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昌永早年历史(廖昌永当年的毛脚女婿如今当上了大院长)
数月前,老炮君的一篇《廖昌永 穷书生遇上书香女》被六十多万读者“疯狂”阅读,事实上这篇文章几年前曾经在我当年供职的北京娱乐信报官微公众号第一次发布就突破十万加。两次发布都取得了如此的佳绩,不是老炮君写得好,关键是歌唱家廖昌永的故事好。当时,很多读者留言说有些遗憾,小廖和恩师的师生情几乎没涉及,于是前不久北京日报约我写一篇关于廖昌永的稿子,索性补上他和恩师的师生情这一段,顺便把他上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之后的状况也一并聊得很嗨。这篇文章其实是一篇补充了新内容的旧文,也算是“旧瓶装新酒”了。对于廖院长之前的故事老炮君应该已经说尽了,至于今后则是他大展宏图的华丽人生了。
今年对于廖昌永来说,真的成了他曾经无数次扮演过的《塞维利亚理发师》中的那位“大忙人”。在湖南卫视继续做那档火爆荧屏的“声入人心”第二季,而今年年初,上海音乐学院院长易主,这位男中音歌唱家成了新任掌门人。当年被丈母娘不问门第看好的毛脚女婿,如今成了大院长,这无疑也上演了一个现实版的“灰姑娘”的励志故事。从上任至今已半年有余,廖院长的心态变化如何、工作状态如何、工作进度如何、未来计划如何?笔者带着一大堆的问号,日前电话独家采访了廖昌永。“做校长前后心态几乎没什么变化,因为我从30年前进了这个校门就没出过这个校门。”廖昌永说,他这个新官上任没有着急烧那三把火,只做了两件事——熟悉岗位和调研摸底,这样做就是为了当好上音的“大管家”,服务好老师和学生,提高教学水平,让这个百年名校的招牌擦得更亮。
01
当好上音的大管家
30多年,从未离开过校园
在很多人眼里,廖昌永以艺术家的身份满世界的飞,在音乐会、歌剧等各种舞台上表演放歌。但是,那是在公众面前,不露面的时候他从来只有一个身份——老师。当了院长,在人们的想象中,事业至此一定春风得意。“做校长前后心态几乎没什么变化,因为我从30年前进了这个校门就没出过这个校门,从当年的学生到青年教师到系主任再到副院长、院长,我的成长和生活几乎没有离开过这个校园。可以说,这座校园就像自己的家一样,我们和学校是同荣共耻的。”廖昌永说,前后唯一的变化就是责任重了,以前没做院长的时候,把自己的分内工作做好就是了,但是现在就要团结大家、仰仗大家、带领大家共同把这个学院办好,“不过,还是有一点忐忑,因为当初蔡元培先生创立国立音乐院至今,历届的院领导都是大家,而我自己也想把这个学院做得更好。”
院长是管理者更是服务者
廖昌永觉得,自己一点也没有做领导的感觉,从当年做学生到现在一直跟学生们在一起,所以做学生的心态还在。此外,他还一直认为自己至今仍是一个青年教师,所以青年教师对于学校的期许和责任感也还在。做中层干部以后,对于上传下达的作用以及责任心也还在。“现在我作为院长,对于学校方方面面的问题和关系都能理解,对于学校的感情更不用说。至于应该如何与大家相处,为大家提供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我心里都有数。”廖昌永强调,从这个角度来说,自己这个院长不仅仅是一个管理者,更是一个服务者,把全校的师生们服务好。“做教育办学校一定要以人为本,一方面是学生,一方面是专家、学者、教师和工作人员,如何把大家服务好,让他们以最舒服的状态学习和工作,这是我们院领导最应该做的事情。”
当领导不会耽误教学
自从1月8日开始上任半年以来,廖昌永感觉不错,工作起来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困难,特别是同事们非常关心和支持他,领导班子相处的非常愉快和和谐,大家相互补位的意识非常强。同时,当了院长之后,教学的时间和繁琐的行政事务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冲突。每天上午大多数都在课堂里上课,开会的时间基本上都会在下午。他说:“上任之初,包括上海市委市政府、组织部、教委以及学校等各级领导对我的期望也是不要走上了干部岗位之后,不要把专业放了。所以我不会辜负大家的期望,在做好干部工作的同时,还要保持一个非常好的业务状态。即便是因为事务性的工作耽误的课程,我也会保证保证把它补回来。”
什么年龄做什么样的事儿
以往,在歌剧的舞台上,人们经常见到廖昌永的身影,他的“理发师”传神精准而又鲜活。但是当了院领导之后,除了国家重大活动之外,上台演戏这件事就会因此部分割爱了。廖昌永觉得这是顺其自然的事情:“本来就已经慢慢调整了,我觉得人嘛就应该到什么年龄做什么样的事儿。年轻的时候尽量多在舞台上积累经验,那时候的积累经验也是为今后的教学做准备的。做一名教师,在舞台上的经历和经验还是非常重要的,唱了多少作品、演过多少作品、跟多少音乐家合作过,丰富的艺术实践履历对教学而言是一个很好的积淀。作为一个艺术家,到了五十岁以后就应该主动调整工作内容和状态,这时候就应该把当初的舞台演出经验放到教学实践中去。”
新官上任没有三把火只做两件事
古人云,新官上任三把火,院长廖昌永却没有急着去“放火”。他认为,对任何事物有了解才有发言权,所以自从他上任以来重点干了两件事,一个是熟悉岗位,一个是调研摸底。以前做系主任的时候,他考虑的是一个系的事;做了副院长,因为分工不同,会把自己分管的那一摊儿事情做好。现在当了掌门人,就必须对于学院每个系都要有全面的了解,比如各个系的发展状况师资队伍如何、每位老师的责任是什么等等。去年年底,学校中层干部大换班,各个岗位的人员基本上都是新的。廖昌永把这个事情当做一个机会,借着这个调研的机会进行一下基层干部的岗位培训,实际上对自己也是一个上岗培训。
上音和国际院校携手办学
廖昌永说,他上任之际上音面临着一个新的发展机遇,又有了新校区,新的歌剧院也完工交付使用了,所有的条件越来越好了,“事实上,条件越好对我们的要求就会越高,从学科的规划到学校的发展以及各学科委员会的建设等等都要提到议事日程上来。18大以后,国家对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越越来越重视,我们自己也应该自觉地让中国音乐的发展和国家的发展接轨。一方面要向西方学习,一方面要想中国民间传统学习,上海音乐学院这几年在这方面也做出了很多的努力、倾注了很多的心血。”随着国际交流日益增多,国内艺术院校与国际著名的院校合作办学的机会也越来越多。比如说上海音乐学院和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组成英皇联合学院,和伯克利音乐学院合作成立的现代音乐学院。此外,上音还成立了贺绿汀中国音乐高等艺术研究院以及全国首家中国民族乐队学院,努力创建中国民族音乐的音乐体系。从今年初开始,上音开展了中国艺术歌曲向海外推广项目,先后在日内瓦联合国总部以及维也纳先后举办了中国艺术歌曲音乐会,取得了强烈反响。
艺术创作和教学实践出成果
这两年,上音对中国民族歌剧的创作也倾注了很大的精力,先后推出了《贺绿汀》《一江春水》《日出》《汤显祖》等民族歌剧,探索一条艺术实践教学和传统课程教学的改革。廖昌永说:“学生不但要进行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同时也要让他们在舞台上去历练,这样会使得学生出了校门以最短的时间很快的融入到工作环境中去。没有进入社会之前,你要给学生足够的舞台历练,在市领导以及相关部门的帮助下,上音交响乐团、上音青年歌剧团等为表演类的学生们提供了大量的实践机会。同时,理论类的学生则结合评论、服务、创作进行实践,从节目的策划、运营、宣传推广以及音乐会结束后的总结,有的是我们带着他们做,有的是我们为他们把把关。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校努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思辨能力,我们发现这些实践效果出乎意料的好。”
傅雷先生曾经对儿子傅聪教诲:“第一做人,第二做艺术家,第三做音乐家,最后才是钢琴家。廖昌永说:“学生未来如何服务于社会,你应该有必要的思考,对自己从事的职业要有规划。要想成为一个好的艺术家,只有高超的职业技能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具备多方面的知识结构。只会唱个歌,只会拉个琴,从人格层面来说是不完整的。要了解社会懂得社会,你的知识面要宽、心胸也要宽阔。”
02
难忘恩师教诲“夹着尾巴做人”
周小燕老师就像自己的母亲
廖昌永从艺以来,对他影响力最大的恐怕就是自己恩师、已故声乐教育家周小燕教授了。“我蛮幸运的,从大学二年级开始就开始跟着周老师学习。可以说,在她的学生当中,我是跟她最亲密、也是跟随她时间最久的学生。跟周老师的感情不仅是师生之间,更像是母子之情。我跟着老师前前后后将近三十年,我很幸福,有这样一段人生经历。我也很幸运,能够遇到这样一位品德高尚的大师在一起工作学习,这是自己上辈子修来的福分。在她身上学到的除了专业知识之外,更多的是对艺术的态度、对人生的态度、对事业的态度,这些是我觉得最值得珍惜的。一个学校精神的建立,应当是一代一代大师们的言传身教下做出来的。”
老师教诲做人要低调
回想起自己和老师当年难忘的事情,廖昌永说自己实在想不起来有哪些具体的事儿,不过老师做的每件事情哪怕是点点滴滴都像是给自己做示范。不论是对系里的老教师和青年教师也好,还是对学校的外国专家以及家里的服务人员,她都会一视同仁。每天走到校门口,校工给她打招呼,她从来都是笑眯眯地回应。在楼下对于开电梯的阿姨,她同样是和蔼可亲。“我对他们微笑和说谢谢都是真心的,每个人工作的岗位不同,但是大家的人格和尊严都是一样的,大家是平等的。有一天,老师问我,我发现大家都很喜欢你。我说,都是跟您学的。”廖昌永记得一件事情,他从国外比赛获奖回来,一下飞机周老师对他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要夹着尾巴做人”,“你以前没有获奖没有成名的时候,在外面看见别人不打招呼,可能你没在意,反正人家可能也不认识你。但是当你获了奖有了成绩的时候,和别人擦肩而过不打招呼,人家就会觉得你有什么了不起。”廖昌永说,之前歌唱家张建一回国的时候老人家跟他说了同样的一句话。在大家的印象中,“夹着尾巴做人”有一些贬义在里面,但是廖昌永理解老师的教诲,这是一种对艺术的敬畏感、对人生的敬畏感,“荣辱不惊,遇到开心的事情不要得意忘形;遇到不如意的事情,也不要自暴自弃。一个艺术家要经得起人家对你的赞扬,也要受得住命运给你的历练。”
演出没大小角色没大小
学艺做人,周小燕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廖昌永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廖昌永忆起至今令他难以忘怀的“小事”,有一次在一个小镇上演出,自己从心里就没重视。原本约好了去老师那儿上课,头天晚上临时给老师打电话请假,说自己明天要去演出。老师说,你有演出为什么不跟我说?唱什么作品也没个我说过?“我说,这不过是个小演出。就这句话,老师狠狠地把我批评了一顿,她说一个艺术家你在台上好一百次都是应该的,但当你第一百零一次不好的时候,说明你的社会形象会有问题,大家可能会认为你骄傲了,你自己的专业要求降低了。这时候,你不只是代表你自己,你还代表你的母校上海音乐学院,人家就会认为这个学校的水平就是这样的。你要对得起主办方对你的信任,你要对得起老百姓拿着辛辛苦苦挣来的钱买你的票以及观众对你的信任,当然还要对得起学校对你的培养。关键是对得起自己,千万不要因为是小演出就不认真对待,哪怕是县文化馆的演出,你也要把这里当成世界顶级舞台。演出没有大小,作品没有大小,角色没有大小,只有你对艺术的态度有大小。你对观众的态度、对艺术的态度,绝对不能看菜下单,这样你的艺术道路一定会走不远的。”廖昌永说,那一次老师的教训,对自己触动很深。
除了对艺术的敬畏,周老师一生好学也给廖昌永留下深刻印象。他回忆,当年信息不发达,音乐界最新的信息只能来自于国外最新的资料。他每一次去国外演出之前,都会问给老师带什么样的礼物。她说什么都不需要,如果发现最新的谱子、最新的唱片、最新的演出视频要我帮着带一些回来,她要学习和了解。老师说了一句话,人要与时俱进。在上海音乐学院举办的大师班,出勤率最高的是周老师,不管是世界顶级的艺术家,还是到学校进行学术交流的年轻教师,她都在。
03
匆匆数十载往事如昨
打小和收音机学唱歌
1968年,廖昌永出生在四川成都郊区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他的音乐启蒙“老师”是村里的大喇叭和家里的收音机。他回忆说:“我小时候是村里的‘小收音机’,收音机或者村里的大喇叭听见什么就唱什么,《我的太阳》、京剧、黄梅戏什么都唱。”上高中的时候,喜欢运动的廖昌永一门心思想考体育学院。当时他的体育成绩非常好,标枪、铅球、接力跑成绩在全县中学生比赛中都名列前茅。不过,一次学校文艺汇演,廖昌永一曲《那就是我》赢得了满堂彩,一位音乐老师对他说:“你有唱歌的天赋,去考音乐学院吧。”这句话,改变了廖昌永原来的人生轨迹。对于不懂乐理、不识乐谱的廖昌永来说想上音乐学院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廖昌永回忆,成都的启蒙老师周维民不但认真教他歌唱,还把学费都全免了。最终,廖昌永如愿以偿地考上了上海音乐学院,他是四川考区唯一一名考进这所音乐学院的声乐学生。
一席话让他放弃出国
大学毕业后,踌躇满志的廖昌永开始频频向国际舞台发起冲击。1996年至1997年,廖昌永分别获得法国第41届图鲁兹国际声乐比赛、多明戈世界歌剧大赛、挪威宋雅王后国际声乐大赛的第一名,令世界乐坛为之震惊。包括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在内的著名剧院向他发出了邀请,世界辉煌的歌剧大门向他敞开着。那阵子,廖昌永的师兄弟们很多都出国了,年轻的廖昌永也动心了。
出去还是留下?廖昌永找到恩师周小燕商量,先生说希望自己留在中国,因为中国观众更需要优秀的音乐作品。这时候,上海市一位老领导一番语重心长的话打动了他:“都出去了,留下吧,现在的时代跟当年不一样了。你出去,西方的歌剧舞台上无非多了一个黄皮肤、黑头发的打工仔,但是这里有你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这里有十几亿的听众听你唱歌。国家也需要你们,你应该扎根祖国,放眼世界。”于是,廖昌永留在了母校,成为上海音乐学院的一名教书育人的园丁和活跃在国际舞台上的专业歌剧演员。
系主任海外到处“捞人”
廖昌永曾经是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声乐歌剧系主任。他很自豪地说,他的系美声教研室有许多有着海外留学经历以及丰富的国际大舞台实践经验的“海归”教师,这是他值得炫耀的宝贵财富。“我们系除了我一个人没有海外留学经历,男中音周正、男高音葛毅、女中音杨光、女高音黄英、女高音李秀英等都是名副其实的‘海归’。”廖昌永还得意地说,这些有着金字招牌的在国际上已经具有相当名气的“海飘”们都是被他从海外“捞”回来的。
廖昌永回忆,当年和杨光一起在美国演出歌剧,已经执掌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的他凭借着3寸不烂之舌把这位当红的女中音“忽悠”到自己的旗下。一次在美国演出,男中音周正来看他,于是,他又苦口婆心地展示了“忽悠”功夫。之后不久,上海音乐学院的讲台上多了一位周正教授。后来,廖昌永又相继“捞”回来王凯蔚、男低音沈阳。
世界的很多歌剧演员都出自多明戈国际声乐比赛,多明戈可以说是很多声乐演员的恩师与伯乐,这其中也包括廖昌永。廖昌永崇拜恩师多明戈,最重要的是恩师的人品以及开阔的胸怀,“全世界有多少优秀的歌唱家都是从他的比赛中出来的,而且获奖之后更不遗余力地把他们推向更高的舞台,从来没有想过他们出道之后会抢自己的饭碗。”要给年轻人机会,这是恩师多明戈给廖昌永的教诲。
把《征服》改成艺术歌曲
说到艺术歌曲,人们一定会想到菲舍尔·迪斯科演唱的德奥艺术歌曲或苏瑟演唱的法国艺术歌曲。但是,美声歌唱家廖昌永当年做了一件有点惊世骇俗的事情,就是把当代流行歌曲改编成艺术歌曲,人们听到了不一样的《在银色的月光下》、《橄榄树》、《征服》。他不但录制了CD,而且还在声乐课上教给自己的学生们,他认为《征服》本身就像一首张力很大的咏叹调作品。廖昌永表示,意大利语美声“bel canto”原意并非美声唱法,而是美妙的歌唱,在他的眼中“无论是流行歌曲、民族歌曲还是艺术歌曲、歌剧作品,只要能打动我,就够了”。廖昌永认为,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应该相互学习。他透露,他正在录制系列的中国艺术歌曲专辑,未来也不排除要尝试将经典摇滚乐与美声相融合。
04
爱情·亲情·友情
山野、母校、好女人——三所好学校
廖昌永家境窘困,从小父亲去世,妈妈一个人拉扯着他和几个姐姐辛苦度日。刚上大学的时候,廖昌永每月只有三个姐姐轮流寄来的60元生活费,只有到演唱会或考试的时候才吃肉。那时候,在别人眼里,他很孤僻不合群。廖昌永说:“有时候跟同学一起吃饭,别人请了你,到时候还要回请,但是我又没有能力回请。甚至有时候宿舍里丢了钱,还有同学冤枉我偷的,因为我家里最穷。其实,在这方面我还是有些自卑的。能够让自己不自卑,就是努力让自己在专业上比别人更好。”
廖昌永说过,在他的成长道路上,有三所终生难忘的学校,一所是小时候释放天性的山野之间,一所是他至今供职并始终热爱着的上海音乐学院,另一所则是他的妻子王嘉。“好女人是所好学校”,他觉得自己一辈子的事业发展跟妻子是分不开的。廖昌永说,王嘉在自己最穷困潦倒的时候爱上了他,而岳父岳母不问门第对自己视如己出的爱,这一切都让他一生心存感激。说到廖昌永,不能不提到他的妻子王嘉——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教师。虽说两人都是从四川考到上海音乐学院的同乡,但是王嘉是一个出身于音乐世家的美丽女子,而廖昌永则是生长在穷乡僻壤的穷小子。
穷小子遇上书香女
那时候,他的各科成绩都是全班第一名,乐理、视唱练耳、钢琴、声乐以及其他文化课都是最好的。就是这个专业成绩优异的穷书生,在大三的时候收获了爱情,她就是同在上海音乐学院读书的同乡王嘉。有一天,廖昌永收到一张50元的汇款单,留言栏里写着“多买点菜吃”,汇款人是空的。这样持续了半年之后,廖昌永才发现原来是王嘉背着他偷偷汇的钱。“我很感激我太太,我们在一起的时候,是我最困难的阶段,我都不知道她为什么会看上我。”廖昌永对于王嘉的爱心存感激。好女人是所好学校,这句话深得廖昌永认同。他说自己多年的事业发展从来都不是他一个人的事业,而是两个人共同的事业。每次演出结束之后,当所有人都在夸我好的时候,回到家里王嘉大多会说演出有哪些不足。她说:“当每一个人都说你好的时候是很危险的,必须有一个人站出来说你不好,这个坏人就只能我来当。”
不问门第的丈母娘
这段美好的恋情,也受到了王嘉周遭人的不解。廖昌永回忆:“那年,我们打算坐飞机回上海,请她的朋友代替买机票,他在身份证上看到我的地址是四川省某县某村某组,他说王嘉这是找了一个什么样的男友。”实际上,在跟王嘉认识之前,廖昌永也曾谈过恋爱,但都是被女方家里棒打鸳鸯,他们会说:“你怎么能找个乡下穷孩子,开玩笑。”在王嘉的家中,没有这件事情发生。廖昌永回忆,当年王嘉的父母来学校看他们,看到他的皮鞋跟都磨偏了,她妈妈眼泪一下子就流下来了,转身跑到鞋店买了一双新鞋给他换上,直接把旧鞋扔进了垃圾桶。
大二那年,廖昌永的妈妈为了给儿子凑学费,准备把唯一的房子卖了,住到女儿家里。王嘉父母听说后说,“让妈妈别卖房子了,以后有我们吃的就有你的”。廖昌永记得,自己第一次带着准岳父岳母回家的时候,那天下雨,路上都是泥泞,车都开不进去了,老两口都傻了。王嘉对爸爸讲:“他从小没有父亲,他希望有个父亲。”从那以后,老两口完全把廖昌永当儿子,“他们对待一个穷得一塌糊涂,要什么没什么的农村孩子如此对待,让我一辈子心存感激。”廖昌永说。
谈起女儿那么骄傲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廖昌永深切感受到这个道理是在有了女儿廖敏冲后。他说:“以前在母亲面前偶尔会烦躁,有时候她说多了,我又觉得你又不懂总唠叨啥。我自己在做了父亲之后,知道了父母对于子女不一定非要懂你的职业,但是她的心始终在你的身上。儿行千里母担忧,去年我女儿去美国参加夏令营,只有两个星期,我的心里百爪挠心想得不行,怕她睡不好、吃不好或者感冒了等。”
让廖昌永得意的是,女儿天生嗓子极好,天生的音准节奏乐感极好,小小年纪还写得一手极好的毛笔字。廖敏冲是从小听着音乐长大的,1岁就能模仿着唱外语歌了,看一遍宋丹丹小品,马上就能全部记忆并模仿出来,她惊人的记忆力和语言天赋让做父母的都感到吃惊。“她的英文很好是出乎我们意料之外的,前些日子,我去美国参加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演出,正好女儿小学毕业升初中,于是顺便带女儿一起去了。让我吃惊的是,当地人都说,你女儿是出生国外长大的吗,她的英语怎么这么好。她回答,就是常看英文原版影片。”
前年,为了想留住女儿童声时的纪念,廖昌永给女儿录了一张唱片《泥娃娃》,父女俩还一起合唱了三首歌。每首歌录制不超过三遍就OK,连录音师都以为这是个常进棚录音的老手,但是他们不知道这是他女儿第一次录音。原本是一张纪念性的唱片,让廖昌永没想到的是,《泥娃娃》竟然成为2014年度十大发烧唱片之一。
“我的粉丝不溺爱我”
廖昌永是很受粉丝喜欢的那种艺术家,尤其是这几年他的口碑越来越好,就连2011年上海游泳世锦赛开幕式上的一段“游泳”视频被翻出来之后竟然也能火的不行不行的。但是,在廖昌永心里,他从来没有认为自己大红大紫过,“我只知道自己喜欢这个行业,就尽量把它做到最好。我很幸运,不管是自己的师长还是我的观众,大家对我的喜欢都不是溺爱的那种,他们有一说一,好的表扬你,不好的也批评你,他们经常会在我的微博和微信给我留言,哪个字唱错了,哪个字发音不标准,他们都会通过各种渠道告诉我。他们对我的每一场演出都很在意,之后会跟我提各种建议。”
廖昌永回忆,有一次,他录制出版了一张唱片,其中收录了李清照的《一剪梅》。他接到一位小朋友的来信,说他演唱的“轻解罗裳”中的“裳”发音念“CHANG”不是“SHANG”,“作为一名职业音乐家怎么能犯这样的错误呢,我感到很惭愧。大家对你是有要求的,所以你对自己就要有要求,同时自己对自己要求要更高,这样大家才不会失望。”廖昌永坦言,他对流量这个词一点都不排斥,“它是个双刃剑,你要想留住你的高流量,一定要拿出百分百的专注力,爱你的粉丝和你所从事的事业。如果你只贪图享受流量,它一定会离你而去的。一句话,你对它真诚,它对你就会真诚。”张学军
END
喜欢就点关注吧!
你点的每个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