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可奈何花落去当中去的意思(无可奈何花落去)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今天是第117课,讲两个字,都是《说文解字》“八”部汉字,分别如下:
1、尒。读ěr,就是“尔”,但又不完全等同于“尔”,因为尔字后来有更多的词性,比如代词、助词。《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尒,词之必然也。从入、丨、八,八象气之分散。”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称:“尒之言如此也。后世多以爾字为之。”所以,尒的本义就是肯定句的句末语气,相当于“然”。【猜想】“尒”的字形就象一个人说了一句肯定的话,或者做了某个“判断”,中间的“丨”,指的是这个“判断”,而两边的“八”是人的口气分散的样子。
需要注意的是,尒字在现代词典201部首检字法中,归入“小”部,检索请到“小”部。
“尒”后来就写做“爾”,比如云爾、果爾、不爾等,“爾”字现在简化字写作“尔”。《说文解字》另有“爾”字,意义要多得多,到本字时再详解。
尒字的小篆写法如图:
(尒的小篆写法)
2、曾。“曾”是现代汉语常用字。这个字有两个读音。201部部首检字法归入曰部。
(一)中华书局版注音版《说文解字》只标了一个读音zēng。给的解释是:“曾,词之舒也。从八、从曰、囱(古囱字从“囗”字框内一个“小”字)声“它的本义必须从字形来分析,字形演变如图:
(曾的字形演变)
这个字有争议:杨树达的《释曾》:“曾从曰,从囱,从八,盖口气上出穿囱而散越也”,“故训为语之舒。”我们可以想象,这个字的本义就是人从胸中长出一口气,吐出来的样子。但是于省吾的《释曾》却说:“古文曾字无从囱从日者,许说失之。”他认为许慎说的不对。都是名家,争论我们先放着,暂按许慎的说法理解,就是“词之舒也”曾的本义就是长舒一口气。
本义之外,曾字在后来繁衍、引申出来许多意思,举常用的说一说:(1)用作副词。表示出乎意料,相当于“乃”。关于这个字义,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称:“曾之言乃也。”比如《诗经.卫风.河广》有:“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谁谓宋远,曾不崇朝”这里的刀通“舠”,指小船。这句诗的大意是:谁说黄河广又宽?其实它是一条小船也容纳不下。谁说宋国远又遥?其实不用一个早上就可以到达。这是宋人思归不得的诗,黄河不宽,宋国也不远,想回去并不难,可是他(或她)却因为某种限制不能如愿,于是有了这首诗。
(谁谓河广?曾不容刀)
(2)用作副词。表示相承,相当于“则”、“就”、“是”。《广雅.释言》称:“曾,是也。”《广韵.登韵》有:“曾,则也。”比如《淮南子.修务训》有:“三代与我同行,五伯与我齐智,彼独有圣智之实,我曾无有闾里之闻、穷巷之知者何?”高诱的《淮南子注》称:“曾,则也。”这句话的大意是:夏、商、周三代开国君主和我德行相同,春秋五霸和我智力相等,他们偏偏享有名实相符的“圣智”声誉,我则在乡里穷巷中无人知晓,这是为什么呢?
(常州“春秋五霸”石刻)
(3)用作代词。表示疑问,相当于“何”、“怎”。《方言》卷十:“曾,何也。湘潭之原,荆之南鄙,谓何为曾。”在方言里有这种用法。《论语.八佾》有:“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即是这种用法。呜呼,为何泰山还不如林放呢?根据礼制,诸侯国疆土内的山岳,应该由诸侯主持祭祀,季氏要去祭泰山实际是一种僭礼的行为。当时,冉求正担任季氏的家臣,所以孔子责备他。
(孔子教徒)
(4)重。指中间隔两代的亲属。比如曾祖;曾孙。《尔雅.释亲》里有:“王父之考为曾祖王父”,另一段又说:“孙之子为曾孙”郭璞的《尔雅注》称:“曾,犹重也。”(5)又用作谦词。犹“末”。《左传.襄公十八年》:“曾臣彪,将率诸侯以讨焉。”杜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称:“曾臣,犹末臣”孔颖达又补充:“曾祖曾孙者,曾为重义 ,诸侯之于天子,无所可重,曾臣犹末臣,谦卑之意耳。”
曾还通“增”,通“橧”。此外,曾还是姓氏,也是常见姓氏,《通志》有载。
(二)曾字的第二个读音读céng。读音出《广韵》:“昨棱切”(古今读音不同)。读这个音时也有几个意思:(1)用作副词。表示动作行为已经进行,相当于“尝”、“已经”,比如曾经、曾是。《广韵.登韵》:“曾经也。”比如晏殊那阙著名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词里的曾,就是“曾经”的意思。
(《浣溪沙》词意)
这是晏殊的代表词作,暮春时节,花儿都不得已、无法挽留地落了,好像是曾经相识的燕子飞回来了。前一句哀伤惋惜,后半又深抱希望,所以耐读。
(晏殊像)
(2)深。陆机《招隐诗》有:“哀音附灵波,颓响赴曾曲。”虽延济注说:“曾,犹深也。”(3)通“层”。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曾,假借为层”。作“层”讲时,有两个用法:一个是“重叠”,如杜甫《成都府》:“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仇注说:“曾,音层,层,重也”;另一个是“高”,江淹的《别赋》:“巡曾楹而空揜,抚锦幕而虚涼。”李善作注:“曾,高也。”
曾字的小篆写法如图
(曾字的小篆写法)
随着课程的深入,我们已经开始讲到一部分非名词类汉字,学习这些汉字的课程将更为枯燥。大家要沉下心。
(【说文解字】之117,部分图片引自网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