅助机械传动机构移动,在实际使用中具有非常好的非公路行使性能,受到了外界极大的关注。

挂车的磨盘工作原理(天下谁人不识君)(7)

“太脱拉”T815-7系列军用战术载重卡车拥有更强的非道路通行能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