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基泽导演(浅析金基泽一家悲剧结局的必然性)


金基泽导演(浅析金基泽一家悲剧结局的必然性)(1)

《寄生虫》影片海报

影片《寄生虫》于2019年在韩国上映,就有幸在今年,获得了第72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这是金棕榈奖首次花落韩国。

这部捧回金棕榈奖的影片讲述了贫穷的金基泽一家人意外成功地在上流社会朴社长家找到工作。然而,他们的野心并没有因此得到满足,而是将朴社长一家视为全家变成有钱人的快捷通道。

通过看完整部影片,我认为,金基泽一家的悲剧结局并非偶然,而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金基泽导演(浅析金基泽一家悲剧结局的必然性)(2)

精神腐朽是不愿进取的家庭氛围的本质和必然

精神腐朽是不愿进取的家庭氛围的本质。所谓不愿进取的家庭氛围,就是全家人安于现状,这不同于满足美好的生活,而是处于艰难的处境依然不做任何努力和改变。没有任何一种成功是由精神萎靡的人创造的,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失败。

金基泽导演(浅析金基泽一家悲剧结局的必然性)(3)

一起吃饭的金基泽一家人

影片《寄生虫》中,金基泽一家人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全家人挤在一家小小的半地下室过着相依为命的日子。只要外面下暴雨,家里面的水就会泛滥成灾,甚至还有酒鬼会对着他们家的窗户小便。

金基泽一家人都没有工作,父亲金基泽曾是一名司机,母亲忠淑是退役的链球运动员,儿子基宇高考四次均以失败告终,女儿基婷有艺术天分却因为家里的贫穷没钱供她上学。金基泽一家虽然没有工作,但是他们身体健康,并没有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的疾病。即便如此,他们还是不愿意出去赚钱养家,全家人都靠着折披萨盒换取生活费。

诚然,韩国的就业压力很大。在影片后面,父亲金基泽成功进入上流社会家庭得到司机一职后,他兴高采烈地说道:“在500个大学生竞争一个岗位的韩国,自己还能够找到工作!”韩国的竞争的激烈可见一般。我不否认金基泽全家因为能力、背景等等问题找不到工作的可能性。但是,除了全家待业,我还在影片看到了金基泽一家懒散的家庭氛围。

金基泽导演(浅析金基泽一家悲剧结局的必然性)(4)

金基泽家的半地下室

金基泽一家通过帮店铺折披萨盒子过日子,仅仅是折盒子这么简单的工作,在店家验收时居然会有四分之一的披萨盒子是不符合标准的。从这件事情上,足以看出他们做事情是不够细心的。

店家提出要扣除折盒子的报酬时,母亲忠淑反应激烈,与店家发生争吵,不同意店家的做法。与此同时,儿子基宇和女儿基婷还建议店家聘用基宇。他们没有意识到,是自己工作的失误才导致商家不愿意全额支付报酬,还以为是商家咄咄逼人,不会自省。

在这样不愿进取的家庭氛围的侵蚀下,人的进取心很容易就会变得腐朽。在金基泽家中,这种不愿进取的家庭氛围的根本来源是父母。

在影片中,我看到母亲年轻时朝气蓬勃地参加链球比赛的照片,他们也曾提到自己曾经尝试做蛋糕生意但是结果以失败告终的人生经历。在我看来,是社会的真实和残酷磨平了父亲金基泽与母亲忠淑的棱角。他们的命运是多舛的,但是对于他们将不愿进取的心传递给了子女,我很难对这对夫妇的命运产生同情。

金基泽导演(浅析金基泽一家悲剧结局的必然性)(5)

母亲曾经获奖的照片

自古以来,贫穷与富贵代际相传是大多数人无法逾越的普遍规律。通过这种传递,社会阶层出现的鸿沟只会越来越大。在这种代际相传中,传递的不仅仅是财富,还有家风、人脉等等。我认为,其中最为重要的,当属拼搏的进取心。一个人如果不愿意上进,后面的一切都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

父亲金基泽与母亲忠淑不仅仅将贫穷传递给了子女,更是将不愿进取的家庭氛围传递给了子女。这些传递在腐朽他们精神的同时,也慢慢腐朽了他们的人生。从他们以不求上进的想法,却想着跻身上层社会的那一刻,悲剧结局就已经注定。

金基泽导演(浅析金基泽一家悲剧结局的必然性)(6)

空有目标却不努力的必然结果

看完整部影片,我能感受到金基泽一家对脱离贫穷生活的渴望。当金基宇被朋友介绍到朴社长家担任英语家教时,他被眼前富丽堂皇的别墅惊艳到了,我从他眼中看到了对朴社长家庭的羡慕、对拥有大房子的渴望和想要变成有钱人的欲望。

金基泽导演(浅析金基泽一家悲剧结局的必然性)(7)

基宇和朴夫人在对话

我不得不承认,金基泽一家人都很会把握和制造机会。从儿子基宇成功入职英语家教,到引荐妹妹基婷成为朴社长儿子的艺术老师,再到妹妹基婷引荐父亲金基泽成为朴社长家的司机,最后由父亲金基泽引荐母亲忠淑成为朴社长家的管家。就这样,金基泽一家人设计赶走了朴社长家原来的司机和保姆,全家人如愿找到工作,供职于上流社会朴社长的家里。

在上流社会人家中工作,他们也成为了朴社长劳动成功的享受者。在朴社长家安逸的打工生活,让他们渴望脱离贫穷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他们家人在多次谈话中,都透露着想要永远住在朴社长家中的欲望。所以,在主人出去露营时,他们在别墅中吃喝玩乐,尽情挥霍,真的像是在自己家里一样。

在找到工作的同时,金基泽一家沉睡多年的“进取心”突然苏醒过来。在富人家庭工作,让他们感觉自己离脱胎换骨近了一步。但是,他们并没有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地摆脱自己艰难的处境,而是想着以朴社长一家人为踏板,一步登天。儿子基宇担任朴社长女儿的家教,在第一次上课时就故意与朴社长女儿有肢体接触,并且成功获取她的好感。当一家人在朴社长家聚会时,他就做着成为朴社长女婿的白日梦。

金基泽导演(浅析金基泽一家悲剧结局的必然性)(8)

基宇握住朴社长女儿的手

将金基泽一家人如何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进入朴社长家置于一旁,他们一家人始终是在靠自己的劳动赚钱。他们一家四口每个月能够获得不菲的劳动报酬。拥有了这一笔钱,他们原本可以拥有改变人生的机会:金基宇可以在闲暇时间再认真学习考取大学,或者学习一些有助于找到工作的新技能,让自己在完成家教工作后,依然能够找到一条出路。妹妹基婷也能够凭借家教收入学习新的技能,全家人一起努力,妹妹或许也能够去艺术学院进修。如此一来,全家人的艰难处境便可以一步一步改善。

但是他们始终没有为自己的目标付出正确的行动,而是将期望寄托在没有可能实现的事情上。

空有目标,却不愿意付出正确行动的人,注定不会成功。


金基泽导演(浅析金基泽一家悲剧结局的必然性)(9)

敏感脆弱的心理是造成金基泽一家支离破碎的直接原因

在影片的最后,金基泽在朴社长家草坪的聚会上,用刀捅死了朴社长。为什么金基泽会选择如此极端的方式杀死朴社长呢?因为朴社长和朴夫人对他们一家人的嫌弃,深深地刺痛了金基泽敏感的内心。

原定外出野餐的朴社长一家因为天气原因突然回家,让把别墅搞得一团糟的金基泽一家手忙脚乱。除了母亲,他们一家三口无奈只能躲在客厅的桌子下方。正是因为他们藏在了桌子下面,才听到了朴社长对于金基泽一家的真实评价。

金基泽导演(浅析金基泽一家悲剧结局的必然性)(10)

基于与基婷的对话

在朴社长眼里,金基泽是个办事老练的司机,很会把握尺度,唯一让自己不满意的,就是金基泽身上特殊的味道——穷人的味道。

藏在桌子底下的金基泽听到朴社长的评价,敏感的内心一下子变得更加脆弱。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金基泽对于给全家人提供工作的朴社长,戴上了看不起穷人的有色眼镜。

富人看不起穷人,其实是一种正常的社会偏见。但是金基泽把这份鄙视无限放大,内心对于朴社长的敌意也油然而生。他的这份敌意,也为后来自己捅死朴社长埋下了伏笔。

朴社长一家决定为儿子举办生日聚会,原本热闹欢快的聚餐被前管家的老公搅成了一锅粥。金基泽一家人与前保姆和丈夫发生争执,忠淑失手杀死了前保姆。前保姆的丈夫为了复仇,用石头把基宇的头砸破,将刀插入基婷的胸口。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金基泽看到朴社长只顾着救被吓晕的儿子,全然不顾中刀的基婷,深深地感受到了朴社长这些上流社会人的冷漠。

金基泽导演(浅析金基泽一家悲剧结局的必然性)(11)

因为闻到味道捏起鼻子的朴社长

在朴社长捡起车钥匙的时候,再度闻到了那股特殊的味道。朴社长很嫌弃地捏起了鼻子,这个举动让金基泽脆弱的内心一下子碎了,他失去了理智,将刀插入朴社长的胸口,然后逃跑了。

最后,基婷伤重身亡,基宇被判缓刑,父亲金基泽躲在那栋别墅中,不见天日。一个原本完整的家庭,最后却落得支离破碎的下场。

有人看完这部电影后,说:“这部电影的精妙就在于社长一家做的事情其实都非常合理 但是从穷人的眼光去看就变味了。

金基泽一家是贫穷家庭的典型代表,他们内心的敏感和脆弱是由生长环境带来的。朴社长不经意的话语,都能够伤害到他们敏感的内心。

如果金基泽的内心能够正确看待朴社长的评价,或许后面的悲剧就不会产生。

金基泽导演(浅析金基泽一家悲剧结局的必然性)(12)

无论是金基泽一家寄生于朴社长家带来一时的享乐,还是最终的变成支离破碎的家庭,电影演完了,留给我们的是平静而理性的思考。

金基泽导演(浅析金基泽一家悲剧结局的必然性)(13)

下雨天从别墅跑出来的三父子

金基泽一家的悲剧结局是他们不愿进取的家庭氛围、空有理想不愿实干和内心敏感脆弱的必然结果。这在他们一家人窃喜于成功入职朴社长家庭的那一刻,就注定了的结局。他们全家人每向所谓的美好生活前进一步,就向悲剧结局靠近一步。他们得到的短暂享乐越多,就意味着付出的代价越大。人生最可怕的事情莫过于,当我们盲目乐观地以为未来可期之时,却不知,前方稍有不慎就会坠入万丈深渊。

始终想要迈向有钱人队列的金基泽一家,最终无法改变家破人亡的悲剧结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