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丝棉纸历史(扶风古纸的前世今生)

三秦都市报-三秦网(张文波)扶风古纸较蔡伦纸早一百多年,两千年前曾领先于世历史上的荣耀是否也是今人的福祉?,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金丝棉纸历史?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金丝棉纸历史(扶风古纸的前世今生)

金丝棉纸历史

三秦都市报-三秦网(张文波)扶风古纸较蔡伦纸早一百多年,两千年前曾领先于世。历史上的荣耀是否也是今人的福祉?

此物从何来,对之惊且喜。1978年临近元旦的一天,扶风县太白乡中颜村,一群考古专家紧张忙碌的清理一处西汉墓葬窖藏,忽然在铜泡中发现纸张。经鉴定,这是2000年前的麻纸,命名为“中颜纸”,纸史专家欣喜的称其“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经过进一步检测鉴定,中颜纸是以苎麻为主要原料,经切碎、打浆(加填——可能是滑石粉)、晾干的浇造纸。纸上未见文字,用途应是包装纸。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中国古代造纸史渊源》一书中述及,造纸与缫丝、麻布在技术上有着同源相近性,缫丝、麻布工艺启发了造纸,而硬度更强的钢刀的使用,使以麻、树皮等为造纸原料的“断料”工艺得以高效的实现。扶风黄堆强家沟发掘出了3000年前的西周玉蚕,扶风杨家堡遗址发掘出了3000年前的西周苎麻布,后又在扶风县法门镇官务村出土了2000年前工艺先进的汉代钢剑。以上考古发现证实,扶风古代缫丝、织麻历史久远,制钢工艺领先,为扶风古代造纸的兴起和兴盛创造了条件。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如今扶风造纸的境况如何?我们试图从陕西省著名纸品企业法门寺纸业公司找寻答案。来到企业,不见麻草,只见麦秸;未见树皮,但见纸浆;大型设备耸立,环形污水处理池毗连,管道弯曲延长;机械化、智能化的高效,代替了过去手工作坊的繁忙;品类覆盖包装纸、生活纸、文化纸、妇婴专用纸等,早已突破古时的单一;纸品销往省内外,不再是囿于一域的“土特产”。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据史料记载,几千年前扶风的绿化率很高。到了唐代,扶风树木被大量采伐用于长安建设,加之气候变化、气温降低,植被减少。历史教训犹在眼前,过度开发自然资源会破坏生态,古代作坊式造纸以草木为原料,而现代造纸生产效率巨增,会否对当地林木植被造成影响呢?扶风古纸以麻为原料,而现在少见苎麻种植,偶见群众在街市售卖麻子当零食。以前,麦秸被焚烧还田或者生火做饭,烟雾会造成环境污染,现在麦秸被用来造纸,增加了利用价值。另一方面,现代市场的发达,可以进口或外购木浆用以造纸。故而,现在造纸不必依赖于伐采本地林草。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十几年前,扶风农发行即持续为法门寺纸业投放流动资金和项目贷款资金数千万元,助力企业突破资金瓶颈,扩大收购农户麦秸,利用工业余热向县城镇区居民供暖,改造提升环保设施,充分发挥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提高了农户收入,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带动精准扶贫,成为扶风县纳税大户,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佛教圣地法门寺即在扶风,佛教讲轮回转世、善恶因果,可能是巧合,也许是机缘,扶风造纸跨越千年,从小规模的“包装纸”制作,发展到现在多种纸品的工业化批量生产;从地方“土特产”,发展到现在的畅销省内外;从麻草布絮的简单加工,发展到现在麦秸利用、碱回收重复利用、工业余热利用的“循环经济”;从家庭作坊的谋生手段,发展为促进就业、带动群众增收、脱贫致富、城乡统筹发展、扩大地方税源的产业化经营……掩卷而思,扶风古纸留给我们的不光是历史的荣耀,还有扶风匠人精神的传承,激励我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科技造福民生,得以长久;市场激发潜能,得以远行;信义自在心中,得以立足;政策扶持有力,得以繁盛。这就是扶风古纸的前世今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