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淑贞男装(巨亏7.46亿闭店28家)

公司5年来首次亏损,史上最差业绩,潮牌“鼻祖”I.T集团也顶不住了!

香港潮牌I.T集团(00999.HK)近日公布了2019/2020财年业绩报告,报告显示,集团年度营收77.19亿港元,同比下降12.6%;毛利为47.34亿港元,同比减少16.1%;净利润则首次出现年度亏损,亏损约7.46亿港元。

对于本次亏损,I.T集团对外回应道,主要是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其实体店业务遭到重创。

白手起家,迎娶女神邱淑贞

公开资料显示,I.T集团的“I.T”是“Income Teame”的简称,本意为“赚钱的团队”。其创始人沈嘉伟白手起家一路走到今天,他的经历也很传奇和励志。

邱淑贞男装(巨亏7.46亿闭店28家)(1)

1968年,他出生于中国香港,中学还没毕业后就辍学打工。据传,他靠卖水货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1988年,沈嘉伟和妹妹沈秀惠在香港铜锣湾伊丽莎白大厦开设I.T公司,成立之初仅是一间约200平方尺的小店,原名“GreenPeace”(绿色和平)。

公司主要业务是,搜罗世界知名时装品牌,以前卫、时尚闻名,堪称潮牌界的“鼻祖”。

I.T品牌进一步走进大众视野,品牌知名度有质的发展,还要从1999年,沈嘉伟迎娶“宅男女神”邱淑贞说起。

邱淑贞男装(巨亏7.46亿闭店28家)(2)

婚后,邱淑贞为了支持丈夫的事业,不仅拿出自己的全部积蓄,亲自出任形象代言人,还多次奔赴欧洲、日韩等地为公司挑货,而她精心挑选的服装很受消费者喜欢,妥妥的“带货王”。

她还邀请著名影星张曼玉担任设计师,虽然她(张曼玉)没有任何设计经验,但其自创品牌深受年轻人喜欢。

这都大大的扩大了品牌的知名度,为其进军内地市场打好了基础。

2002年,I.T集团进军内地,依靠众多时尚品牌授权和多个自有品牌,开始迅速扩张。2005年3月,沈嘉伟带领公司登陆港交所。

这其中还有一个小故事,据传,邱淑贞为了帮助I.T集团上市,曾押上了自己的全部积蓄。而沈嘉伟也没有亏待她,上市之初就分给她25%的股份。在集团股价的巅峰时期,她身家一度超过20亿港元。

I.T集团不仅同时代理了300多个时尚潮牌,此外,还拥有b ab、Izzue、5cm、A Bathing Ape等20多个自有品牌。

2012年2月,公司在香港开设的店面总数多达266家,全部为自营店。在内地,I.T集团所有的自营店与授权店也有295家。

可见,它的发展模式依旧是重资产模式,需要自己承担高昂的店面租金、人力成本等。或许沈嘉伟意识到这种发展模式的弊端,早在2011年的年报会议上,沈嘉伟透露,他已经有意改变高速扩张门店的做法。2014年前后,在香港,平均每年关闭15家门店。

此后,I.T集团便集中马力,开拓内地市场。截至2019年8月31日,I.T集团在中国的店铺数量多达834家。

疫情突袭,闭店、裁员、降薪……

为了保持品牌的“年轻化”,持续吸引消费者,I.T集团也一直在探索新的发展方式。

2017年,I.T集团签约明星吴亦凡出任全球代言人。

邱淑贞男装(巨亏7.46亿闭店28家)(3)

2018财年,I.T集团营收达到88.32亿港元。虽然营收一直在增长,但仔细研究发现,它的净利润增幅明显放缓,只有4.4亿港元。

这次疫情,直接暴露了I.T集团“致命的”弱点。

它过于依赖线下实体门店,疫情突袭,消费者闭门不出,纷纷选择线上购物,电商经济也出现了直播带货等新的发展方式,直接导致了实体门店业务遭受重创。

邱淑贞男装(巨亏7.46亿闭店28家)(4)

除了关闭门店,I.T集团还要求员工放无薪假及减薪。截至目前,I.T集团全球店铺数量还有800多家。

其实,早在2001年,I.T集团就涉足线上业务。虽然抓住了电商的先机,但几乎All-in线下门店,错过布局线上的黄金时期。疫情爆发,直接让I.T集团接下来的发展变得很被动。

为了“求生”,它还在苦苦挣扎着。今年3月,公司官网罕见的进行了超大力度促销活动,最高折扣达3折;6月1日-6月10日,再度推出“年中促销”活动。但结果并不理想,并没有出现预期的抢购热潮。

可见,为了吸引消费者,I.T集团也是拼了!

邱淑贞男装(巨亏7.46亿闭店28家)(5)

后疫情时代,I.T集团能否再度抓住机会,扭亏为盈的同时,找到新的发力点,是它亟需解决的问题。

三、明星入局的潮牌市场,前景如何

和20年前相比,现在内地年轻一代消费者获取潮流资讯的速度越来越快,渠道越来越多元。

小红书、微博、抖音短视频的等带货渠道越来越多,直播带货爆发式的发展,都在消解着人们的信息差。

据《2019中国潮流消费发展白皮书》显示,近年来全球潮流市场成交规模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2017年已达2000亿美元。这足以说明,潮牌的背后已经是一个万亿级的大市场。

90后、95后甚至00后逐渐成为各大潮牌的主要消费群体,据麦肯锡发布的《2019年度全球时尚业态报告》分析,中国年轻人2019年在潮牌上的花费在350亿至380亿美元,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时尚市场。

面对如此大的市场,近年来,各大明星利用自己的明星效应,纷纷入局潮牌市场,企图分一杯羹。

比如,陈冠希的CLOT品牌,从2003年发展至今,甚至还上了纽约时装周,进军国际市场;李晨潘玮柏联手打造的MLGB品牌;余文乐的雅痞工装Madness;刘嘉玲的黑白朋克hardy hard……

邱淑贞男装(巨亏7.46亿闭店28家)(6)

作为新生代偶像,他们的迅速入局,给潮牌的注入了新的活力,也让潮牌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

虽然是万亿级市场,但潮牌终归是门生意。有很多红极一时的潮牌,现在也销声匿迹。

比如,曾经凭借夸张印花红极一时的纽约潮牌Hood By Air(HBA),在2017年今年4月6日宣布品牌停止运营;创立于2006年的涂鸦风格潮牌Original Fake,在2013年结业;Pyrex这个品牌,前后只存在了一年左右的时间……

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快,年轻一代消费者的审美口味更新迭代的更快。如何快速抓住消费者眼球,持续打造出像Superme一样的爆款,引领时尚,是每个潮牌都应思考的问题。

无论对I.T集团,还是各大明星自己的潮牌品牌来说,未来的发展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不确定性。

正因前路未卜,潮牌市场的发展前景究竟如何?才更值得期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