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忠实个人资料(陈忠实心中完美贤淑的女性)
导读
《白鹿原》里的女性结局都不太好,田小娥被自己公公杀死,死后直接被埋在窑里,最终被挖出来烧成灰,压在宝塔之下,她的结局可能是最悲惨的。还有就是白孝文的媳妇、冷秋月、白灵都是死于非命。更不用说白嘉轩的六房前妻,即使是唯一修成正果的仙草,也因瘟疫而死。
陈老在描写这些女人,都是运用大喜大悲的手法,毫无掩饰自己对她们的爱憎。偏偏有一位女性,虽然结果不是很好,但作者在描述她的时候,让人感觉到始终小心翼翼的下笔,生怕有半点亵渎,这名女子就是高玉凤,典型的儒家女子形象,书中白嘉轩对儒生朱先生无比恭敬的态度,也表明了陈忠实对中国儒家文化的尊敬。高玉凤是一个怎样的女人?
关于高玉凤其人
说到高玉凤,一定会牵涉到黑娃,黑娃与高玉凤能连在一起,却出自于白孝文的牵线。当时的局势还没有多大的变化,白孝文也没有动那么多坏心眼,或者说时机尚未成熟,未触动白孝文埋在心底的仇恨。
在这一件事不得不佩服白孝文的思维,他认为黑娃身上草莽气息太重,需要用文化来溶解黑娃心中的戾气。因为当时黑娃已经是保安团的三营长,娶个媳妇当然不是什么难事,关键是想娶谁?取谁最合适。
张团长建议黑娃娶布店老板的女儿,理由黑娃需得一个飒爽利落的女人操持家务,应酬必不可少的社交场面。
白孝文则建议娶高秀才之女。认为老秀才的女儿知书达理,对黑娃所缺乏的书香之气正好是一个补充;况且那女子聪明过人,没上过一天学却能熟背四书,全是听老秀才诵读时记下的,气质摆在那里。
通过白孝文的话可以知道,高玉凤属于大家闺秀型的女子,外秀而惠中。其实这就是儒家礼仪发挥的作用,浑身上下散发着一股正气。同时她不是那种大门不了二门不迈的千金,她出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
黑娃活到这个年龄,似乎也想通了,毫不犹豫的选择了高玉凤,理由是:“我需得寻个知书达理的人来管管我。”
在这个弱女子面前,黑娃显得无限的自卑
读过《白鹿原》的读者都知道,黑娃从小就桀骜不驯,出身于白鹿原长工的家庭,除了白嘉轩那板直的腰之外,从来就没有怕过谁,跟着兆鹏烧粮仓,参加革命,最后跟了大拇指在山上混,混成了二当家,直到现在成为兹水保安团的营长。这一路打杀过来哪一天不是在刀口上舔着血过日子。
如果田小娥已经不在了,铁了心要娶高玉凤为妻,而高玉凤显然没有拒绝,也没有那种攀上高枝时表现的欣喜。显得非常平静提出一个要求“先戒掉大烟”,这是唯一的条件,且必须要做到,否则免谈。
黑娃本就是一个狠角色,硬生生地把大烟给戒掉,终于可以抱得美人归。洞房花烛之夜,黑娃作为一个过来人,理当轻车熟路才对,然而,在气质极高的高玉凤面前,黑娃却显得极为自卑。
洞房的门闩插上以后,黑娃的心情变得更加不安,他觉得自己非常别扭、空虚、畏怯和卑劣,而对面椅子上坐着的不过是一个柔弱的女子,两只红烛跃动的火焰在新娘脸上闪烁;黑娃实在想不起自己做的哪一件事能让自己自信和骄傲。相比之下高玉凤是一只高傲的天鹅,自己只能是一只丑无比的癞蛤蟆而已。
而陈忠实在这一段文字的描述,无不透露着对儒家文化的崇敬,从性爱的书写一改黑娃和田小娥那种狂热的写法,也不像白孝文新婚之夜那么直接,而完全是另一种风格,如同莲花一般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写出了男性文化中的理想性爱:
“完全是和平定静的温馨,令人摇魂动魄,却不至于疯狂……新娘倒比他坦然,似乎没有太多的忸怩不安,也没有那种疯狂和迫不及待,平静地接受黑娃小心翼翼的抚爱,也非常有分寸地还报黑娃抚爱。她温柔庄重刚柔相济恰到好处,使他在领受全部美好的同时也感到了可靠和安全。”女人在性爱中既要让男人领受到“全部美好”,又要让他们感到“可靠和安全”,没有将人烧成灰烬的激情,没有疯狂和失控。黑娃在经过了与田小娥的疯狂的悲剧后,经历了太多人生风雨之,他需要这样温暖平和的家庭。 黑娃正处于人生巅峰。
高玉凤对黑娃的改造
一句“朝闻道夕死可矣”就让一个曾经看到书就头疼的黑娃,洗心革面重新念书,而且还拜原上最好的先生朱先生为师,所谓传统好女人“相夫教子”在高玉凤身上显得淋漓尽致。
“兆谦闯荡半生,混帐半生,糊涂半生,现在想念书求知活得明白,做个好人。”这就是黑娃的心声。其实也是作者陈忠实的文化价值观。
黑娃每日早起借着蒙蒙的晨曦舞剑,然后坐下诵读《论语》,自然常常求问于高氏玉凤;每隔十天半月去一趟白鹿书院,向朱先生诵背之后再说自己体味的道理。
实际上经过世事再回炉读书,其过程和体会是小时候读书所不能相提并论的。连朱先生都感叹:“士别三日,黑娃早已非吴下阿蒙,自己最好学的学生竟然是一个土匪胚子出身”。
而黑娃从气质上,却也真是变了另一个人,言谈中开始没有粗鲁,举手投足也显现出文化人的气度。这种气度让黑娃充满了自信,原来文化素养真的可以改变一个人,准确的说是儒家学说中的“礼”改变了黑娃。黑娃用自己的改变赢得了城里所有人的尊重,黑娃在整个保安团里和县城里威名大震。
黑娃的自信让他产生回原上的念头,祭拜曾经被自己推倒的祠堂,从精神上捞回自己失去的一切,而高玉凤陪在身边,其穿着也不再是军装,而是彬彬有礼的文人形象。作为白鹿原的族长,一向不屑正眼看黑娃的白嘉轩,也以隆重的仪式接受了这位回头的浪子,世界没有什么比改过自新更可贵。这是白鹿村最高规格的迎宾仪式,白嘉轩破例在门口亲自迎接前来祭拜祠堂的黑娃夫妻俩。
黑娃走进村巷,就抑止不住心潮起伏,一经比较,与田小娥那一段孽缘简直就是不堪回首,当初与田小娥是肉体上的吸引,与高玉凤才精神伴侣,同时受到族人的尊重。
整个回乡拜祠堂的过程中,高玉凤表现得非得体和自然。得到众人的一致夸奖。高玉凤也毫无嫌弃之意与黑娃睡在那破败不堪原本是黑娃母亲的那间房。
不太完美的结局
唯一遗憾提把黑娃的匪气磨掉后,以己之心度人,没有防住白孝文那颗从来就不坦荡的心,在写起义报告时,只单独写了一营,而不是全团,把所有的功劳揽在自己头上的时候,已经开始磨刀。而黑娃学习了:“以德报怨”之后,并没有深入思考这个事,或许自从娶了高玉凤之后,一切都来得过于顺利,而放松了前面劳碌奔波时时刻警惕的心。
当二营长焦建国来反应这件事时,反而不满意地瞅了焦振国一眼,认为二营长小心眼,木已成舟也没去关注,而事实上焦振国缠着新来的书记要了一张起义的证明,离开了兹水县得以善终。
以一颗善良的心来度量昔日的少东家,从此为自己埋下了祸根。果不其然,白孝文利用职权把黑娃抓了起来,因为没有了起义赵义的证明,能证明黑娃起义的鹿兆鹏已经随队伍走了,至今没有音讯。白孝文给黑娃订下三条可以致人于死地的罪状。
被关押以后,妻子高玉凤领着儿子前来探监,这是自他被关了二十多天以来,见到的唯一探监的人,自己最亲的人。
他透过那个递进取出饭碗的洞孔,只能看见妻子大半个脸孔,脸面上一满是泪水和清涕,嘴巴说不出话,只是张了又合,合了又张,像从水里捞出来扔到沙滩上的鲇鱼的嘴。
可见高玉凤此刻心如刀绞般的痛苦,深爱着黑娃却无能为力把他救出来,也没有见过这样的飞来横祸。生命的最后时刻黑娃嘱咐,让妻子一定要找到鹿兆鹏,那是唯一能证明自己清白的人,自己找不着,儿子接着找,人不能这么冤屈的死去。
高玉凤这时才哇地一声哭出来,随之把儿子抱扶起来。他看见洞孔里嵌着儿子的小脸蛋,叫出了一声“爸爸”。
虽然,在书中没交待高玉凤最后有没有去寻找鹿兆鹏,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非常大,反正在黑娃把这事托咐给了妻子。但我认为高玉凤一定会寻找,一方面她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深知“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为人底线,况且还是自己的丈夫呢,在此时高玉凤就黑娃的希望。
这才是一个完美的中国传统女性
娶妻如此,夫复何求呢,高玉凤应该是《白鹿原》中最完美的女性。朋友说是不是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