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的眼睛看到的颜色不一样(为什么人的眼睛有不同颜色)
编辑 | 角落
地球孕育着800多万种物种,但是处于物种及食物链顶端的还是我们人类。人类按肤色区分也有白、黄、黑、棕等主要人种,那眼睛的颜色呢?据说人类的眼睛居然有九种颜色的区别。
大概有黑色、棕色、蓝色、琥珀色、褐色、绿色、灰色、紫色和红色,比我们想象中的要色彩斑斓得多。
眼睛的颜色,实际上是虹膜的颜色,决定虹膜颜色的,是黑色素的含量。黑色素在虹膜基质的含量越高,虹膜的颜色就越深。
棕色:棕色眼睛是世界上最普遍的眼睛颜色,我们常认为自己是“黑眼睛,黄皮肤”的炎黄子孙,实际上99.99%的亚洲人眼睛都是棕色,中国人的眼睛并不是黑色,而是深棕色。
蓝色:蓝色眼睛主要出现在欧洲,特别是冰岛、芬兰等北欧地区,世界上大约有8%的人有蓝色眼睛。蓝色眼睛是由于虹膜黑色素沉淀不足,光线经过虹膜散射而呈现出的蓝色。
琥珀色:琥珀色的眼睛在“喵星人”中很常见,但在人群中很少见。据推断琥珀色眼睛是部分黄色胎色素沉淀造成的。琥珀色眼睛,在南亚一些国家少数民族中会有分布。
褐色:世界上大约有5%-8%的人有褐色的眼睛,褐色乍看跟棕色有点像,但比棕色要来得浅一些。
绿色:绿色眼睛是最为稀少的一种,世界上大约只有2%的人有绿色的眼睛。绿色眼睛大多存在于北欧和中欧,在西亚的某些地区也有存在。
灰色:灰色眼睛和蓝色眼睛一样,也是虹膜中黑色素非常少,和反射的自然光作用,呈现灰色的效果。灰色眼睛的稀有程度仅次于绿色,在东欧国家比较多。
紫色:伊丽莎白·泰勒的一双紫色眼睛闻名于世。紫色眼睛并不是真正的紫色,只是在某些光线下呈现紫色效果。据推测可能是原本虹膜是蓝色的人,因为虹膜上血管比较发达,血色和蓝色散射光混合,所以出现明显紫色。
红色:有红色或粉色眼睛的,一般是白化病人。白化病的患者因为基因突变导致“不形成”黑色素,所以虹膜中没有黑色素,眼睛呈现血管的红色。部分白化病人虹膜有少量黑色素,眼睛会是浅棕色或蓝色。
黑色:我们经常形容“一双乌黑的眼睛”,实际上黑色眼睛比较少见,有纯黑色眼睛的不是中国人,而是拉美的哥斯达黎加人。
除了上面的眼睛颜色外,还存在有异色瞳的人。一名叫Sarah McDaniel的模特,就因为拥有独特的一蓝一黄双色瞳孔而走红。这实际上是一种疾病,虹膜异色症。先天瞳孔异色症和遗传有关,有致病基因的男性,遗传给了女儿。后天瞳孔异色可能是虹膜受损导致病变。虹膜异色症全球发病率大约1%,先天虹膜异色症不但不影响视力,还会让颜值大大提升,收获超高回头率,可以说是十分“幸福”的疾病。
人类眼睛的颜色实际由多个基因决定,15号染色体上的基因OCA2和HERC2,被认为对眼睛的颜色起着重要作用。OCA2基因负责黑色素体的成熟,HERC2基因影响OCA2基因的表达。
黑色素是一种保护性色素,还决定人们的肤色和发色。黑色素善于吸收阳光,这对虹膜至关重要,而虹膜的作用是控制进入眼睛的光的亮度。一旦经过眼球晶状体,可见光谱大多会进入视网膜,可见光谱在视网膜内会变成电脉冲,并被大脑转化为图像。虹膜未吸收的那一点儿光会形成反射,进而形成我们所看到的眼睛的颜色。
如此一来,眼睛的颜色就取决于一个人与生俱来的黑色素的种类和密度了。目前存在两种黑色素:真黑素和棕黑素。真黑素会形成巧克力色,棕黑素则会形成黄褐色、绿色和浅赤褐色。形成蓝眼睛色度是真黑素含量较少所致。在真黑素存量低的情况下,真黑素会把光驱散在虹膜前层附近,由此造成这种黑色素呈现为蓝色较短波长。这便是蓝色成为所谓“结构色”的一个典型例子。而棕色——从某种程度上讲还包括绿色和浅赤褐色——则被定义为“色素色”。从某种程度上讲,天空呈蓝色也是同理。
眼睛呈绿色很让人感兴趣,因为这是光的散射和上述两种黑色素的综合作用的结果。绿色眼睛的真黑素含量略高于蓝色眼睛,同时还含有一定量的棕黑素。浅赤褐色眼睛源于同样的黑色素组合,只是有更多的黑色素聚集在虹膜的外顶层。更为少见的红色和蓝紫色眼睛是因黑色素含量极低或完全缺失所致。事实上,红色眼睛完全没有黑色素,所以我们看到的完全是血管通过反射光呈现的颜色。在存在一些黑色素但由于含量太少而无法让波长分散的情况下,红色和蓝色在相互作用下就会形成极其罕见的蓝紫色。
人们过去认为眼睛颜色源于相对简单的遗传模式。但近年来,科学家们发现,眼睛的颜色是很多种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此外,基因发生的微小变异都可能给虹膜造成不同的色度。而且,据科学家们推测,欧洲人在1.4万年前还没有蓝眼睛,皮肤“褪色”也比眼睛晚。在大约6千~1万年前,欧洲人体内影响黑色素形成的OCA2基因发生了突变,减少了黑色素的产生,才把欧洲人的眼睛“稀释”成了蓝色。
参考来源:参考消息网 搜狐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