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变成自己讨厌的人(你在抗拒什么就会变成什么)
抗拒恐惧,恐惧就会周身围绕。
但当我们停止压抑,我们的潜意识就会开始浮现,那便是天性。
每个人的天性都是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的。
你,不必与自己的天性为敌
作家周国平说过:“老天给了每个人一条命、一颗心,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顿好,人生即是圆满。”
有道是世事无常,人生总有颠簸。
把心安顿好,谈何容易?
究其根本,大起时不骄,大落时不噪,拿得起,看得开罢。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的闲适历来被艳羡被推崇。
有多少人为他弃仕途择山野的激昂动容,这是有多少人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情啊!
大抵是因为一句,万事不抵我愿意吧。
九岁那时,陶渊明父亲去世,母亲带着他去到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
孟嘉家里有许多藏书,这使得陶渊明能够博览群书,汲取智慧。
青春时期的陶渊明心系天下苍生,希望通过仕途改善社会弊端现实。
他二十岁就开始做官,先后担任过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
东晋末年,奸臣当道,朝政腐败,官场一片黑暗。
权臣恒玄发动叛变战争,陶渊明身先士卒加入到平叛战争中去。
在此次战役中,陶渊明巧妙地运用计谋平定了战争,为此立下了大功。
刘裕非常赏识他,给他加封官职。
此战役胜利后,刘裕的私利望欲却迅速膨胀,引起了陶渊明的不满,为此陶渊明果断的离开他另寻高就。
陶渊明的仕途在安邦济世的理想中与抵斥灰暗的官场政治中徘徊不断,不断地辞官又恢复官职。
最后在担任彭泽县令时,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果断抛弃了仕途之路,隐居田园
在《饮酒·其十》中,他写道:“道路迥且长,风波阻中途“。
这其实是在回忆自己坎坷的仕途生涯。
他一生本可以荣华富贵,但他不愿意出卖自己的灵魂。
好在,最后遵循了自己的本心。
宁可艰苦也要开始自己的田园生活。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陶渊明失去了荣华富贵,但收获了灵魂自由和人格尊严。
寄情于山水之间,自得其乐
这世间,不美好常有,留白即是圆满。
有人总说自己命运多牟,人生坎坷。
遇事对人总是阴气沉沉,郁郁寡欢。
但对于有些人来说,即便命运给他一张皱巴巴的纸,他也能交出一份绚丽的人生答卷。
济南的秋天没有冬天的冷冽,更没有夏天那般炎热,只有一份淡泊清凉与一份坚韧的美丽。
张海迪就是迎着济南的秋风出生的。也许是她的人生喜欢开玩笑吧,5岁那年她患上了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
在此之前她也是个将玻璃弹珠、小石块装满口袋,却很快乐的小孩儿。
在隔离室中,没有像寻常小朋友似的哭闹,张海迪开始和命运作对,开启了她坚韧的一生。
此后她无法上学,便在家自学完中学的课程。
15岁那年,随父母下放山东聊城,她便给孩子们当起了教书先生。
同样是那个时候,她学起了针灸,为乡亲们无偿治疗。
后来,她还自学了多门外语,翻译了众多著名小说。
1983年,她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出版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著名书籍。
其中散文《生命的追问》,出版不到半年,已重印3次,并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
在此之前这个奖项从未颁发给任何散文作品。
泰戈尔说:“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这句话放在张海迪身上再合适不过了。
同年,张海迪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
文章一发表就引起了巨大轰动,使张海迪名噪中华。
她怀着那一份勇于把自己的光和热献给人民的信念,激励了亿万青年。
她说:“活着就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邓小平同志对她的评价颇高:“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
张海迪这充满励志与力量、坚韧不拔的一生啊,激励着许多留白的人们,她才是真正的偶像!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悲观者见危,乐观者见机”。
究竟是危还是机,全凭当事人的一念之间。
悲观者总是停滞、抱怨,任由危机转变为死局。
乐观者则能抓住危机,将其转化为有洞见的先机。
苏轼就是后者。
元丰二年,彼时已43岁的苏轼被调任湖州知州,按照惯例,苏轼給神宗皇帝写了一封《湖州谢表》。
由于是诗人的缘故,这样官样的文章,难免会添上自己的个人色彩,说自己“愚不适时,难以追进新培”。
这本是一件不足一提的小事,可谁知新党抓住了这些话语不放,说他“包藏祸心”、“愚弄朝堂、妄自尊大”。
使得才刚上任三月的苏轼遭到逮捕,解往京师。
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后来苏轼便被贬到了黄州。
因为没有实权,苏轼也有过一段抑郁不得志的日子。
但思来想去,时间对于任何人都是公平的,即便是周瑜这样的人杰,最终也被黄沙所掩埋。
所以,苏轼豁然开朗,写下了那首千古绝唱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千古风流人物……”
即便怀才不遇,我之人生也有旷达之心。
被贬黄州的第三年,苏轼与友人出行游玩,途中遇暴雨。
友人们都忙着躲雨,苏轼却不以为意,反而诗兴大发,作下名词《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多么的豪迈超脱。
苏轼乐观的心态使得他迅速拨开眼前阴霾,生活也逐渐安稳下来。
那年三月,游蕲水清泉寺时,顿生灵感,写下了《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谁道人生再无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一字一句无不透露着苏轼对美好生活和未来的向往,执着于生活乐观豁达之情。
就像陆游所说的那样:“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结语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便是在认识生活真相之后依旧热爱生活。
我们并不知道自己是否能成为英雄,但未来很长,我们可以边走边调整。
这世上,有许多人总在临渊羡鱼,却忘了退而结网,更不会临渊结网。
只有全力以赴且自我接纳,才有底气对自己说:我爱我自己。
从此刻开始,享受这不一样的人间烟火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