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学习方法是思维导图(如何通过制作思维导图)

有读者看了我之前文章,问我怎么有效找出文章的核心思想。

要回答这个问题,先了解一下如何运用思维导图这个工具。

思维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它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和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

运用思维导图,不但让我们更容易记忆学到的东西,而且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思维导图有什么优势呢?

1 / 对你的思想进行梳理并理清头绪

2 / 更好地记忆

3 / 更高效地学习

4 / 看到事物的“全景”

5 / 帮助制定计划

6 / 能发挥你更强的创造力

7 / 节省时间

8 / 解决难题

9 / 帮助你集中注意力

10 / 更好地沟通交往

也就是说,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我们更便捷地制定个人目标,更轻松地学习和记忆各类知识,更有效地支配生活,更高效地完成工作,更完美地规划自我等等。

它除了可以提供一种正确而快速的学习方法与工具之外,运用在很多领域诸如创意开发、项目企划、教育演讲、会议管理,甚至人际交往、自我分析、解决性格缺失等方面,也会产生令人惊喜的效果。

我写的很多文章,都会随文附上两到三张思维导图来帮助读者理解内容。我之前在改变自己内向性格的时候,也是利用思维导图来给自己的性格做一个分析,把优缺点写下来,然后逐个改善和提高。

最好的学习方法是思维导图(如何通过制作思维导图)(1)

我的思维导图文件

最好的学习方法是思维导图(如何通过制作思维导图)(2)

其中一个思维流程图

怎么绘制一张思维导图呢?

网上已经有不少帮助建立思维导图的软件,包括MindManager、百度脑图等,但知道怎么亲自绘制一张,那么对于这个工具的运用,其理解也会更加深刻。

思维导图就是借助文字把你的想法“画”出来。

在绘制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使用颜色笔。因为颜色意味着丰富多彩,能够便于记忆,提起大脑的兴味。

工具如下:

白纸一张 / 彩色笔 / 你的大脑 / 你的创意

最好的学习方法是思维导图(如何通过制作思维导图)(3)

这是理想的结果

无论用在网上还是自己亲自拿笔绘制思维导图,一般都是按照这个流程。

第一步,在版面的中心地方画出你的中心词。如你看了一本关于情商的书,对提高情商有自己的心得,那么中心词当然就是“如何提高情商”。

第二步,然后画出第一级关键词。通常第一级关键词就是提纲挈领的总结归纳,也就是你对每一章主题的理解。好比“如何提高情商”的下一级,就是着重分解“如何”,例如读书、多参加社交活动、自我心理调节等,就是行动的分解。

接下来的做法,基本上都是大同小异,逐级分解每个关键词

当然了,我们绘制思维导图只是用作梳理知识和方便记忆,有时没必要弄得这么复杂,所以利用直接关键词来绘制,就能够满足我们的基本需求。

不过如果你有更多创意的想法,或者绘画能力很强,我还是建议保持上图的做法,因为这样可以更符合大脑的运作,让我们记忆得更牢固。

最好的学习方法是思维导图(如何通过制作思维导图)(4)

但思维导图也不是万能,它只是一个工具,无法解决我们生活当中的所有问题。怎么使用,运用得有没有效果,这些还是要做到心中有数。

运用思维导图来学习书本的知识,你必须要有一种能力,就是懂得归纳总结。

正如我上一篇文章说的那样,怎么才算掌握了书本的知识呢?就是看你懂不懂把知识整理出一个更易理解的逻辑类别。

而这种整理,需要你从文章这么多内容当中提纲挈领,归纳总结,才能够将其变成关键词,画到思维导图上。

如果你看完我之前那篇吸收知识的文章,都不知道内容的逻辑顺序,不知道重点是什么,那么你贸然绘制思维导图,不但浪费时间,而且很可能学错方向。

最好的学习方法是思维导图(如何通过制作思维导图)(5)

以前我们考试的时候,经常会考到作者文章表达的中心思想、段落的意思,这就是测试我们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和总结能力。

除非作者说得很模糊,否则一般来说,作者自己在文章里面都会给出相应的答案。这时你多读几遍,都可以找出那个“关键地方”。然后你就可以以此作为关键词来绘制思维导图。

当你绘制完成后,以后拿起导图回想学到的知识,你就会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就算真的想不起来,对应思维导图翻开相关的页面,你也很快复习到当中的内容。这就是思维导图对阅读效率的提升。

这是利用思维导图学习的方式。

至于其他制定计划,自我性格分析等,都可以透过这种方法去做。文中我分享了几张书本里的思维导图,给大家参考参考。

希望大家能够适当善用这种工具,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最好的学习方法是思维导图(如何通过制作思维导图)(6)

最好的学习方法是思维导图(如何通过制作思维导图)(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