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博物馆介绍(书架上的博物馆)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我们中国人称自己为“大汉民族”,而外国人却喜欢叫我们“唐人”。

可见,当年汉唐盛世的雄风,已经深深印入到世界历史的记忆之中了。

大唐发展到鼎盛时期时,帝都长安的常住人口达到了100多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同时期的罗马,只不过才5万人。就算是那会儿比较牛的阿拉伯和拜占庭的首都,人口数加起来也不及长安的一半。

那时候的大唐,可谓是富得流油、遍地黄金,老外们争先恐后、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把家乡的香料、琉璃等带到中国,再将中国的瓷器、丝绸等等带回到本土。

中国的东西太精美了,无论是丝绸、麻织品这样的织物,还是漆器、铜镜、釉陶这样的手工艺品,都让国外的贵族们喜欢得不得了,世界刮起了一股“中国风”。

唐朝博物馆介绍(书架上的博物馆)(1)

这些“歪果仁”只要能来一趟中国,立即就能实现“一夜暴富”,回到家乡便富甲一方。

尽管路途遥远,还得穿越一望无垠的大沙漠,对抗意想不到的恶劣天气,但都阻挡不了世界各国的商人前往中国的步伐。

实际上,大唐朝仅维持了289年,在历史舞台上并非最长寿的,但却为何能在短短数百年间,将中国崛起于世界的东方呢?

除了唐朝自身在文治和武治方面都拥有包容的胸襟和思想外,也离不开先人们在陕西这块沃土上,用了数千年的时间,扎下的稳固根基。

如今,我们只能从历史博物馆展出的一件件文物当中,去寻找当年辉煌的足迹,感受历史文明发展的进程。

每次参观博物馆都感觉时间不够用,特别是去到陕西这样的文物大省,博物馆展厅就有一万多平米,每一件文物都在静静地诉说着它的故事,让人不忍离去。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就是图文版的《陕西历史博物馆》,这下子,再也不用担心时间不够用了。

唐朝博物馆介绍(书架上的博物馆)(2)

这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建成的第一座国家级的博物馆,里面珍藏着170余万件文物。

专家们为我们精选了最具代表性的几百件宝贝收录于本书中,帮助我们充分解读“汉唐文化”,进一步感受中华古代文明的博大精深。

01 天府之国,鼎鼎有名

提起“天府之国”,很多人便会想到四川的成都,然而,最早见于记载的“天府之国”,指的却是陕西的关中地区。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记·苏秦列传》中写道:“秦,四塞之国,被山带渭,东有关河,西有汉中,南有巴蜀,北有代马,此天府也。以秦士民之众,兵法之教,可以吞天下,称帝而治。”

可见,关中大地是一块肥沃的土壤,且四面形成天然屏障,易守难攻,既可休养生息,又可伺机出兵雄霸天下,只要守好了这块地方,想不成功都难。

所以,早在夏商周时期,这里就已经形成了繁盛的经济形态。

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掉了商,建国号为周,定都于镐(hào)京,也就是今天西安市长安区沣河以东的地区。陕西,就成了西周的政治中心。

唐朝博物馆介绍(书架上的博物馆)(3)

出土于这一时期的文物当中,最为耀眼夺目的,当属“国之重器”——鼎了。

“鼎”在远古时代的作用相当于我们现在的“锅”,主要是用来煮肉或者盛酒的器皿。

若是遇上盛大的节日,便会在“鼎”中放入各种食材,下面架上干柴点上火,煮出一大锅与大家共享的美味佳肴。

但是,这用青铜打造的“鼎”价值不菲,那可不是任何人都配得上拥有的,这是非富即贵的象征,也是权力的象征。

所以,它就慢慢失去了最初的功能,而变成了“国之重器”,用于一些祭祀大典或者记录国家大事。

比如,书中介绍的“多友鼎”中就篆刻着279个字的铭文,说的是西周晚期时,周厉王与猃狁(xiǎnyǔn)之间发生的一场战争。

猃狁(xiǎnyǔn)即为后来的匈奴,他们多次侵犯我大周的京师腹地,让人忍无可忍。

唐朝博物馆介绍(书架上的博物馆)(4)

于是,周厉王派遣多友帅军杀敌。激战半个多月后,多友不仅将猃狁(xiǎnyǔn)赶出了大周,还缴获了127辆战车。

周厉王大喜,赏多友青铜100多钧,多友深感隆恩浩荡,便特铸此鼎作为纪念。

从博物馆中这些“师出有名”的大鼎当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在当时层级森严的礼仪制度管理之下,逐步形成了一套完善的伦理道德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02 大汉雄风,威摄四方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掉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五百年的诸侯割据局面,一统江山,史称"秦始皇"。

然而,尽管秦始皇很有雄才伟略,但可惜命不长,49岁时,便病死在南巡的路上。

其后,天下大乱,刘邦和项羽趁乱雄起,推翻了秦朝。

唐朝博物馆介绍(书架上的博物馆)(5)

得人心者得天下,最终汉高祖刘邦凭借个人魅力,将天下能人志士汇聚于一堂,创建了大汉王朝。

公元前200年,也就是汉高祖7年,由萧何负责监造“未央宫”。

未央宫是西汉的正宫,也是当时规模最大的宫殿建筑群之一。同年,西汉国都由栎阳( lì yáng)迁于此处,取名“长安”,寓意为“长治久安”。

唐朝博物馆介绍(书架上的博物馆)(6)

从此,中国正式由长安为起点,以一个强盛国家的姿态,开始走向世界。

公元前139年,张骞在未央宫领旨,踏上了出使西域之旅。

本来呢,汉武帝的本意是希望张骞去游说河西走廊一带的月氏(ròuzhī)联合夹击“死性不改”的匈奴,看,又是这家伙,总是在我边疆滋扰生事。

结果张骞挺不走运的,出去就被匈奴给抓了,关了十年后,终于让他给逃了出来。

不过,张骞并没有忘记使命。

他继续一路西行,先是到达大宛(dàyuān),而后经康居抵达了大月氏(ròuzhī),后来,他又去到了大夏。

他用了一年多的时间,考察了西域各国的地理、物产、风俗习惯。然后,才返回向汉武帝作汇报。

汉武帝听后大喜,封张骞为“太中大夫”。

张骞虽未完成目标,但他踩出的这条路,就是后来著名的“丝绸之路”。为中国与世界各国直接产生联系,奠定了夯实的基础。

可以说,没有汉武大帝就没有张骞,没有张骞就没有“丝绸之路”,没有“丝绸之路”也就没有后来的“汉唐盛世”。

唐朝博物馆介绍(书架上的博物馆)(7)

如今,“丝绸之路”已经湮没于黄沙之中,气派的未央宫也仅剩下一些瓦当和陶制方砖收藏在博物馆里。

我们只能通过上面篆刻的“长乐未央”、“延年益寿,与天相侍,日月同光”之类的文字,遥想当年大殿的气势恢宏和壮观雄伟了。

03 开放包容,天下大同

公元618年,李渊称帝,建立了唐王朝。他在隋文帝所建新都“大兴城”的基础上,增建了大明宫和兴庆宫等宫殿,改大兴为长安。

换而言之,这座城池并非西汉时期的长安城,不过两地相隔得不算太远。唐长安城面积约为87.27平方公里,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最为繁华的国际大都市。

唐朝博物馆介绍(书架上的博物馆)(8)

此时,“丝绸之路”也经历了700多年的发展,已经相当的成熟。

为了迎接南来北往的商旅,大唐专门在长安城内划分出自由贸易区:东市为官员居住地,只交易一些中原的“本土品”,而西市则是沿丝绸之路进入长安的“舶来品”的自由交易市场。

唐代诗人王维在诗中写道:“九天阊阖(chāng hé)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miǎn liú)。”

意思是说,九重高墙的皇宫打开了宫殿大门,接受来自世界各国的使节们对它进行朝拜。其盛唐气象,可窥见一斑。

从博物馆收藏的汉唐文物中,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当时各国文化交融于一体的繁华盛况。

比如,出土于西安西郊俾(bǐ)失十囊(náng)墓的“彩绘说唱俑群”,六个形态可掬的表演者正在进行一种特殊形式的“合奏”。

唐朝博物馆介绍(书架上的博物馆)(9)

其中有五位分别吹弹敲打着长笛、横笛、琵琶和答腊鼓等乐器,另外一位则用手比划着,表情生动传神,似在叙说着什么。

这种时尚的“RAP”说唱形式在唐朝时非常盛行,它结合了民间音乐和文学艺术,还融入了从“丝绸之路”传入的异国讲唱演绎。

唐朝博物馆介绍(书架上的博物馆)(10)

大量胡人涌入到长安城,出现了各种文化交相辉映的和谐景象,使得唐朝的文化艺术、音乐舞蹈、宗教科学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形成了一个时代特殊的风格特点。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数“唐三彩”了。唐朝以前的陶器,基本上都是单色釉,最多出现了双色釉的并用。

而到了唐代之后,大家更喜欢艳丽华贵之美,便在绘画、陶瓷、金银器的制作上,吸纳了不少高饱和色调的西域风格。

比如博物馆中收藏的一尊“三彩载乐骆驼俑”,就是唐三彩俑中的精品之作。

唐朝博物馆介绍(书架上的博物馆)(11)

一匹高高的骆驼俑的背上,载着七位鲜活生动的乐师,和一位正在陶醉演唱的唐代佳人,他们的快乐仿佛穿透了整个大沙漠,连骆驼也受到了感染,引吭高歌起来。

这尊唐三彩俑不仅形态栩栩如生,釉色也明快华丽,且完美地将中国的表演者与西域的骆驼结合在一起,充分反映了当时大唐朝那开放包容的态度。

04 写在最后

陕西,不仅是我国远古文明的发祥地,也是汉唐开创盛世的福地,它在中国历史舞台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这本《陕西历史博物馆》将几千年的文明浓缩于其中,让我们通过了解历史,看清真相汲取教训;通过了解文化,找回民族的文化自信。

这是收藏于书架上的博物馆,这是中华文化的饕餮盛宴,这是有趣又有料的“穿越”旅行。

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回到盛世汉唐,领略千年帝都风采吧!#历史##全民博物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