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列舰巡洋舰护卫舰驱逐舰区别(战列舰巡洋舰装甲舰)
【话说军世】在现代战舰序列中,驱逐舰已经成为主要的通用舰艇,航母则成为了舰队核心主力舰,而巡洋舰却成为了即将“消亡”的舰种,目前仅有美俄还有现役巡洋舰,那么曾经的战列舰、巡洋舰还有驱逐舰等舰种,是怎么划分的呢?
战列舰、巡洋舰、装甲舰、战巡有什么区别?如何划分
战列舰等舰艇是火炮为海战主要方式时代的主力舰,诞生的年代很早,与巡洋舰、驱逐舰等舰型的划分可以分几个方面来说:
1、火力与防护:铁甲怪兽的出现
早期风帆战舰时代,战舰的区分最为明显的差距就是火炮数量的多少,如大航海时代的盖伦帆船,一般有4桅杆,尾甲板有7层,虽然同样适用前装火炮,不过更多的甲板可以布置更多的火炮,如一等战列舰一般有100门以上舰炮,二等为90门左右,三等为64-74门,巡洋舰等舰则是火炮少一些,一般在40门以内,相对较小的舰艇。
而海战中,由于此时火炮射程较近,因此一般都是“保持一线队列(单纵阵)前进”,也就是“战列线”,因此得名战列舰。
随着后装火炮的出现,在战列舰历经前无畏舰、无畏舰、超无畏舰等时代后,为了击穿防护能力越来越强的装甲,战舰火炮的口径越来越大,在1922年的《华盛顿海军条约》中,各舰型的火炮口径有了一定的标准:
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主炮口径不能超过406毫米,重巡洋舰主炮口径上限为203毫米、轻巡洋舰主炮口径上限是155毫米。此时,舰炮口径成为了舰型分类的主要标准。
实际二战中,日本海军还是建造出了主炮口径高达460毫米的大和战舰,不过,整体这一时期的战列舰口径都在406毫米以内,如装备英国、美国和日本的7艘装备了406毫米舰炮的“BIG7”。
2、航速与吨位:战列舰与战巡的“分久必合”
船只在风帆时代航速都比较慢,在战舰开始使用木质结构外部敷设装甲,以及全钢制舰体的早期,虽然已经开始使用蒸汽机,不过航速依旧不算快,超过10节但是没有快多少。
在前无畏舰到一战时代左右,由于吨位的增加,动力系统却没有明显提升,战列舰的航速也就勉强只有20节左右,巡洋舰因为舰体吨位小一些,航速更高也更加灵活,消耗的燃料也低于战列舰,更加适合远洋航行,巡航海上交通线。
此时还有两个重要舰型登场,那就是战列巡洋舰和驱逐舰,战列巡洋舰简单地说,就是顶着战列舰的火力,拥有巡洋舰的舰型和航速,适合长时间远洋航行,猎杀对方巡洋舰。
而驱逐舰当时主要是为了保护主力舰,负责反击对方主要武器为鱼雷的小艇,吨位并不大,主要是打杂的,后来逐渐发展为护航、反潜等多任务,主炮口径低于轻巡洋舰。
在二战之前,各国在发展战列舰时,由于动力技术的提升,战舰的航速大幅增加,美国海军的依阿华级、德国俾斯麦、英国乔治五世级等战列舰,造吨位大幅提升远超4万吨的情况下,航速都接近或者超过了30节,远洋能力也大幅提升。
此时的战列巡洋舰地位则变得比较尴尬,原本利用高航速、轻装甲和战列舰火力猎杀巡洋舰的优势,也变得不复存在,于是,原本从战列舰分化而来的战列巡洋舰就又“分久必合”:和战列舰一起演化回了高速战列舰。
3、任务范围:“打群架”与“看场子”的区别
海军各舰型的区分,其实主要按任务范围划分的,如战列舰的火炮数量和口径等,都是为了在双方主力舰海战中,可以击毁“护甲”更厚的主力舰而发展的,可以说就是为了“打群架”而生的。
而巡洋舰和驱逐舰等舰,本身并不是海战对决而诞生,如巡洋舰需要有更好的远洋能力,在和平时间,保护重要的海上交通下,并保证有足够的火力去打击“觊觎”己方海上利益的对方。
此时的驱逐舰和巡洋舰一样,都更像是“看场子”的,早期的驱逐舰主要是在主力舰周围,驱逐那些携带白头鱼雷的小艇,在潜艇逐渐发展后,于是,驱逐舰又多了驱逐潜艇保护己方舰队和商船的任务。
在二战后的现代海军中,由于海战形势的发展,舰炮远射被战机和导弹的超视距海战所替代,昂贵的战列舰迅速被控制范围更大的航空母舰所替代,吨位较大的巡洋舰,则仅剩一席之地,而任务范围更加灵活的驱逐舰,则逐渐成为海军的通用型舰艇,如现在的伯克级、055、052D等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