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悄告诉你的金点子(试试从这两点上着手)

中国人普遍存在知识焦虑和无休止地上进。现代人的一生中,从25岁到60岁都是在工作中的,一年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工作,剩下的时间不是加班,就是在考证、上网课中。但是,这种满满当当的勤奋是正确的吗?

这种勤奋会让知识量增长,却可能会让洞见变得更少。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过于勤奋是创意的天敌。真正能激发创意的,往往不是高强度勤奋的环境。

悄悄告诉你的金点子(试试从这两点上着手)(1)

举个例子:英国有一所著名的卡文迪许实验室。这个实验室厉害到什么程度呢?从1904年到2011年100多年间,卡文迪许实验室已经有29名研究人员获得诺贝尔奖。(中国到今天为止,科学领域也只有屠呦呦女士1位获奖者而已)。甚至有人说,“在鼎盛时期,全世界二分之一的物理学发现都来自卡文迪许实验室。”

不过,这个实验室一直有这样的一项规定:每天下午六点整,大家都必须停止工作。如果谁不遵守,他们就会给他讲英国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卢瑟福(Rutherford)的名言:“希望各位马上回家,好好想想今天做的工作,好好思考明天要做的工作。”

据说,某天深夜,卢瑟福又来到实验室检查,发现有人还在专心做实验,竟然没发现卢瑟福站在他身后。

卢瑟福轻声地问道:“你上午在干什么?”

学生回头一看,是卢瑟福,他马上站起来,小心地回答:“做实验。”

卢瑟福又问:“那么,下午呢?”

学生回答:“做实验。”

卢瑟福提高了声调,再问:“晚上呢?”

学生以为老师在表扬他,得意地回答:“还是做实验。”

卢瑟福极为严肃地问:“你整天做实验,还有时间去认真思考吗?”

学生低下了头。

临走,卢瑟福告诫他:“如果你六点前没法完成应该要做的工作,就马上回家,好好思考今天做的工作,思考明天要做的工作!”

勤奋的确能弥补一些不足,但对创意来说反而越勤奋,越容易得不到想要的结果。

创意就是在大脑数据中搜索有用的信息,将旧元素重新组合而形成的。

悄悄告诉你的金点子(试试从这两点上着手)(2)

01 NLP理解层次

为什么自己时常想不出好点子,看看自己属于哪一理解层次,就知道自己最优先需要提升的是什么。

最底层:环境

处在这个理解层次的人,当问题发生时,首先会把问题归结成因为环境的不好而产生的问题。

环境是除自己以外的一切:身边的人、领导、同事;所在的公司;竞争对手;天气;大众舆论等等诸如此类。

往上走一层:行为

处于这个理解层次的人,在外人看来是一位非常乐观,充满正能量的人,他们从不对环境妥协!他们相信上天不负有心人,只要我持续努力,事情一定有转机。当问题发生的时候,只要自己持续努力,事情一定会有转机!

想要解决问题,就得开始行动啊!自己不能改变环境,能改变的只有自己!为什么还没有成功,就是因为还不够努力!不改变,环境如何改变?不行动,环境如何改善?

再往上走一层:能力

处于这个理解层次的人,当问题发生的时候,首先会把问题归结成是因为自己的能力不足而产生的,会在能力层面寻找更好的方法解决问题。

能力是能用更简单、更高效的方式解决同样的问题,有选择便是有能力。

这类人有非常强大的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能把学习到的知识,转化为可操作性的方法,进而改善效率,解决问题。

做到这个层次,既有行为层的勤奋努力,又有能力层的方法套路,普通的问题已经难不倒自己了,因为总能找到办法来解决它们。

能力这个理解层次,是我们意识能想到的最高层次了。再往上走,就进入到我们的潜意识区域,内容会变得比较模糊。

BVR层:做选择题的能力

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更重要,什么可以忽略不管?

BVR:Believe 信念,相信什么是对的?Value价值观,A和B哪一个更重要?Rule规条,做人做事的原则。

再往上一层:身份

我是谁?我想成为一个怎么样的人?

最高层次:精神

人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

当你觉得自己勤奋属于低水平的,没能想出好点子来,需要再往上走到哪一层次?

悄悄告诉你的金点子(试试从这两点上着手)(3)

02 创意来源夯实的基础

第一步:专注,找到自己的主业

当你想成为一名资深咨询师时,就聚焦于咨询领域,就像牛顿天天研究物理。

第二步:多看,打开你的眼界

打开眼界,看任何东西,跨专业、跨领域,百无禁忌。

但在此之前,大家需要现有专业基础,将眼界浓缩至专业范畴之内,这是创意灵感萌生的前提。

第三步,多做,使身体状态保持激活状态

大家画画一定有感触,自己好久没画东西,手会变生。

所以,手一定不要停,让自己的身体与思维一直围绕自己的专业处于激活状态,这也是创意灵感萌生的必要前提。

第四步:思考,不断思考,用力思考

正如大家所听到的所有伟人事迹,他们的思考永不停歇,无论身在何处。

无论身在任何领域,只要做得到以上四点,并坚持下来,你就能够体验到被灵感撞击的快感。

创意就是大脑数据中搜索有用的信息,重新组合形成,灵感是突然展现的一种大脑中各类数据的重新组合的方式。

真正的灵感和创意,一定是对事物一种全新并且深邃的认知,是事物本质的呈现。

悄悄告诉你的金点子(试试从这两点上着手)(4)

03 3种激发创意的场景

创意虽然不能时时刻刻都能有,但这3个场景是激发创意的机关。

1.想不明白,聊明白

心理学家认为,思维的碰撞能很好地提高创造力。最好的主意都是在和别人高质量聊天的时候跳出来的。

人类历史上三次重要的知识大爆炸都有类似的情况是多元、有闲、思维碰撞。如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公子大量地养士,形成了一种多元、有闲、思维碰撞的局面。

02.想不明白,离开一会

在休息的时候,我们的大脑发生了什么?

我们认为自己在休息,其实对于大脑来说,从未停止运转,信息加工一直在我们头脑里进行着。

只不过遵循不同模式,在我们清醒状态下思考时,大脑会遵循意志法则,思路按照一个固定的方向推进,就好像一台老式的串行计算机,解决完一个再解决另一个。

当我们在休息状态下思考时,我们大脑就会交给潜意识处理,这个时候,思维遵循心理联系法则,进行随机的思考和组合。想法摆脱了理性的控制,一些平时你觉得不靠谱的想法会脱离束缚拼接起来,在各个串行电路上彼此追逐,那些不相干的联系一旦接通,就会成为优先的联系。

激发创意最好的方式就是左右脑切换。如果想个问题想不明白,那就换个思考方式,比如说锻炼、跑步、打球、玩游戏……这是在换脑区;当你重回电脑前,思路会重新通畅起来。

文字和逻辑都是线性的,而视觉是多维度的,如去画个画,当你把所有部分都在纸上铺陈开,事物之间的联系就自然呈现出来了。

3.想不明白,睡明白

遇到事想不明白,不妨稍微睡一会。有一个关于创意的实验结果显示,睡一会的人在创意测试里的得分比没睡的人高两倍。

爱迪生就曾经发明过一种特别奇特的思考问题的方法。他手上抓着一个轴承,然后坐着思考一个问题,让自己慢慢睡过去。等他就要睡着的时候,手上的轴承就会嘭~地落在地上,把自己吓醒,这个时候,他赶紧抓住脑子里的灵感,然后写下来。很多绝妙的创意就是这样产生的。

如把想不明白的问题写在一张白纸上,然后放在床头,带着问题睡觉。第二天起床,再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往往就有了清晰的答案。

在工作时可能没有睡觉的条件,这时或者可以选择如个厕,让自己从那个紧张的环境中放松出来,无论是身体还是精神上都放松,灵感很快就涌现出来了。

小结,如果你创意不够,想不到好点子,往往不是你太偷懒,有可能是理解层次不够,或者留白不够。长期来说,理解层次不够就花时间提升能力水平;留白不够,可以一个问题思考超过30分钟,还没想出来,就和别人聊聊天,出去走一走或者睡一觉,更好的想法也许会自己跳出来。

悄悄告诉你的金点子(试试从这两点上着手)(5)

今日精进

你的好点子都是从什么场景中来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