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市模块化建筑(遂宁市安居区常理镇海龙村打造我省首个农村)

近日,农业农村部沼气科学研究所与遂宁市安居区签约共建“中国沼气能源革命第一村”常理镇海龙村“低碳社区”,双方将以常理镇海龙村为核心区,打造四川首个农村“低碳社区”,旨在推动农村生产、生活用能清洁化、低碳化,降低农村地区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我省首个农村“低碳社区”为什么建在海龙村?建设低碳社区的目的和意义又是什么?记者进行了探访。

遂宁市模块化建筑(遂宁市安居区常理镇海龙村打造我省首个农村)(1)

海龙村乡村振兴项目正热火朝天建设中。 受访者供图

循环农业打基础

4月21日,在海龙村贵旺家庭农场的生猪养殖场,大型沼气工程的主体已经施工完成,工人们正忙着安装配套设施,一片忙碌景象。建成后,这个工程将为新村聚居点“北泉人家”80户农户提供生活用沼气。

“沼气提供给农户生活使用,沼渣和沼液作为肥料进行还田利用。”贵旺家庭农场负责人肖仕周说,海龙村历来就是沼气利用的先行者,目前正以“猪—沼—果(菜、粮)”循环农业为发展方向,加强生猪粪污的资源化利用。

肖仕周口中的先行者,是指上世纪七十年代,为了解决缺柴问题,海龙村率先在全区成功试建了第一口沼气池。

“如今,我们村还要继续探索,努力擦亮‘中国沼气能源革命第一村’的名片。”海龙村党支部书记熊建介绍,海龙村把发展沼气列入乡村振兴的一揽子计划,重点推进“三沼”循环利用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上联养殖、下联种植。据了解,以常理镇海龙村为核心,辐射常理镇铜钱村、双古井村、常乐村、万福村和横山镇龙翔村、鸡叫山村的“2镇7村”,共发展生猪年存栏量3000头,大豆林下套种1000亩,大豆(高粱)油菜轮作6000亩,水稻油菜轮作200亩,莲藕2000亩。

种养循环是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方式,也为安居区建设“低碳社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安居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唐文林表示,“在农村实施循环农业,持续做好沼气、沼渣、沼液‘三沼’综合利用的深度开发,不仅增加农村综合生产效益,还能持续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低碳排放定标准

如果说循环农业为“低碳社区”的建设提供了基础优势,那么蹚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安居模式”,率先在全国制定农村地区低碳排放技术标准,才是共建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根据共建协议,农业农村部沼气科学研究所与安居区合作在海龙村乡村振兴项目区建设农业农村部沼气科学研究所绿色低碳循环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农业农村部沼气科学研究所凯歌沼气学院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沼气技术研究培训参考中心国际培训基地,用于开展农业微生物、农业生物质资源利用等方面的科研创新、技术研发、成果孵化和技术培训。

“具体而言,就是要积极推动农民生活、农业生产和游客出行等方面向绿色转型。”唐文林介绍,沼气科学研究所将运用新技术,让人们对空气质量的掌握和应对变得更加精准高效。

低碳排放技术标准如何制定?简言之,首先,要选择空气长期监测点,通过监测设备实时反馈空气中温室气体和污染物的数据;然后,针对生产生活制定一个减碳计划和措施;跟进实施一段时间后,再观察温室气体排放是否达到最低程度。通过不断改进生产措施和技术手段,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以水稻田为例,稻田在生产中会产生大量的甲烷,通过对稻田分阶段进行控水栽培、施用减排肥料等技术手段,在保障水稻丰产稳产的同时,抑制稻田甲烷产生,降低甲烷排放。

“目前我们已经选址沼气陈列馆和稻渔共生基地两个地方作为监测点,近期会将监测设备安装到位。”唐文林说,针对本地情况,预计在三年左右取得初步成果。

文: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颖昳  

编辑:聂姚

校对:周艺  冯晓刚

审核:官国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