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府斗鸡(漳州斗鸡期待重出江湖)
《福建日报》2023年5月21日第06版
核心提示
鸡,大家都很熟悉,但是斗鸡,许多人未必见过。在福建,就有一种斗鸡,它历史悠久,是我省三种地方品种鸡之一。它曾经在全国声名赫赫,威震江湖,被列入“中国四大斗鸡”,它就是漳州斗鸡。
漳州斗鸡以观赏和角逐为目的,精干结实,善打善斗,漳州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为其生长提供优越环境。长期以来,养斗鸡、玩斗鸡被认为“不务正业”,这种古老的鸡种“地位”日渐式微。近年来,随着养殖户的减少,漳州斗鸡的种群数量也越来越少。在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期间,发现漳州斗鸡存栏数量不容乐观。2021年,福建省农业农村厅将漳州斗鸡品种列为地方品种保护项目。社会有识之士发出呼吁,应关注漳州斗鸡的传承与保护,挖掘、做大斗鸡民俗文化,借助文旅融合,让漳州斗鸡早日“重出江湖”。
古老鸡种辉煌不再 存栏数量不容乐观
初夏的一天,一大早,漳州芗城区农业农村局局长林长强和畜牧站相关负责人一起驱车赶往浦南镇诗朋村,现场调研考察漳州斗鸡的养殖情况。
斗鸡是一种以善打善斗而著称的珍禽,也是一种单独的家禽品种,又名打鸡、咬鸡、军鸡,是我国古老的鸡种,有2000多年的历史,《史记》和《汉书》上多处记载有关“斗鸡”之事。但许多人或许不大清楚,漳州的斗鸡曾经在全国名震江湖。
1988年出版的《中国家禽品种志》记载,中国斗鸡的形成已有悠久的历史,漳州斗鸡与中原斗鸡、吐鲁番斗鸡、西双版纳斗鸡并列为“中国四大斗鸡”;《福建省志·畜牧志》也记载,我省地方品种中,鸡共有三种,其中就包括漳州斗鸡。
酣战中的两只漳州斗鸡。图源:福建日报
车子在村边的一条小路停下,路边的荔枝林里,有几间房子和一个用砖头围起的院子,这里就是漳州斗鸡繁育协会的养殖基地。
漳州斗鸡繁育协会会长林炎明正在精心饲养斗鸡。荔枝树下,一只只红冠斗鸡,器宇轩昂。“这些都是壮年斗鸡,刚满1岁,可以上‘战场’了!”林炎明说,斗鸡一般不笼养,只能放养捉虫吃草,上树栖息,任凭风吹雨打、日晒雨淋,经自然选择存活下来,而后还要经过“兄弟姐妹”手足争强,人工训练比试,才有资格留下育种,否则就失去漳州斗鸡特有的天性。所以,一到晚上,斗鸡都会各自飞上荔枝树栖息。
漳州斗鸡是以观赏或角逐为目的的观赏型品种,其中以“乌鸡红盖”为上品。“历史上的漳州斗鸡,在对外交流比赛中多次树过‘无敌牌’,享誉港台地区及东南亚一带。”林炎明说。
漳州斗鸡虽然早在1988年就被确定为国家级保护的地方禽畜品种,但这些年来,由于各方因素制约,种群并没有做大,特别是近几年来,养殖数量越来越少。
保护好品种特性 建立斗鸡“家族谱”
“2021年,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发现,全市漳州斗鸡存栏数量只有800多只,情况不容乐观。”林长强说,于是从当年开始,福建省农业农村厅把漳州斗鸡品种列为地方品种保护项目。根据摸底调查漳州斗鸡存栏数和省级专家建议,漳州斗鸡地方品种采取保护区保护,并成立漳州斗鸡繁育协会承担品种保护工作。
酣战中的两只漳州斗鸡。图源:福建日报
林炎明告诉记者,目前,基地主要分为几块区域,其中有种鸡配对区、小鸡保育区、半成鸡放养区、后备种鸡选种训练场,还建有饲料仓库、斗鸡孵化室、兽医实验室、清洗消毒房等。
“克里琴科”“一盆水”“双拐加锤”“一锤定音”……在漳州斗鸡繁育协会办公室的墙上,挂着一幅幅斗鸡的照片及其“江湖外号”,个个都是鸡中的“战斗鸡”。
“这些都是以前‘战功卓著’的斗鸡,现在繁育基地里的许多斗鸡,都是它们的后代。”林炎明说,为了保护漳州斗鸡品种特性和斗性,他们对这些斗鸡逐一进行登记造册和编号,由哪只鸡配种所生的蛋都进行了编号,每一只小鸡孵出来后都有一个电子身份证号码,明确其系谱来源,建立、健全漳州斗鸡“家族谱”,并跟踪后期饲养,对比赛成绩进行建档记录。
漳州斗鸡是经过长期驯养培育专为打斗、玩赏的家禽品种,但也并不是每只斗鸡都能打斗或用来打斗。
林炎明说,漳州斗鸡中,雌鸡不打斗,用来生蛋繁育或食用,从雄鸡中选出精壮、长势较好的进行训练打斗,称作“战斗鸡”。“你看,这个笼子里全部是‘战斗鸡’,每位‘选手’都有自己的名字,能查询到家谱系列号,中间这个一米多高的圆形围挡就是斗鸡战斗力的测试场地。”
林炎明手中抱着一只壮年漳州斗鸡。图源:福建日报
话声刚落,林炎明从两个笼子里各抓出一只“战斗鸡”放入围挡里。两只鸡互看几眼后,相互不服气,随后马上扑腾扑腾厮杀起来。
“由优质种母鸡所产的蛋孵化出来的小鸡,全部由专职‘保姆’带养。”林炎明说,充当“保姆”的母鸡,是从众多雌性斗鸡中挑选出来的。目前,协会基地采用电子孵化器为好斗的雌性斗鸡代孵,出壳后小斗鸡再由“保姆鸡”代养,减少了母鸡孵化的踩踏损失,有利于种群扩繁。
在种蛋孵化室里,林炎明打开智能孵化器,只见里面摆放着一盘盘要进行孵化的鸡蛋,每个种蛋都标记有父母种鸡的身份代码,小鸡出壳后植入电子身份证芯片,建立鸡种血源可追溯记录,以确保斗鸡血统纯正。
“相比一年能产300枚蛋的普通蛋鸡而言,斗鸡产蛋量不高,只有80枚左右。”林炎明说,经过这几年的繁育,基地里现有1000多只漳州斗鸡,加上协会会员及周边一些农户的散养,目前全区斗鸡数量已达2000多只。
挖掘斗鸡价值 可观赏与食用
“漳州斗鸡曾经辉煌过,但现在辉煌不再了!”林炎明说,现在首要的任务就是加大培育保种力度,做大种群数量,不要让“漳州斗鸡”成为历史。
林炎明毕业于漳州农业学校,国家级执业兽医师,有着20年畜牧生产实践经验。十几年前,他第一次接触到漳州斗鸡时,就深深喜欢上了漳州斗鸡。在了解了斗鸡产业的现状后,他在村里择一处10多亩的荔枝园地,建设了这个繁育基地。
漳州斗鸡除了少数雄鸡被训练为“战斗鸡”外,剩余的斗鸡都可作为食用鸡。成年斗鸡经测定,平均屠宰率为91.3%,半净膛率81.3%,全净膛率68%,有“三高一低”显著特点,即瘦肉率、氨基酸含量、矿物质含量高,胆固醇含量低,具有较好的养生食补价值。
“肉质鲜美!”林炎明笑着说,漳州斗鸡是漳州的本地物种,遗憾的是,许多漳州人或许平生从没品尝过一次斗鸡,这几年,每只食用斗鸡的销售价格不断上升,供不应求。
观赏斗鸡也是在品味一种民俗文化。从斗鸡的繁育、喂养、训练、打斗,到斗鸡比赛的观赏、斗鸡菜肴的品尝,无不透出浓郁的地方文化气息。
手指墙上的照片,林炎明说,这些斗鸡都曾经“战功显赫”。图源:福建日报
漳州市艺术馆原馆长王燕成说,漳州斗鸡历史悠久,他早在10多年前就开始关注漳州斗鸡,并建议有关部门进一步挖掘、培育斗鸡民俗文化,通过在古城等景区举办斗鸡表演等形式,借助文旅业做大斗鸡产业。
去年出台的《漳州市畜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提到:“漳州斗鸡在芗城有200多年的养殖历史,其习俗文化一直在民间流传。”该《规划》也明确提出应扶持包括漳州斗鸡在内的品种资源保护,“建设文化旅游园、休闲生态农场、旅游观光点,饲养一批漳州斗鸡等特种经济动物,丰富休闲观光内容和乡村旅游特色,增强旅游群众的观光感”。
“尝试进一步发掘文化内涵,促进品种培育、产业发展。”林长强说,通过充分调研后,他们将收集整理漳州斗鸡的民俗文化传统材料申请非遗,适时在漳州古城举办漳州斗鸡表演赛,一来可以丰富漳州古城的文旅项目,二来可以提高漳州斗鸡的知名度,从而推动漳州斗鸡产业的发展。
故事
“鸡王争霸赛”为正名而战
2003年芗城区政府举办的鸡王争霸赛 (资料图片)
20年前,漳州斗鸡一度辉煌过。现在许多当地群众在说到漳州斗鸡时,总会回想起20年前的那场轰动“江湖”的“鸡王争霸赛”。
由于历史原因,长期以来,许多人认为漳州斗鸡属于玩赏鸡,养斗鸡是“不务正业”。当时的养殖者或农户只能私下低调养殖,然后偶尔把鸡抱出来私下相互斗一斗、交流娱乐,所以在民间,漳州斗鸡总体存栏数始终不高。
漳州斗鸡是国家级保护的地方禽畜品种,为了保护这个地方品种,促进斗鸡养殖业的发展,2002年底,芗城区政府决定举办一次公开的斗鸡大赛,为漳州斗鸡正名。
“鸡王争霸赛”的消息公布后,吸引了一大批斗鸡爱好者,大家纷纷为自己精心饲养的斗鸡报名参赛。
2003年1月5日,天气晴朗,在漳州马口花博园,斗鸡场上人山人海,经过6天11场精彩激烈的比赛后,最后一场大决战在这里上演,漳州斗鸡界“权威人士”、福建万安集团董事长苏万安任裁判评委组组长。
此次“鸡王争霸赛”共评出优胜奖9名,一、二、三等奖各1名。漳州斗鸡爱好者蔡郑华所饲养的“秃鹰”获得漳州斗鸡的“鸡王”称号。这只“鸡王”在随后举行的拍卖会上,被一名斗鸡爱好者以9800元拍走。
这是福建省内首次由政府主办的斗鸡比赛,主办方是漳州市芗城区人民政府。为期6天的“鸡王争霸赛”吸引了数万名斗鸡爱好者及群众前来观看,提高了漳州斗鸡的知名度,漳州斗鸡从此从“地下”又走到“地上”。
这次活动后,漳州斗鸡开始走进公众的视野,也让许多有识之士关注到漳州斗鸡的现状。在当年的漳州两会上,赖德芳等10位漳州市人大代表联名向大会提出了《关于“扶持、壮大漳州斗鸡产业”的议案》。
赖德芳认为,漳州斗鸡产业是一个充满生机、前景广阔的产业,不仅可以促进漳州市畜牧业的更快发展,而且将推动餐饮业、旅游业等诸多产业的发展。可以说,围绕漳州斗鸡将形成一条“产业链”。建议市政府从政策上给予倾斜,从科技专项资金或支农资金中给予适当扶持,发展壮大漳州斗鸡产业。这个议案,引起了人大代表及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重视。
漳州斗鸡一斗成名。短短一年时间里,漳州斗鸡新闻不断:漳州斗鸡同业公会成立,苏万安当选首任会长;开通了世界上第一个斗鸡网站,开发了斗鸡宴,筹建全省首家斗鸡馆,建设斗鸡保种场等。
通过一系列的提振措施后,漳州斗鸡产业得到极大的促进,芗城区斗鸡存栏数一度达到2万多只,并拥有一支庞大的业余斗鸡爱好者队伍。
“漳州斗鸡的名气就是在那个时候打出去的,全国各地的斗鸡组织及业内人士都来参观学习。”回想起20年前那场“巅峰之战”,漳州斗鸡同业公会首任会长苏万安记忆犹新。
走过巅峰后往往是谷底,漳州斗鸡也不例外。那场“鸡王争霸赛”之后,又举行了几场较小规模的表演活动,渐渐地漳州斗鸡降温了。由于当地对斗鸡民俗文化缺乏认知,相关部门支持不够到位,漳州斗鸡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销声匿迹。
这几年来,各地都在做大文旅文章,各类民俗表演大放光彩,漳州也不例外,大鼓凉伞、芗剧表演、木偶戏表演等经常亮相漳州古城,深受欢迎。但同为漳州民俗活动之一的漳州斗鸡表演,却始终难见踪影,漳州斗鸡的发展之路显得扑朔迷离。
“我正在筹备建设一个集繁育、科研、文旅、观光、餐饮为一体的综合性斗鸡馆,目前已经完成规划。”出于爱好和一种难舍的情结,这20年来,苏万安在忙于自己的事业之余,还在饲养一批斗鸡,偶尔也会抱出去和朋友交流娱乐。将漳州斗鸡发扬光大,始终是他最大的梦想。
相关链接
“战斗鸡”如何养成
漳州斗鸡体躯高大,生性勇、体壮、好打斗,有自己独特的训练方法。
“首先,和运动选手一样,斗鸡也要经过选拔,不是所有的漳州斗鸡都可以上场比赛。”林炎明说,雌性漳州斗鸡作为种鸡及食用,“战斗鸡”则是从年轻的雄性斗鸡中进行选拔。养殖基地里,大大小小近千只斗鸡,当选“战斗鸡”的不过数十只。
“运动员每天上午要跑步,‘战斗鸡’也一样!我现在每天上午都要陪它们跑步。”林炎明笑着说,早晨6点起床,给斗鸡喂浓浓的茶水,让斗鸡做跑步及翻腾、飞跃训练,陪着它们跑步,或在后面追赶;有时也会把母鸡放在鸡笼里,让雄斗鸡围着鸡笼转、跑步,这也成为斗鸡们的早操,训练它们的耐力。
在训练中,有些养殖者还会用酒对斗鸡进行全身各部位如脖子、头脸、翅膀、腿部等进行按摩、强身,使其肌肉发达。
林炎明笑着说,“战斗鸡”的伙食是很丰富的。脱颖而出的“战斗鸡”获得高规格待遇,每天早上被喂养蛋清,吃一些稻谷、玉米。“战斗鸡”的午餐是西红柿,傍晚五六点进晚餐,吃的是稻谷,夜宵则是“豪华夜宴”,如土龙、鸽子炖洋参等,注重增加营养。
由于伙食待遇较好,所以喂养成本也较高,正常一天的伙食少则几十元,备战时多则上百元。
通过训练及改善饮食,慢慢提高“战斗鸡”的体能体魄。然后再让它们两两比赛、战斗,慢慢培养它们的实战经验。
经过100多年的演化,现在漳州斗鸡已基本形成一套约定俗成的、较为完整的比赛规则。
斗鸡爱好者相约比赛娱乐,都会用一个专用的笼子来装鸡,外面围罩着布,提到比赛现场,斗鸡场是用竹子围绕成一个20平方米左右的圆圈。观众不入内,只能在圈外观斗,在关键时刻不许喧闹、比手,以免惊动双方斗鸡。
比赛时间正常在2~3小时,有一方鸡出声为败。如鸡主爱鸡,不让其出声败走,也可抛白毛巾认输。
来源:福建日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